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定走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定走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乐县西湖。 王祥领 摄

坚定走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福堪西瓜火爆上市。 管志宽 摄

坚定走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木伦河生产车间。僧少琴摄

坚定走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依禾农庄草莓基地。 温威 摄

坚定走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湖湿地。 刘玉娜 摄

2019年以来,南乐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三六”发展战略,即坚持“建设生态南乐”一个定位,努力实现“壮大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农业,打造宜居城乡”三个目标,按照“调整一产、转型二产、繁荣三产,城建提质、乡村振兴、民生优先”六条工作思路,党群同频共振,上下齐心协力,汇聚起推动南乐县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2.9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9亿元,同比增长9%;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3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5元,同比增长9%。

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南乐县坚持以绿色农产品为引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六优四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着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2019年,优质小麦达到18万亩,优质瓜菜17万亩,优质花生8万亩,优质大豆2.3万亩,优质草畜5.91万头。培育农业品牌60余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占全市的44%,排名第一。在全省率先实施农业信息化和面源污染监测预警系统,推动生态农业质效双升,成为农业发展“最强大脑”,被农业农村部称为全国样板。在工业发展方面,向环保转,向科技转,在全市五县中率先成立河南省宏业生物科技院士工作站,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市企业星光农机在全市率先推广小麦收割降尘系统,自主研发花生收获扬尘治理系统,为环保治理贡献了南乐智慧。良元食品、王老吉生产线成为全省智能改造观摩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树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动力活力的理念。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首批8个部门的31项行政许可事项划入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集中办理。持续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即将扩区至23平方公里。持续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农产品销售招商、农产品育种招商,投资2亿元的沃圃生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投资1.37亿元的日福莱种养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唐人神饲料、熟食加工,唐顺兴熟食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即将落地,年内引进资金15亿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开始显现。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的理念。持续做强生物基材料产业,星汉生物3万吨/年乳酸项目正式投产,实现了由单一用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向秸秆为原料生产L-乳酸的突破,打破了依赖进口聚合级L-乳酸的局面,形成了全国唯一一条完整的生物基技术和产业链条,市场一旦形成,发展空间广阔。食品产业方面,依托木伦河集团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引进新甜食品、良元纯净水等链条式企业12家,形成了全国唯一一条完整的冰淇淋产业链条,进入全国冰淇淋行业前两名。坚持上养殖必须上熟食的思路,年产熟食2万吨的禾丰白羽肉鸡、年产熟食1.8万吨的首农小优鸡等熟食加工项目加快建设,建立覆盖养殖、仓储运输、初级加工、分销零售等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和流通体系。

以好机制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的机制。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投资4.6亿元实施丹江水进农村工程,铺设供水主管道428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让所有群众都喝上丹江水的县,改写了南乐群众饮水不安全的历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保持教育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全省第一家城乡中学全部铺设塑胶跑道的县。建立“责任共担,荣誉共享”机制,对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不仅对高中任课教师进行奖励,还对其小学、初中教师进行追踪奖励;县一高包揽全市高考理科前三名,本科上线率95.23%。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农村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现场会在南乐召开,教育成为南乐名副其实的钻石招牌。

坚持说了算、定了干的机制。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美好蓝图。全面启动8个片区共计1500余亩的棚改项目。实施投资1.8亿元、长22公里的S215南乐寺庄至清丰县城段(南乐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即将实现新建北三环、北环路西延与S215相连,过境车辆绕县城通行的目标。

坚持重统筹、讲效益的机制。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三三三”战略,实现农业产业布局规模化、产业链条化。2019年,三条产业带百亩以上园区32个,设施农业3万亩,辐射带动2.6万余人脱贫;三条产业链中,唐人神生猪、首农小优鸡建成投产,辐射带动农户4000余人脱贫;三个示范区中,胡萝卜、花生、林果等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人脱贫。谋划产业扶贫项目时,在三条产业带沿线布局。现在的扶贫产业项目,待群众全面脱贫后可以直接转化成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重点,在全县建设7个大型综合处理站,匹配建设规模养殖场和有机种植园,打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当前扶贫工作,创新农业项目“4P”模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中水回用项目建设时,统筹考虑东湖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尾水连接工程等项目,把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东湖湿地公园和中水回用工程三位一体运作,形成系统水生态保护循环链,实现东湖湿地“环保、绿化、涵养水源”三重功效。通过推广“村社合一”模式、集体土地重新发包等方式,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既有助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又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目前,推行“村社合一”模式的村已达到70余个。

坚持先策划、再规划的机制。坚持先算经济账,确保项目有收益、可运行,再进行规划,不搞面子工程。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不搞大拆大建,坚持把南乐原有的文化、历史、生态资源充分整合,形成了红色教育游、人文景观游、农业采摘游、工业体验游、自然风光游等五条旅游路线,解决了旅游景点小而散的问题。规划仓颉庙景区时,针对仓颉庙旅游产业主要收入来自庙会经济的现实情况,没有盲目搞高大上的规划,而是先发展庙会经济,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进行合理规划。

以务实为民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扶贫开发局,创新实行金融扶贫“政府+银行+担保+企业+村集体+农户”六位一体模式,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县户获贷率58.82%,全省排名第四。实现2223户6456人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1.72%降至0.48%,脱贫攻坚省半年核查位列38个非贫困重点县第四名。先后在全省金融暨产业扶贫推进会、教育现场会作典型发言。积极化解东湖湿地公园、马颊河湿地公园、大外环水系贯通等绿化项目隐形债务,民营企业欠款清欠1.1亿元。累计投入近亿元用于环保治理,实施科技治污、精准治污、刑责治污,2019年10月、11月实现空气环境六项指标全面下降、优良天数持续增加的“六降一增”,扭转了上半年的被动局面。

凝心聚力推动城乡建设。坚持以“四网三改两路一水”为抓手,实施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街道立面改造等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58个。完成综合客运站建设,德善阁工程全面启动,实施11个乡镇街道立面改造,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及供水管网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05公里。完成造林2.1万亩,县城森林覆盖率达30.06%,水系相连、沟渠相通效果初显。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栖息,东湖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南乐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通过评审。322个行政村开展人居环境大提升活动,全面清垃圾、治污水、拆违建。通过“一批示范、二批带动、三批开花”方式,推进荒废宅基“一宅变四园”,拆除残垣断壁,街道绿化硬化。坚持“小厕所、大民生”,建立改厕工作三项机制,累计改厕3万余户,人居环境、改厕工作全市“双第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矢志不渝做到民生优先。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医疗振兴计划,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加快医共体建设步伐,挂牌成立县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建设医疗中心,县人民医院挂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城镇新增就业7657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2643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全市返乡下乡创业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南乐召开。成立全省首家综合行政执法局和12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乡镇延伸,摆脱了乡镇行政执法有责无权的困境,被省、市确定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县。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持续巩固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县成果。全市上半年“两项指数”调查中,南乐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执法满意度全市第二,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全市第一,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考核优秀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南乐县   南乐   东湖   熟食   湿地   县城   农产品   乡镇   全省   全市   坚定   群众   机制   生态   产业   农业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