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长津湖战役究竟有多残酷?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度寒冷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身着单薄,没有抵御严寒的装备,冻伤冻死了无数的志愿军。他们吃的是炒玉米面就着雪,土豆都冻成石头了咬都咬不动,就算如此低配的食物,也不充裕,还时常饿肚子。志愿军几乎是“小米加步枪”的装备,而他们的对手却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在冰天雪地里,美国士兵们穿得很暖,吃的是肉食、罐头、热饭等等,除此之外,他们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志愿军和美国兵的外在条件一对比,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然而,就是在敌我悬殊如此大的条件下,志愿军却打得美国兵节节溃败,向南而逃,打得美国兵疲惫不堪不说,还留下了终身的梦魇,不敢回忆起那段残酷的岁月。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凭着3件“利器”,打败了美国兵。

利器一:舍我其谁

1950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向长津湖发起总攻,长津湖战役打响。志愿军的主要对手是在二战中从无败绩的美国王牌军:陆战第1师。志愿军带着全歼美陆战第1师的任务,突袭敌军,仗打得很漂亮,敌军损失惨重。

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不得不调整各作战计划,放弃北上进攻,转攻为守,凭借大量重火力武器,向9兵团的阵地狂轰滥炸,并组织分散在长津湖周围的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区被分割的美军合兵在一起,让陆战第1师尽快恢复战斗力,并向南撤。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美军南撤时要经过第一道屏障:下碣隅里附近1071.1高地的小高岭。而守在小高岭阻击的便是20军58团172团杨根思所在的3连。

考虑到小高岭面积不大,人多更易暴露目标,11月28日一早,杨根思带着一个排30几个战士,登上了这里。

美军陆战第1师的士兵们,此时是一群亡命之徒,他们必须冲破小高岭这道防线,不然等待的就是被全歼的命运。为了夺取小高岭,美军飞机不停地俯冲、扫射、投弹,投的除开普通炸弹外,还有汽油燃烧弹。小高岭周围一片火海,志愿军们在灼热的环境下,没有退缩,反而因地制宜,利用被高温烧热后变得松散的土石,在弹坑里修筑战壕,来阻击敌军。

美军冲锋了一拨又一拨,可每当还剩下二三十米就登顶小高岭时,突然志愿军又狂射、扔手雷,炸死炸伤无数美军,又逃下了山。就这样来来回回了七八次冲锋,美军都没有突破杨根思带领的3连1个排的防守。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杨根思的战友们牺牲得差不多了,少数活着的都受了伤,自己身上也是伤。在这危急关头,他下令让重机枪排长带着重机枪和伤员们撤走,还叮嘱一定要把重机枪带回营部。

小高岭只有杨根思一个人,陪着他的是牺牲的战友们和遍地的美军尸体。杨根思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不过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这种紧要关头,舍我其谁?

美军发起了第9次冲锋,突然三枚手榴弹炸裂,他们四处逃散。绝望的美军不知道在那个小山包里到底隐藏了多少志愿军?他们发起了这么多轮猛烈攻击,怎么还有活着的志愿军?

四五十个美军一起冲向小高岭,越来越近,就在他们以为胜利在望时,只见杨根思抱起5公斤重的炸药包,点燃导火索,冲向了他们。

40几个美军被炸死炸伤,杨根思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阻击任务,而他也永远留在了小高岭。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美国兵很害怕杨根思这样的志愿军,也遇到过很多像杨根思这样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舍我其谁,敢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

杨根思这样的志愿军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不管是敌是友,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同时,也让敌人们心惊胆颤。

舍我其谁,这就是志愿军取得长津湖胜利的利器之一。

利器二:昼伏夜出

志愿军9兵团3个军,在向长津湖进发的路途上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庞大的队伍要如何才能顺利进入阵地?因为美军的飞机不停地在天空中盘旋、巡逻,肯定不能走大路,容易暴露目标。所以,就只能爬海拔1500米的亚德岭,而且还得晚上爬。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晚上的亚德岭,寒风刺骨,志愿军一个搀着一个往上爬,有不少手脚冻坏的,爬到一半滑了下去,谁也不能救,因为条件太苛刻,谁也救不了。

志愿军在行军过程中被冻伤冻死的很多。当时朝鲜老百姓的房子都让美国飞机炸掉了,志愿军找不到可以遮挡严寒的地方,而且也挖不了防空洞,因为大地被冻住了,根本挖不下去。行军累了,大家就靠在一起,就算彼此都冷得直哆嗦,偎依在一起,互相鼓励,也是一种慰藉。

行军路途很艰难,但也锻炼出了志愿军们坚毅的精神,还有“昼伏夜出”的本领。别小瞧这项本领,它曾给美军带来了灭顶之灾。

长津湖战役打响后,美军仗着自己拥有精良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便在白天时搞突围和猛烈进攻。不过他们舒适惯了,再说也不是永动机,再加上飞机在夜里无法执行空中支援的任务,所以一到晚上,他们就躲进温暖的被窝里,渴望着消除一天的疲惫和恐慌。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然而一到晚上,正是志愿军最活跃的时候,这群可爱的人逮住时机,常常夜间袭击美军阵地。

一天夜里,志愿军夜捉了一个美国兵,得知了美军的具体兵力后,改变了作战方案。9兵团司令宋时轮新的作战命令是:集中27军的主力,先把新兴里的美军第7师部队消灭后,再去消灭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处的陆战第1师部队。

