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写在前面的话

上学时老师布置的名人名篇中,大都是比较深奥的大作,我时常感觉读起来比较吃力,有时还要回过头来去读,可老舍的文字朴素无华,通俗易懂,所以那时候我很爱读老舍的作品。

现在读老舍,才领略了人民艺术家的真功夫,他的幽默不像钱钟书那样来自腹有诗书的自信,而是来自生活的辛苦,以及对人事的洞察。老舍的幽默里总带一点血性的。冰心曾经说老舍的心里面都是一股子正气,能够让人打起精神,她佩服老舍那满腔的爱国之情。

2008年老舍全集出版,距离老舍去世已经42年了。

作为一本详实收录老舍所有作品的文集,近14万字,涉及老舍自己生前整理的文集和之前未收录的作品。该书一出版便获得国家图书奖。

说到老舍,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他的话剧《茶馆》和《龙须沟》,学校里读过他的《骆驼祥子》,电视剧里看过他的《四世同堂》,被他朴实真诚的语言风格所感染,也被他幽默讽刺的文笔所惊叹。

老舍在现实生活里也是一个有趣儿又生动的文化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为我们营造的精神世界吧。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01老舍之生

1899年2月3日,农历立春,这一天是中国24气节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春暖花开的日子,老舍出生在北京城的一个满族护军家庭。

从此中国多了一个原名叫舒庆春的老人。只是后来老舍觉得要活的跟别人不一样,就自己改名为舒舍予,顾名思义“舍去自我”。

九岁的时候,老舍开始进入学堂学习四书五经。因为家境贫寒,上学是晚了一些,但是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上私塾都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所以老舍对自己也严苛自律,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积累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14岁那年,他虽然考进了中学,却因为家贫如洗,再次退学回家。然而老舍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继续考取公费的学校,为家里节省开支。

最后老舍终于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02老舍之文

冰心曾这样赞叹过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带着冰心对老舍的赞美,我们一起来阅读他的作品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老舍成为一个小学的校长。 由于校长做的很不错,很快调到教育界当局领导。

毕竟那是个官场,老舍自身不喜与旧势力的人共事,很快辞去了职务,继续低调沉稳地做他的小学老师。

老舍曾写了一首诗:《述怀》:辛酸步步向西来,不到何清梅不开!身后声名留气节,眼前风物愧诗才。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作为一个有骨气和志气的文化人,老舍用自己的气节,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1921年老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小说《她的失败》,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你发表在1923年的一个季刊上。

从此,老舍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中间他去过英国某大学做过讲师,心中的小说梦并没有熄灭。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1926年开始,老舍陆陆续续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老张的哲学》发表的时候老舍第一次用了”老舍”这个笔名。从此在英国的老舍用三部长篇小说奠定了自己在小说界的地位。

回国之后,老舍依然边写作边在大学里教学,后来发现自己的写作时间不够,就辞去大学讲师的工作,心无旁骛的创作。《猫城记》《离婚》《月牙》《骆驼祥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西方出版,并引起了轰动,一度四次外版,成为中国把文学经典引入西方的成功案例。五年之后,老舍终于把《四世同堂》的第一卷写完,而后在美国讲学写完了第二卷,这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老舍骨子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又揉和欧美艺术的表现方式,在宣传中国的文化上尽心尽力。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1949年回国后,老舍和中国作家们一起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并被北京人民政府为评为“人民艺术家”,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和作协副主席。

1957年,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以老北京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支离破碎的故事。

老舍的作品都是取材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洞察了市民贫困的命运之根源,文笔富有生活的气息和情趣,擅长刻画人物的性格,很多人物形象后来都被搬上影视话剧的舞台。

他的语言精致幽默,老少共赏,贴近大众,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爱,被称为“语言的大师”。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03老舍之情

胡絜青和老舍都是满族,是赵红旗之后。胡絜青还是齐白石的弟子。1930年还在念大学的她便被母亲托人介绍认识了刚从英国归来的老舍。

老舍的人品和风采给胡絜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都喜欢文学,当时作为某个学校社团的胡絜青去邀请老舍给他们做文学讲座,一来二去之后,双方因为又有共同的爱好和出身,在心灵的沟通上更容易靠近一步。

于是,频繁的书信往来之后,互生情愫。老舍写给胡絜青的信中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像个日本少女,你不爱吭声……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你很好学,我对外国名著,外国地理,历史,文学史也很了解,彼此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到一起。”

虽然还没结婚,老舍还在信中提出“约法三章”:

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

第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

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

这100多封的情书,成为他们后来感情稳定的基石。

在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胡絜青和老舍在1931年举办了婚礼。“咱们要和睦相处,决不能吵架拌嘴。”这句话成为老舍夫妇恪守的信条,他们共同生活了35年,据说从没有红过脸。

胡絜青为老舍生了四个孩子,抗战爆发,胡絜青带孩子们四处奔波,老舍也在颠沛流离中,用自己文字的发声,投入到挽救民族的危亡当中。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04老舍之死

梁实秋评价老舍:“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老舍作为一个以反映人们生活为己任的人民艺术家,一直在真诚、执著地思考自己与人民的关系,自己的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为此孜孜以求。一生笔耕不辍,被称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字。

1966年那一天,老舍像往常一样要出门,出门的时候他笑着对孙女说:“爷爷要走了,再见。”没想到一语成谶,之后孙女再也没有见面。和《茶馆》中的王掌柜自杀前那幕如出一辙。

1966年8月24日,新中国第一批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独自走到太湖边上,沉思了整整一天,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才67岁。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曾说:“人活着,要有情趣,而且干净。”老舍用自己坚守的誓言为自己的气节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他的优秀作品给很多世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盛宴,老舍也成为我们心中“老舍不老”的人文传奇。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把文艺视为生命,67岁投湖自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老舍   冰心   满族   艺术家   茶馆   文艺界   气节   文化人   话剧   新中国   北京   中国   文艺   语言   幽默   生命   作品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