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有这么一位电脑天才,他的名字叫王安。对于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他曾经轰动了美国整个科技界,就连比尔盖茨都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王安到底是谁?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王安出生于1920年,从小成绩就十分优异,16岁那年考入了交大。20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无线电设备,在抗战过程当中还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痴迷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王安,在战争结束之后,顺利进入到了哈佛大学深造。1945年,一个25岁的中国年轻人来到了美国,从此开启了传奇的人生。

在进入到哈佛之后,他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每天学习都很用功, 第1个学期就顺利拿到了全a的成绩,甚至还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硕士和博士所有的课程,他只花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拿到这么优秀的成绩,王安本以为自己可以在美国谋求一份不错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但事实却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毕业后他到IBM面试,当面试官看到他是黄皮肤华人的时候,眼神当中充满了歧视,根本不愿意听他做任何的自我介绍,甚至还直接对他说,让他去汽车修理厂找工作。说完这句话之后,面试官就走了。这次的经历给了王安非常大的打击,于是他回到了学校,决定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给那些美国人看。

凭借着自己这些年的成绩,王安顺力进入到了霍华德·艾肯的实验室,这为王安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王安的这位导师艾肯,在计算机领域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还被称作是“电脑之父”,世界上第1台大型计算机就是他发明的。

那个时候艾肯正被困于计算机的储存问题,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招来的这个年轻人竟然成功解开了他的难题。现在大家使用的电脑轻巧易携带,基本上一个书包就能放得下,但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诞生的时候,大到几间屋子都装不下。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计算机的储存,最初的时候艾肯使用的是来自IBM的打孔卡片来储存数据,但这样的方法增加了计算机的重量,而且也很占地方,随便储存一些数据就得增加几十吨的重量。

对于刚刚招进实验室的这个年轻人,艾肯当时只是被他优异的成绩所吸引,而且在王安进入实验室之后,艾肯并没有重用他,平常也只是让他做一些杂事。谁知道在王安进入实验室的第3个星期,就解决了艾肯的困扰。忽然有一天,他脑子里灵光一现,跑到实验室里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经过了一番实验和探索之后,王安发现通过磁场振动的原理可以解决电脑储存系统的问题。不久之后,王安发明了磁芯储存器,并且成功应用到了这个庞然大物之中。在这件事情之后,艾肯意识到,王安是一块天赋异禀的金子。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王安的磁芯储存器,不仅解决了艾肯当下的问题,同时也为日后微型电脑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之前,IBM的打孔卡片是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自从磁芯储存器出现之后,这种打孔卡片似乎就没有太大用处了,这也给IBM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当然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发明磁芯储存器的人,竟然是当初那个他们歧视过的年轻人。

虽然在王安发明了磁芯储存器之后,艾肯不仅提高了他的年薪,而且还把他当做是实验室里的要员。但即便如此,还是没能留住王安这颗想要翱翔的心。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实验室,带着600美元的身家,正式迈上了创业之路。当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还有人觉得他是个疯子,在实验室里跟着“电脑之父”艾肯搞研究,不仅每年能够拿到5000多美元的薪资,还拥有无限光明的未来,这个时候选择离开,那不就相当于一切归零了吗?但不管外界争议如何,王安还是决定自己创业。

究竟是什么让他坚定了创业的决心呢?跟着艾肯虽然能够得到最顶尖的指导,还不用为日常生计发愁,但这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又岂能足够让他施展才华呢?而且不管他怎么做,总会有人把功劳归在艾肯身上,这个时候的王安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自己尽情施展才华的地方。除此之外,当初IBM面试的事情,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虽然磁芯储存器对IBM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正如当初面试官所说的那样,IBM是美国最顶尖的企业,所以又怎么可能被这一次小小的打击而影响到呢?王安内心咽不下这口气,他觉得自己应该给IBM更大的回击。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不久之后,美国哥伦比亚大道一间狭小的地下室里,一个叫王安的年轻人开始埋头搞发明。这间地下室狭小潮湿,整个屋子里也只有他一个人,不过他还是给这间屋子起了个名字叫王安实验室。

