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从《麦路人》,看现实题材困境与遭遇的恶意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麦路人》毫无疑问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佳作。

从电影选题,到剧本创作,到导演要求和演员表现,再到成片剪辑,这其中每个环节都是极其用心的,或者说所有人的态度,决定了成片的品质。如果按十分评分,最低限度也在八分以上,可斟酌处在于片头、片尾以及部分冗余镜头的处理上。

当然这个问题各人各见,可斟酌,不代表就不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同一观感。

华语电影:从《麦路人》,看现实题材困境与遭遇的恶意

也见到一些影片评价,有人认为,影片集中视线到底层的悲惨,却又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解决,这是导演能力的欠缺。这种言论极度幼稚可笑,有谁见过任何现实题材的影片,能够在电影里把问题给出一个现实处理方法的?

现实主义题材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底层困境的展示,唤起社会关注,以期得到现实层面的纾解,这难道不是几乎所有现实主题题材电影的共同意义?这里就再提到《我不是药神》,当电影引起观众普遍的同理心和社会视线的聚焦后,国家直接出台了政策,相关药物陆续降价,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当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是有一贯的困境存在的。

并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度,包括在欧美地区,现实文艺类型电影,需要有影院放映政策去支撑,以避免连上映都艰难的情况发生。

《麦路人》并不是特例。

而且从开画排片看,也不算特别偏低,因疫情影响和影片本身特点,也在正常可接受范围。

华语电影:从《麦路人》,看现实题材困境与遭遇的恶意

但关于这部电影,有个特别奇怪的情况,就是评分问题。

一万人次的观影评分,其中9-10分占比73.9%,4-8分占比14.9%,1-2分占比11.3%,目前低分占比情况还在逐步爬升。

任何影片上映都会有一些莫名的低分,有的是单纯不喜欢电影,但多数都是那种为低分而低分,这个不奇怪,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以前也出现过竞争影片互相指责对方利用水军的新闻。

华语电影:从《麦路人》,看现实题材困境与遭遇的恶意

之所以说《麦路人》奇怪,是因为本身就非热门电影,理论上来说不会威胁到任何一部同期影片,所以不可能存在商业上的不正当竞争。

其次这部电影在去年就已经参加多个地区电影节的展映,在香港也赶在金像奖之前上映过五场优先场,多个网络渠道都可见到不少剧透消息。所以影片上映,前期入场观众,除了明星的铁杆粉丝,其他应该多数都是对现实文艺类型片感兴趣的观众。

那么低分何来?

比如有这么一个评价:全程无笑点,泪点也达不到,全程非常压抑,负能量非常重。

好,承认你泪点高,《麦路人》也不够惨,影片里你也只看到压抑,对这些感受大家可以深表同情,但是,你在这样一部在各种前期预告中都不断提示悲情的电影中去寻找笑点?这个行为是真的自带笑点。但笑过之后是不是该纳闷一下,这是什么逻辑?然后你给了2分。

然后更多的是超级无敌大烂片、全程负能量、主角又难看又丑、无语、这个是给电影院的、看了能睡着诸如此类林林总总,1分,绝不超过2分。

华语电影:从《麦路人》,看现实题材困境与遭遇的恶意

其实这些评语也不奇怪,电影开放评分制度以来,更奇葩的评论大家应该都见过,但谁见过一部冷门影片这种奇葩评论能占比超过10%的?

往常这种类型的瞎胡闹一般都掩盖在多数好评和中评中并不显眼,而且多数是跟风观影,结果发现不符合自己胃口的反冲行为,但对麦路人而言,这么多集中在影片上映阶段的恶评,说你是影片明星的铁粉你自己都不会信,说你喜欢现实文艺,那更不可能。对现实文艺感兴趣的观众就这个水准?

简直匪夷所思。

#

与之同时,《麦路人》在香港大爆,仅次于好莱坞的《信条》,在票房人次榜上,以一敌八。

这并不能够,仅仅用香港和内地的观影习惯差异来解释。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蔓延。

它伤害的就不仅仅是一部《麦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路人   题材   现实   华语   电影   奇葩   成片   现实主义   底层   困境   恶意   文艺   观众   奇怪   评分   影片   类型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