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只要翻开中国的书法,文学,考古,科学语言,翻译学等,他的历史足迹和他的感情旧事就都在这里深深烙印着。当红尘往事已经褪去,功过是非早已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在黑暗中终于再见到了文化的亮光,还要感谢他这位历史老人,因为他是研究民国和现代中国都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就是一代文豪郭沫若。

郭沫若是舆论广泛关注、饱受非议的革命文人,一生中完成了大量的著译作品,在文学、史学、古文字学和翻译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堪称现代文化界和学术领域的"劳模",是穿越多个领域的斜杠学者。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01.起名郭沫若,初婚张琼华

1892年,还是清朝末年。破山河,列强凌辱。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那时他叫郭开贞,奶娘叫他文豹的乳名。

因为家乡有两条河,一条交“沫水”,一条叫“若水”,所以,后来给自己取名郭沫若。

乱世之中从襁褓幼小到蹒跚学步,家人都非常喜欢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

那时候在私塾办学读书,这段时间郭沫若积累了深厚的国学基础,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和书法创作埋下了很好的根基。

虽然如此,郭沫若对新式的西方文化和教育非常感兴趣,落后的清朝,让他萌生了为国争光的志向。由于成绩优异,14岁那年他开始进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在这里除了学到西方优秀的知识,也启蒙了他的民主思想,他如一只沉睡的豹子,有一天从森林里突然觉醒。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奉父母之命于张琼华结婚,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两人只相处了五天之后,因为没有感情,郭沫若便离开了家,从此有68年的时间,张琼华独居张家,一直守寡到终老,没有一子半女。

27年之后,郭沫若曾特地回到故里,像张琼华鞠躬并致歉。一幢红尘往事,终于在1980年以张秋华的去世最终落下帷幕。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02.在日本娶了郭安娜,留学生涯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

1918年,郭沫若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日本留学,开启了他卓越不凡的一生。那时候日本的医学和军事都非常发达,中国的留学生比如和郭沫若有过骂战的鲁迅都成在日本学医。

他和很多人一样,刚开始都对医学有趣。从进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开始学医。因为大量接触国外作家的作品,决定弃医从文。

在这个时候,他写了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和第一篇诗歌《死的诱惑》。

1916年8月,正是这一段时间,柔情浪漫的郭沫若认识了在医院做护士的郭安娜。

郭安娜原名佐藤富子,出生于仙台的一个望族,因为母亲没有与她商量便与别人订了她的亲事,她从此离家出走,便遇到了郭沫若。在郭沫若的情诗书信轰炸下,佐藤富子和郭沫若双双坠入爱河,后来为郭沫若生了四儿一女。郭安娜的名字就是郭沫若给她取的。

因为佐藤家人的反对,在经济上两人陷入了困境,但是郭沫若坚持写作和翻译国外的著作,而佐藤也放弃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全职太太,自己买菜做饭,带孩子洗衣服,还经常一起搬家……

1919年国内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也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在国外和郁达夫等人创造了创造社刊物。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很多的诗歌作品,如《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和中国第一部诗剧《女神》,对中国的新诗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从此中国除了古体诗外,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现代诗,载入了中国的文学史。

而等他从日本大学毕业,1923年便继续在国内编辑刊物《创造周刊》和《创造日》,并积极倡导无产阶级文学。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开始创作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

1928年在国内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

21年的风雨却在1937年之后定格,因为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而与佐藤的感情就此终结。

多年以后,郭安娜带子女来中国寻亲,得知郭沫若另有家庭后选择默默退出,后来加入中国国籍,并在1995年逝世于上海,享年101岁。

或许是相隔两国,或许是世事难料,反正不管谁辜负了谁,这些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03.抗战期间结识于立群,他的文字创作也达到了高产的境界,涉足考古学研究

这一段的结束必然有一段的开始。国内的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经人介绍认识了于立群女士。于立群本身就是一名很有才华的书画家,他的书画不少人都有收藏,并且他的事迹还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中国古今美术家传略》等。

而当年于立群初到上海,出道的可是上海电影学院和歌舞剧的明星,曾拍过电影,演过话剧的才女加美女。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1938年,他们就开始交往同居,并且成为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两人共同生育了四男两女。

于立群后来的悲剧自杀世说纷纭,至少在某个侧面表明郭沫若在感情方面的缺点。

而这一时期郭沫若对文学的创作也达到了高产的境界,他创作了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等。

其中《屈原》对当时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传播力最大,散发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被搬上戏剧舞台。

在非常时期,郭沫若对当时的考古特别是甲骨文的研究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他后来出版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对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8年郭沫若被当选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但是他因为已经对国民党的腐败非常痛恨,直接拒绝了这个任命。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04.而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他被建国后全国的建设高潮所鼓舞,创立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并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期间,他出版的《奴隶制时代》,提出了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应该是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独特见解,为中国的历史和考古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所以在中国的考古学,历史学和文学领域,郭沫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扬曾称赞他为“中国的歌德”,还被称为“新式运动的奠基者”。书法则被称为“郭体”,很多银行文化古迹,博物馆等都留下他的墨宝。

中国科学网评论郭沫若为“郭沫若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

1980年国务院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郭沫若奖学金,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奖学金。1982年为了纪念郭沫若同志诞辰90周年,为纪念郭沫若发行的邮票。1987年为纪念郭沫若对中国文艺的贡献,设立了“郭沫若文奖”郭沫若的一生浩浩荡荡,共写下了38卷的《郭沫若全集》。

郭沫若的子女很多都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有的成为化学家、建筑师和摄影师,中国科学院的工程师,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海军、指挥家等。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05.一代历史人物逝去,任凭众人评说生前身后事

1978年6月12日,一代历史人物郭沫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郭沫若的骨灰撒在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大寨专门为他建了纪念碑。

当然,对于郭沫若先生,也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从科学客观的角度,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并且梳理好主次之分的功过,立体地看待一个历史人物。

对于一个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20世纪确实不多,而郭沫若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试想如果个人能力和才华或资历不够,如何担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以及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背景,无法真切感知一个人物在很多情况下身不由己的状态。但是尽管如此,在考古和他个人的感情因素里,确实有一些被人诟病的地方。其实这并不影响郭沫若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

他开创了考古,文学,书法,甲骨学等领域的先河,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和考古发展,引进国外的经典名著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无完人,如史学教授瞿林东曾说过,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杀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

所以我觉得瞿林东教授的这个评价是相对客观和公正的。

感谢穿越多个维度的斜杠学者郭沫若。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宏大作。

穿越多个维度“斜杠学者”郭沫若:既是大师  又未脱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郭沫若   屈原   古文字学   中国科学院   斜杠   甲骨   历史剧   考古学   维度   历史人物   日本   中国   书法   学者   平凡   感情   大师   领域   文化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