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最近热映的贩罪题材电影《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居住在泰国,打拼了十几年,向来老实本分,常年积德向善的李维杰(肖央 饰)和阿玉(谭卓 饰)夫妇。

他们有个女儿叫平平(许文珊 饰),是一名清纯漂亮的年轻女学生。

不幸的是,平平的秀色可餐,却引来了坏人的垂涎!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当地有个名叫素察(边天扬 饰)的富二代,仗着父母有权有势,行事向来肆无忌惮。

这不,对含苞待放的平平,素察觊觎得都要流口水了,趁着一起参加夏令营的机会,色胆包天的他赶紧抓住机会,向平平伸出了罪恶的咸猪手!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然而,这才只是悲剧的开始。

本来遭遇侵犯,平平就已经够难受了,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可素察非但毫无愧意,反而得寸进尺,厚颜无耻地以私照为要挟,想要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长期侵犯平平——

而在平平妈知情后试图与素察进行谈判时,素察看平平妈也长得漂亮,竟然再次提出了更不要脸的条件!

平平妈当然是不答应的,想要抢夺手机里的视频,却遭遇了素察的毒打。

平平慌乱之间乱打一气,一不小心就把素察给“误杀”了!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很多观众看到这里顿时就感到很解气,恨不得为坏人遭了报应拍手叫好。

但问题是,这位被“误杀”的素察,其身份非同寻常。

首先是他老母拉韫(陈冲 饰)警察局长一个,接着是他老爹都彭(姜皓文 饰)即将竞选市长的议员一枚,都是当地牛逼哄哄的实权高官。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李维杰虽然学历低,但脑子很聪明——电影中给出的理由是“他看过很多电影,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

在得知女儿误杀了素察的消息后,他心里一咯噔,顿时意识到这事儿恐怕难以善了,自己一家人的处境也将变得极为凶险。

如果被误杀的是个普通人,那么选择自首,或许还能得到轻判。

但素察是高官之子……

要知道,在他们所居住的这个泰国边陲小镇,腐败分子动用公权为走私、毒品提供保护伞,从而牟取私利,已经是司空见惯。

如此一来,自首无异于自寻死路,如果让素察父母得知真相,以其所掌握的权柄,只需稍微动用点影响力,就能把他们一家人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怎么可能自首呢?

明明自己女儿已经饱受欺辱,明明她只是出于自卫误杀了一个人渣,明明自己一家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在这一刻,本该是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受害者的法律,却无形之间成为了欺压善者、保卫人渣的帮凶!

为了保护家人,老实本分了一辈子的李维杰,他终于决定要违一次法,犯一次罪。

他要把素察的死于非命伪装成失踪,他还要伪造己方的不在场证明,让整个事件无论横看竖看,都要显得和他们一家毫无干系。

而借助自己多年的观影经验,他还真个就把凭空的想法付诸实际了。

他将电影里的作案手法活学活用,通过刻意与别人发生冲突,并利用人的记忆习惯来制造假象,从而实现“篡改他人记忆”的效果——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但问题是,他骗过了所有人,却唯独不能骗过素察他妈,警察局长拉韫。

尽管李维杰死不认罪,可拉韫还是凭借其多年的办案经验,以及作为一个母亲天生的直觉,认准了就是李维杰杀了她儿子素察。

当李维杰伪造不在场证明时,你以为这就是影片的高潮了,但实际上,直到拉韫死死盯上李维杰之后,这场由点及面、由个人祸及众人、愈演愈烈的大戏,才算真正拉开序幕。

……

《误杀》这部电影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这场罪犯与警察的较量,但尽管双方的身份明确,可各自的正邪界限却模糊不清。

一个是为了保护女儿、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的平民父亲。

一个是为了自己儿子、以“公正廉洁”的身份和名义寻找嫌疑犯的警察母亲。

如果只看前面,你可能会由衷地同情和支持李维杰,盼着拉韫会以邪恶方的身份被打倒。

但当你看到李维杰通过手段,利用其他无辜民众来被迫为他“牺牲”,从而激化本就忍耐已久的公众,对于警方的极致愤恨,你的立场又会开始动摇。

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一场“好人与坏人”的对垒,而是一场“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以及一次“被滥用的公权与被前者压迫的民众”的对抗。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毫无疑问,作为一部经典电影的翻拍,《误杀》完全称得上是精彩与成功。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观影过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却并非电影中的哪个情节。

在影院中,电影即将放映结束的时候,旁边一对父子有这样一段大致的对话。

父亲问孩子:“阿华(化名),这部电影,你最想重温的情节是什么?长大了还想当警察吗?”

那男孩看上去倒是挺成熟的,但考虑到现在的孩子都早熟,因此我估计,这孩子应该顶多也就初一吧。

(其实我个人的话,并不怎么建议让儿童来看这类性质的电影。)

我当时就有点儿担心,因为孩子太小,价值观还没形成完善,就担心这部电影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过于负面的冲击。

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那个男孩的回答:

“我对男主做不在场证明的那一段特别喜欢……我以后还是想当警察,但要当好警察,不当电影里那样的坏警察,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所有像电影男主角那样的人……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男孩的回答,当时着实是震撼到了我。

而父亲接下来的话让我清楚地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年纪的男孩,就能有这么深刻的思想。

“你看得很仔细,我能理解你想说的,大概就是,如果你当了警察,那么你希望能让公众,在面对不公受到伤害时,都能选择相信你所代表的公权力,而不是被迫走向法律的对立面。要知道,这部电影矛盾激化的根源,就在于大众对于公权滥用的反噬。”

由于这位父亲的这段话有点长,原话我也不大记得清楚了,但大意是完全符合的,男孩似乎也是听得似懂非懂。

但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段话给他留下的触动,是烙进了骨子里的。

《误杀》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大众对公权滥用的反噬

虽然出于某些原因,这部《误杀》的剧情背景是放在了泰国,但现实中的我们也都很清楚,类似的“矛盾”其实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存在,并且永远都不会彻底杜绝。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正义的力量,并不属于少数派。

因为,在《误杀》这部电影的最后,李维杰在明明已经“胜利”的情况下选择了自首。

他为的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公权   公权力   泰国   大众   受害者   高官   根源   坏人   公众   矛盾   家人   父亲   警察   女儿   男孩   身份   孩子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