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1999的8月,在偏远的大口乡里突然出了一件惊天大事。抗日老红军张振和的家里突然翻出了两张抗日时期的借据,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借据还是解放军写的,这两张借据共计120余万。

众人不由得对这位老红军心生敬佩之情,他自己一家过得极其节俭,却对这件事只口不提,在心底一藏就藏了50多年。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家境优越,加入中共

张振和出生在大口乡的富商家庭中。家中从祖父的时候就开始从商,可想而知家底自然雄厚。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有名的粮油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要去他们的店里买生活用品,正因如此他们家成为了当时富甲一方的商人。

张振和虽然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中,但他自己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小毛病,反而十分热爱学习。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来到了他们的家乡,他看着这些战士们对于抗战做出的这些贡献,倍感崇敬。于是他心里渐渐生出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

在23岁的张振和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这个让他十分敬仰的组织中的一员。由于张家在大口乡的影响力,很快张振和加入中共的事件都被广泛地传播。

借钱给抗日政府,为国奉献

党领导交给张振和的任务,他一直十分出色地完成,做任务时他出生入死,也没有一丝恐惧。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为了党的事情上刀山下火海也不害怕。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这时,抗日政府前线遭遇了敌人的猛烈打击。日军的火力太强大,前线的战士们以血肉之躯顽强地抵抗着日军,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导致洛阳失守。

于是抗日前线就开始撤退到了张振和所在的大口乡,并且在大口乡建立抗日政府。

由于前期战士们对敌人的顽强抵抗造成了我军许多伤亡,伤兵们的医疗用品十分稀缺,而前线作战部队他们的武器也很缺少。这些事情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我军的资金不足,没有物质保障所以才导致缺少这些东西。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但抗日政府对这件事十分惆怅,政府资金本来就不充足,老百姓们过得也艰难,一时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这时候突然有人想到了张振和,他们家在本地可是富甲一方,可以找他帮忙。但也有人担心,张振和虽是党员但借钱这种事可能也不会答应。毕竟亲兄弟明算账。

但还是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县长和抗日政府代表一起登门拜访张振和。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张振和热情地接待了这两位贵宾,县长和代表也直抒胸臆,向张振和表达了自己来的目的,希望张振和可以借一些钱给抗日政府,这样抗日政府才能更好的来医治伤员。

张振和一听是抗日政府借钱连连答应,并说自己的本事不大但就是家里的钱多。

随后他没有一丝保留的将家中的钱悉数借给了抗日政府,而且这些钱也不只是120万,而是有1000多银元和7100多万的银票。他自己却连借条都没有要。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为国效力,是一名合格的党员

由于当时张振和没有要借条,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党组织就按照当时的换算给张家送去了两张借条 一张是110万还有一张是10万的。本来张振和是不要的,但直到党组织命令他他才接受了借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内战开始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十分嚣张,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决定撤移。而张振和也随着部队南下开始了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日子。

在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的这些日子里,张振和十分勇猛。在许多战役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很快我军攻克了武汉,而此时刚刚解放的湖南长沙需要大量的人才,他被派去了长沙接管长沙煤炭公司。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1952年,鉴于张振和这些年对于党中央下达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党中央调任他到国家林业局工作。他们一家来到了北京。

此时他们一家相聚到了一起,张振和便没有了对家人的担心和思念,他更加的拼命工作。当时的他他负责考察辽宁、山西等各地的林业。

1956,张振和来到了青海 开始了植树造林改造青海的工作。由于此前落下了头疼的毛病,来到青海的张振和高原反应更是让头疼加剧。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他自己为了不耽误进度,便一直在服用止痛药。甚至在一次突然的突然头疼时他用猛击后脑勺的方法来缓解疼痛。

1962年初本来党组织让他担任林场长,但是他突然头疼发作。在了解到实情之后 党组织决定给他发放退养费让他回到他的原籍休养。

埋藏秘密长达50多年

回到家乡后的张振和,遇到了三年饥荒。而他的五个子女正在长身体的阶段,不吃饱饭可怎么成?但是发放的粮食对于他们家来说是完全不够的,一家人常常饿得发晕。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但在了解到大口乡的许多村民只能靠着红薯干和树皮来当做口粮,张振和还是决定把自己的退养费拿了出来,买了许多红薯干让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度过饥荒。对于自己的家人,则安慰道饥荒很快就会过去的。

张振和的妻子心疼儿女,对他说道,政府给咱打的借条还在呢,你去和政府说说,还咱们一点。

但张振和直接拒绝了他的妻子,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了国家而奉献的,怎么可能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去向国家要钱呢。妻子无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直到全国自救运动开始后,全国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饥荒也在慢慢过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振和的儿女也长大到了婚嫁的年龄。按照他们那边的习俗,男子娶妻要大操大办。他的妻子考虑到张家在大口乡的影响力,便提出了将儿子的婚事大办一场的想法。

不出意外张振和直接拒绝。原因有二:一是家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钱,二是他身为党员一切要从简,倒不如我们给乡亲们立一个标准,这样以后大家都简办就好了。

借给抗日政府的120万大洋,但他却苦守秘密50年

妻子再次提出政府还欠着家里的钱,让张振和去找政府要一点回来,不能委屈了自家儿子。

张振和听到妻子的想法还是没有放下,便生气地表示以后不要再提此事。最后儿子的婚礼办得极其简单。而抗日政府欠张家钱的这件事一直埋藏在张振和和他妻子的心中,直到1999年这件事情才被大众知晓。

虽然当时身处贫困,但他从未想过从政府那里把这笔钱要回来。这样的精神后世永远纪念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抗日战争   党中央   大口   借据   中国共产党   借条   政府   老红军   青海   饥荒   党组织   我军   国民党   前线   妻子   秘密   万大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