11月30日晚,9兵团27军发动了对新兴里地区的美军的猛攻,许多躺在温暖被窝里熟睡的美国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一命呜呼了。

激战中,239团的战士攻进一个营房指挥所,打死了一个上校团长,顺带把这个团全歼了,还缴获了一块“花布”。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后来,志愿军才知道那块“花布”便是赫赫有名的美军第7师31团,即美国总统威尔逊亲自授予称号的“北极熊团”的团旗,而被打死的团长正是“北极熊团”的团长麦克莱恩上校。

美军依靠强大的武器装备,习惯了步炮协同、坦克开路的打法,然而却并不善于近战打击,因此只要志愿军打进美军阵地,美军只有任人宰割和逃跑了。

“北极熊团”被团灭,这令美国兵震惊不已。在志愿军频频昼伏夜作战的情况下,白天耗费体力和精力战斗的美国兵,晚上还能安心睡觉?睡不好觉,精神差,神经紧绷,把美国兵逼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志愿军的昼伏夜出对美国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折磨,也成了美国兵难以忘记的梦魇。

利器三:锲而不舍

杨根思有一种强大的信念: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不仅杨根思有这样的信念,志愿军都有这种强烈的信念,如此才打得美军节节败退。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为了保存美军的颜面,12月1日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便下令让美第十军所属部队立即全线向咸兴、兴南地区撤退,特别是要保存陆战第1师,那可是美军的颜面。

不过,陆战第1师南撤的过程可没那么顺利,到处都是锲而不舍的志愿军的围追堵截。

柳潭里的陆战第1师花了3天的时间,才从志愿军的手里逃脱掉,到了下碣隅里的师部。

尽管长津湖战役打得十分艰苦,但宋时轮司令想全歼陆战第1师的决心没变过。陆战第1师,美军的王牌师,如果被全歼,可想而知对美军的打击和震慑力。

在宋时轮的命令下,9兵团有6个师埋伏在下碣隅里到古土里上的公路周围。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师长史密斯,为了带领陆战第1师逃到古土里,也是拼了,叫来了许多配属的空军,还有兴南港附近海面的美军航母上舰载机,大概有170多架飞机去掩护他们撤退。

在美军杀伤性巨大的武器的轰炸下,许多志愿军牺牲了,不少的都是因受伤后失血受冻而死的。可想而知,当时的气候有多极端。

不过就算如此,还是有前赴后继的志愿军执行着围堵美陆战第1师的使命。

美军火力全开,但行军还是异常艰难,每小时也就走500米。在志愿军锲而不舍地围追堵截下,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短短的18公里路程,美国兵硬是花了50多个小时才走完,于12月7日达到古土里。不过,这还没完,美军只有顺利通过水门桥后,才能松一口气。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水门桥是一座悬空桥,有8.8米宽,一侧是发电房,另一侧是陡坡。美军当然知道其重要性,早就派兵驻守,还有40辆坦克守卫着。

宋时轮也知道水门桥对美军的重要性,早就发了命令,要炸掉水门桥,断掉美军的退路。

早在12月1日,20军58师127团的一支侦察小分队便炸了水门桥,但由于炸药不够,只炸毁了部分的桥面。

史密斯大吃一惊,急忙派工兵营去修水门桥。还好,桥面损失不算严重,美军第二天便将水门桥修复好。

12月4日,志愿军趁着夜雪的掩护,第二次炸毁水门桥。美军也慌了,直接在在原桥根部,架设了钢制桥梁,以为这样牢固些,能逃得过志愿军的轰炸。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哪知,12月6日晚,志愿军派出27军80师的两个连,三炸水门桥。这次水门桥几乎被彻底炸毁,连基座上的钢铁桥面都炸了。志愿军认为这桥没得三两个月是修不好的,等它修好后,美陆战第1师,早已葬身于长津湖了。

可是,美国毕竟是世界第一强国,在逃命的关键时刻,美军不惜用重金,从日本三菱重工制作了8套M2型钢架木标准桥梁,又用C119大型运输机,将钢架桥从日本空运到朝鲜,第二天,也就是在12月7日,美军便重新架起了水门桥。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12月7日,也就是美陆战第1师经历千辛万苦后,终于到了古土里的那天。史密斯师长见志愿军没啥动静,便派小分队到水门桥附近的小山头去侦察,却惊呆了,一个连的志愿军全部冻成了冰雕,却依旧保持着持枪的战斗队形。这个连便是27军80师242团2营5连。

12月8日晚,美陆战1师一万多名士兵,众多汽车、坦克通过了水门桥,成功逃离了长津湖地区。如果埋伏在水门桥的志愿军没有被冰冻,美军就不会那么顺利逃离水门桥。

虽然,美国兵逃出了长津湖,不过志愿军舍我其谁、昼伏夜出以及锲而不舍的敢于牺牲的精神却撼动着他们,那些活下来的美国兵不敢轻易回忆长津湖战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场梦魇。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3件“利器”让美军恐惧,美老兵庆幸活着回来

美陆战第1师老兵

多年后,美国老兵提起长津湖战役时,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既恐惧又崇拜,只得感叹着:“感谢上帝让我活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志愿军   利器   战役   美军   史密斯   师部   重机枪   水门   桥面   舍我其谁   锲而不舍   敌军   陆战   美国   兵团   庆幸   恐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