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所有昏迷者的记忆像网络一样互联

“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所有昏迷者的记忆像网络一样互联。”

2020年的俄罗斯科幻片《异界》,片中的“共梦学”设定,在未来,或将以“网游”形式成为现实。

《异界》: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所有昏迷者的记忆像网络一样互联

“共梦学”是什么?

如果你喜欢2010年的《盗梦空间》,那么2020年的《异界》或许也入得了你的法眼。

两部影片的世界观设定异曲同工——

借助科技手段,人类的梦境或可实现“多人互联”。

(这种“多人意识空间互联”的科技,我将其称为“共梦学”,这一说法是源自“Public Dream Technology”,直译为“公共梦境技术”,最早由IMDB网友“Meditation”在《盗梦空间》的影评中提出。)

但是背景设定差异明显——《盗梦空间》中的“共梦学”,已经发展至体系趋于完善的成熟期,而《异界》中的“共梦学”,却还处在蹒跚学步的启蒙阶段。

然而相比起《盗梦空间》的“迷宫”,《异界》的“伊甸园”,或许更能引发拥趸们的狂热。

《异界》: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所有昏迷者的记忆像网络一样互联

《异界》的主旨是“鼓励避世”?

“共梦学”概念的拥护者,往往与具有“乌托邦情结”、“废土情结”、“赛博朋克情结”的群体互通。

这类群体的共通之处在于——

都对现实感到失落。

这恰也是贯穿《异界》的线索。

林奈·穆罕默托夫饰演的男主“建筑师”,在现实中是个超凡脱俗的建筑鬼才,可惜理念过于超前,现实中难以实现,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令他心生绝望,一度想要自杀。

安东·庞布施尼饰演的“幻影”,在现实中双腿截肢,这造就了他阴沉、暴戾的性格。

波琳娜·酷米卡雅饰演的“幽魂”,在现实中是个“天煞孤星”,父母早逝,丈夫横死,唯一的孩子也早早夭折,孤寡半生的她还身患癫痫,每日发作好几次,因而被关进疯人院。

维伦·巴比切夫饰演的“坦克”,在现实中,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所有家人,终日酗酒发酒疯,因向邻居开枪射击,要么被终身监禁,要么被关进精神病院。

米洛斯·比柯维奇饰演的“天文学家”,现实中是个自闭症患者,虽然心理上聪慧无比,但生理上却没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父母死去,他唯一的结局,就是被活活饿死。

而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所饰演的大反派“扬”,是全片最贪婪、最不满于现实的人,他在现实中,是一个拥有无数狂热追随者的乌托邦组织的精神领袖。

他在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让走投无路的人,能够逃避现实、活在梦里,这难道不是一种慈悲?”

《异界》: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所有昏迷者的记忆像网络一样互联

电影反映现实。

《异界》是一部俄罗斯电影,结合俄罗斯现实里常年糟糕的经济状况,我丝毫不为电影中所展现的“厌世”情节感到惊奇。

然而“鼓励避世”绝对不是导演的本意。

本片虽整体笼罩着一层“灰暗”,但同时又始终有几抹“亮色”贯穿——

第一抹亮色,是柳波芙·阿克肖诺娃饰演的女主“飞”。

她是男主“建筑师”在现实世界的妻子,是男主的精神支柱,她从未想要活在幻境中,而从来都是直面现实,她在“异界”里的能力是“治愈”,是“希望”。

第二抹亮色,是“异界”中的生存法则。

人的意识在“异界”中的存活,永远根植于其肉体在现实世界的存活,当现实中的肉体死亡,“异界”中的意识同样也将不复存在。

第三抹亮色,是大反派“扬”那透彻的人生觉悟。

“扬”虽厌弃现实,但却很识时务,从创建组织吸引追随者来壮大自己的羽翼,到募集资金为计划的实施奠基,到找来“建筑师”为“异界”的完善创造条件……

他看得一清二楚:“异界”再美好,终究只是虚拟“天堂”,一旦失去现实里的物质支撑,就再也不复存在。

而第四抹亮色,则是片中给到那些“空想者”的、带有嘲讽意味的镜头。

对现实不满,却又什么正事儿都不干,整天就知道喊口号抗议,满脑子想着不劳而获……

稍加恶意地揣测,我私以为这是导演借电影讽刺那些将西方幻想成天堂的俄罗斯“跪族”。

这四点,暗含了《异界》真正的主旨,那就是——

“少白日做梦,多脚踏实地。所谓的天堂,根本不存在。就算真的存在,也不是谁都能进得去的。”

《异界》: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所有昏迷者的记忆像网络一样互联

“共梦学”在未来可能成为现实吗?

“共梦学”不是什么新奇概念,类似的设定在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早已多次出现。

比如小说《变化的位面》,比如电影《黑客帝国》、《十三度凶间》,又比如电视剧《迷离档案》、《虚拟幻梦》、《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而现实中,人类对于相关领域的探索也从未停歇。

“脑机接口”、“脑波互联网”等种种概念的提出和研究,都是直奔“意识互联”而去,且脑波科技的概念,或许会成为今后50年全球科技竞赛的一个大风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意识互联”技术必将成为现实,这是迟早的问题,对此我毫不怀疑。

然而电影毕竟只是电影,《异界》里的画风仍然是偏向“浪漫主义”的。

更务实地来讲,我认为,即便在未来“意识互联”技术真的出现,其“功能体验”或许也远非电影里展现得那样华丽……

但从主观上,我依旧希望这项技术能像《异界》一样,具备以下优点:

第一,支持更真实与清晰的感官度,看似梦境却胜似梦境,能够正常感受到饥饱、冷暖、肉欲、睡眠;

第二,支持“多人互联”;

第三,支持修正现实中的一切生理缺陷;

第四,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比例大于1000:1。

假使在你有生之年,真能有幸见证这样一个“异界”的诞生——

你是否也愿意像电影中的他们一样,和现实世界彻底道别呢?

《异界》: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所有昏迷者的记忆像网络一样互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关进   乌托邦   意识   脑波   亮色   光怪陆离   俄罗斯   空间   建筑师   片中   情结   梦境   概念   现实   记忆   电影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