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学了,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打回去?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在家长们,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家长们心目中,这个问题绝对是最大睡眠杀手,光念头一闪,一晚上就别想睡了。

正如《熊出没之变形记》的那句台词:再小的世界,也是江湖。每次开学都是校园江湖欺凌发生的危险期。

近日,就有媒体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10岁女孩因难忍长期在学校遭到同学欺凌,最后,在家上吊自杀。

一位长期遭遇欺凌的受害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受欺凌的经历就像心底深藏了一座切尔诺贝利,一不小心打开,它的伤害就如同摧枯拉朽的核事故,沉重而又深远。外来的伤害,哪怕是个极小的欺凌行为、暴力行为,它都会对一个未成熟的生命构成一个永久性的伤害,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会颠覆。

孩子被打、被欺负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也难怪乎家长们想起来就睡不着了觉了。那么,孩子被欺负了,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又开学了,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打回去?

去年8月份,网络上曝光了一起孩子冲突引发双方家长互殴的帖子,视频里,家长一拳一脚打的不可开交,旁边的孩子看的呆若木鸡。

“有人打你,告诉爸妈,爸妈饶不了他们”,很多家长护犊心切,主张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殊不知,这种做法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无法摆脱的心里阴影。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看到家长动辄用武力解决问题,他们就会认定武力就是解决人际问题的唯一的也是最快速的途径,这种理念下长大的小孩会极具攻击性,同学关系很难处理好,还很容易误入歧途。

看到孩子被欺负,无论我们多么愤怒,无论多么难以控制自己,我们也要冷静的告诉孩子:

武力是伤人害己的,它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动辄动手那是野蛮人的行为,比起武力来,我们总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又开学了,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打回去?

2017年年初,北京海淀区某著名小学曾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校园欺凌事件,事情起因是,某小学生在厕所里面被两位男生用带屎尿的手纸篓子扣在了头上,孩子的母亲向学校说自己的孩子被欺凌了,老师和学校的第一反馈是“这是同学之间的玩笑”。可孩子却出现了不敢去学校、害怕与人交往、失眠做噩梦等被害应激反应,这时孩子母亲才意识到这不是一件“玩笑”就能解决的事,她将这件事披露到了网络上,并迅速传播开来。

“多大一点事儿啊,同学是在跟你开玩笑呢?”很多成人认为孩子间打打闹闹是正常的,如果肉体上没有受严重的损伤就不算被欺负,其实,比起肉体上的损伤来,很多无形的伤害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比如,同学们给孩子起绰号、嘲笑孩子、污蔑孩子;同学们合伙排挤孩子、骚扰孩子;同学们故意损坏孩子的物品、偷窃孩子的财产,如果这种欺凌呈现出蓄意的、重复性的、不对等的特征,孩子就是被欺负了,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没有肉体的伤痛就对孩子不予理睬。家长们要明白:

孩子的情绪变化直接反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多关注,并及时给予他们情感交流和支持,否则,压力、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会使他的生命意志薄弱,进而产生极端的行为方式。

又开学了,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打回去?

当孩子被欺负了,我们不主张打回去,更不能忍气吞声,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1.让孩子悦纳自己

很多被欺负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自信不足,自我认知低,这样的孩子外在表现是总是低着头、弓着腰,不善言辞,不善与人相处,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的人,别人自然也不会高看,他们就会很没有压力的贬低你、侮辱你、欺负你,这就需要家长们要从根本上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欣赏自己的优点。

2.训练孩子被欺负时的应对法

如果你被人撞到了怎么办?如果别人嘲笑你怎么办?如果别人打你怎么办?我们要预设多种场景,引导孩子正确应对,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事情发生时,孩子能传达出足够的气势,告诉在场的所有人,我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二是,事情发生时,孩子有足够的自保能力。

3.与学校联合解决问题

当确认孩子真的被欺负的时候,家长不应该直接与被欺负家长对峙,这样很容易让矛盾激化,家长也不应该怪责学校,一个学校几百个孩子,照顾不过来是非常正常的。家长最好的办法是跟学校、老师真诚、友好的沟通,客观、理智的表达孩子的处境、自己的看法,让老师出面来协调解决问题。

4.将问题的解决者交还给孩子

家长借助学校实现与欺负者的家长、孩子进行沟通,这时,我们或许会碰到奇葩家长,比如“我家孩子就这样,我们管不了”、“我回家就打死他,这样你们能解气吗”、“要多少钱,你们直接说,别弯弯绕绕的”,这时,家长最忌讳将矛盾激化。我们不如退后一步,在告诉孩子“我们会站在你这边” 之后,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面对矛盾、解决冲突,这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

5.引导孩子掌握一种应敌技能

为了有效避免孩子受欺负,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散打、跆拳道,或者进行篮球、足球等体育锻炼,这种锻炼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应敌技能,还能锤炼孩子克服困难的心智,能保证孩子能更自如的应对同学间的冲突。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科罗拉多州   以眼还眼   孩子   损伤   途径   玩笑   冲突   矛盾   特征   家长   事情   同学   发生   老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