要想搞发明,没有设备怎么行呢?可那个时候的王安,所有的设备只不过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电话以及一个聪明的大脑。但是,条件再艰苦,也打不败这个电脑天才。没过多久,王安的新产品就诞生了。他以为这是全新的开始,将会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和无限的未来。只可惜一盆冷水泼上来,浇灭了他所有的希望。虽然王安推出的这款新产品,很多方面的性能都不错,但一个新的事物要想被大众接受,就要经得起质疑和推敲,很快就有人针对这款产品的风险性和稳定性提出了疑问,面对这个问题,王安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和IBM的“缘分”又来了。

一天王安听到了有人敲门,他本以为是有顾客找上门,满怀期待地去开门的时候,却发现门外站的是IBM的代表。内心极为忐忑的他,还是请IBM的代表进来了。很显然对方此行是有目的的,那就是购买王安的这款新产品的专利。IBM代表给他开了40万美元的价格,王安听完之后大为震惊,他觉得这是对他的第2次羞辱。因为在此之前,他爆出的市场价大约在500万美元,IBM既然有意收购,就不可能没有了解过市场价。现在却开出了这么低的价格,不就是赤裸裸的侮辱吗?面对这样的侮辱,摆在王安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卖,一个是不卖。如果卖的话,他可以拿着40万美元继续搞其他的研究,但如果不卖的话,确实可以出了心底这口恶气,但除了IBM之外,还有谁愿意来购买这款产品呢?那他这些年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没有资金谈什么研究呢?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最终王安还是没能顶得过现实的打击,选择了卖出专利。看着IBM代表离去的身影,他想到了若干年前他面试时候的画面,同样的背影,同样的侮辱,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他只能接受侮辱而无力反击呢?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但在这笔交易之后,王安已经手握40万美元,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搞研究,这一次他又能否绝地反击呢?

虽然40万美元卖出专利,和预期相比相差甚远,但卖出去总比砸到自己手里好。俗话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时的屈辱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反击。有了钱之后,王安做的第1件事就是升级自己的实验室,还创立了自己的电脑公司,这一次王安的反击让IBM感到恐慌。

1964年,世界上第1台商用电脑诞生了,正是出自王安之手。看到他的这些成就, IBM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了。王安借助这一款电脑,顺利打开了市场,年销售额高达100万美元。由此之后,王安电脑公司也逐渐步入正轨。1967年,王安电脑公司正式上市,当天的市值一路飙升到了7000万美元。但这还不是王安的财富巅峰,在那之后他还推出了新型文字处理机,并且很快就应用到了政府、银行等各个领域。王安借此收获颇丰,财富值也一路飙升,他身价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0亿美元,在美国的财富排名榜当中位居第五,同时还成为了华人首富。但王安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他还陆续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比如迷你电脑、自动打字机以及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这些产品深得大众喜爱,他还因此被称作是“电脑界的快枪手”。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彼时的王安已经成了电脑行业里的大佬,提到他的名字,即便是IBM也会感到恐慌,对于当初的那些羞辱,王安也都一一还给了IBM。王安地位到底有多高呢?在他成为业内大佬的时候,微软、苹果还都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他的导师艾肯被誉为“电脑之父”,而他被称作是“电脑大王”。后来,王安还被列入到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当中。要知道在他之前,能够进入到名人堂当中的,也不过只有68位发明家,其中就包括了爱迪生等多位发明家,可见他的地位有多高。王安创业之初,是想让美国人对华人刮目相看,他也没想到自己能够走上这么高的位置。在成功之后,他也积极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在中国设立了科研方面的奖学金,还在上海投资建立了工厂,甚至还受到了邓小平总理的会见。

但辉煌的背后,也蕴藏了危机。彼时的苹果公司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企业,但在科技发展上,眼光却十分长远。苹果公司在成立不久之后,就开始专注于PC研究,也就是个人电脑。1980年,苹果公司顺利上市,乔布斯因此身价过亿。在看到苹果借助PC成功之后,不少人都向王安提出建议,也试着向PC的方向发展。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原本的设备也会有被淘汰的一天。当时王安公司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唯独他自己认为这很荒唐。但这个时候IBM已经开始转型,并且还和微软等公司结盟,共同向PC方向发展。形势所迫之下,王安也不得不迈向了PC的赛道。

对于这位电脑天才,很多人都觉得这一次他必然能够再次做出一番成绩来。可惜最终结果恰恰相反,在开始发展PC之后,王安公司在这方面的业务发展十分缓慢,而业内其他企业很多都和IBM抱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王安又怎么可能向IBM低头呢?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比尔盖茨,想要让微软和自己的公司结盟,但最终比尔盖茨拒绝了他。因为那个时候微软的力量还很薄弱,比尔盖茨也不知道如果脱离IBM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不可能会去冒险。之后王安又找到了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这一次他同样被拒绝了。因为在英特尔刚刚起步的时候,安迪格鲁夫曾经向王安寻求过帮助,但那个时候王安对待安迪格鲁夫的态度就像当初IBM对待他的态度一样。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安迪格鲁夫不愿意跟他结盟,在PC的道路上,王安只能孤军奋战。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在种种困扰之下,王安的电脑公司面临着转型危机。然而一个危机还没能化解,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直接让王安电脑公司走向了灭亡。

1986年,王安被查出了癌症。这对于王安背后的电脑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病况日益严重的王安,已经无法在公司继续主持大局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得选出新的接班人,但对于外人,王安并不信任。虽然在美国待了几十年的时间,但他的思想依旧非常传统,所以他坚持选择让自己的儿子王烈来接手。

当时公司的很多董事以及他的下属都不同意他这个决定,因为按照王烈的能力,他根本管理不了这么大一个电脑公司,更何况那个时候公司的状况并不好,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把他带出危机的人。但王安执意坚持,他还在会议上多次坚决表示,自己身为公司的创始人,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他当时还是说自己有信心王烈能够把公司带好。可惜,事情的发展并不如王安预期的那样,接下来王安电脑公司的命运,就和他的身体状况一样,日益渐衰。没过多久,公司的收入就从正值变成了负值,一年的亏损金额就达到了4亿美元,别说赚钱了,连员工的工资都快发不下来了,这个时候不少高管和员工都选择了离职,这也给了公司致命一击。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1988年,王安电脑公司的股票跌幅高达90%,年亏损金额高达4.24亿美元。1989年,公司的情况已经是一团糟了,王安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宣布了王烈辞职的消息,又请了其他人来接手。8月份著名的经营专家艾德华·米勒从王烈手中接过了这个烂摊子,但即便是在这个时候把公司交给他,也很难将其从惨烈的局面当中拯救出来。毕竟米勒只是经营方面的专家,对于电脑技术等方面一窍不通。他的到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财务问题,但这对于整个公司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王安的电脑帝国也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1990年,王安因病去世,不久之后,他的电脑帝国也宣布了破产。

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让整个电脑帝国走向了破产。虽然王安是“电脑大王”,但是在接班的问题上,他背离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选择了传统的接班方式,这不仅让王安电脑公司走向了灭亡,更是改变了整个电脑行业的命运。但这一次错误的选择,并不能代表王安是失败的。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如果当初王安能够顺利完成转型,度过难关,那这个世界上可能就不会有微软了。在王安去世之后,《华尔街日报》也对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了不起的发明家。

华人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比尔盖茨都敬畏的“电脑大王”

纵观王安的这一生,处处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一个电脑帝国,轰动了美国整个电脑界。当看完王安的故事之后,很多人在感慨他传奇人生的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身为华人的王安,如果当初没有留在美国,而是选择回国发展,现在中国计算机领域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呢?可惜,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什么如果,时光也不可能倒流,我们只能期待下一个王安的出现,带领中国计算机行业迈向更高的顶峰。

好了,今天关于王安的故事就讲完了。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可以在评论区交流讨论。#王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王安   苹果公司   美国   米勒   储存器   比尔盖茨   发明家   电脑   帝国   微软   敬畏   大王   实验室   当初   顺利   成绩   科技界   华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