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从“土包子”到“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离婚前后徐志摩对张幼仪的评价大相径庭。这个他曾经不愿意正眼相待,打心里充满了鄙夷的女子,是怎么变得进步起来了?是何时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呢?

用张幼仪自己的话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但或许,她的坚韧与智慧,在这场包办婚姻中,在长达七年的封建与新式的拉锯战中,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看懂过。

徐志摩大抵没有想过的是,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在那句“我看你也是个乡下土包子”的回击中,张幼仪从来就不是自己以为的那种“什么都不懂”的人,是他的偏见为她戴上了沉重的封建镣铐。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几年后,张幼仪创办了汇集时尚、紧跟潮流的云裳时尚公司,她真的成为了徐志摩后来所赞叹的那个“什么都不怕”的女人。

被安排得“天作之合”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结合是典型的旧式婚姻。张家曾经家道中落,经济拮据,想尽早让女儿出嫁,而徐家虽说富甲一方,但缺乏政治背景。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无意得知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便写信给徐父徐申如请结为亲家。

那时张家家业已经壮大,经济地位和政治背景都很强大,两家的结合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徐申如收到来信大喜,又听说张幼仪端庄能干,对婚事就更满意了。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这是二人戏剧性因缘的开始。其实张家八子四女,当时张幼仪的大姐也尚未婚嫁,但母亲比较传统,请来算命婆婆为家中女儿算婚事,结果告知大女儿晚婚为宜,因此,当时只有十岁的张幼仪就成了家里第一个待嫁的女儿。

按照传统,结婚前要合八字。徐志摩属猴,张幼仪属鼠,算命的说两人并不合,“不属狗太糟糕了”。张母很着急,为了不错过这桩婚,她悄悄让算命婆婆把幼仪的生辰改为属狗的1898年。于是,这门“天作之合”的亲事就这样被安排好了。

1915年,二人结婚。这是两个名门望族的双赢联合,而在这场盛大的婚礼前,两个年轻人没有见过一次面。对张幼仪来说,“嫁给家人相中的男人”是她既定的命运,她循规蹈矩地接受,尽管对这个男人的全部印象只来自一张照片。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而张幼仪不知道的是,当初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只扫了一眼,便撇着嘴不无嫌弃地说了句“乡下土包子”。但那时,后来一心想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的徐志摩还没生出强烈的反抗意识,只能“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这样的开始似乎暗示了二人婚姻的不幸。二人性格也完全不同,一个浪漫活泼,一个严肃沉稳,徐志摩对张幼仪漠不关心,满是轻蔑,毫无耐心。出国留学前的四年,两人相处的时间不过四个月。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期间,张幼仪也想去外面走走看看,继续学业,但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她只能困在豪门大院,孝顺公婆,照顾孩子。二老对贤惠孝顺的张幼仪赞不绝口。

小脚和西服不搭调

然而,即使张幼仪做到让徐家满意,却始终无法获得徐志摩的尊重。在他的世界里,张幼仪“好像不存在似的”,而在婚姻生活中,徐志摩却仿佛不存在似的,只为着父母抱孙子的愿望履行婚姻义务。

1918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去美留学,1920年又前往伦敦追随罗素求学。几年间张幼仪二哥张君劢曾多次写信给徐志摩,让幼仪去国外团圆。20年底,徐志摩终于寄来了请幼仪团聚的家书。

在去往马赛的游轮上,张幼仪满心希望又惴惴不安,不禁回想起徐志摩那天说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的场景。此次千里相会,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呢?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在码头接船的徐志摩脸上满是不情愿,这让张幼仪倒是一眼就从人海里找到了他。徐志摩见到张幼仪第一件事就是带她换下“土衣服”,却丝毫没关注到她想尽量表现得像新式女子的努力。

为了不让徐家人担心,徐志摩又带张幼仪去照了相,这是他们唯一的合影。后来二人去了伦敦,徐志摩在人前热情和在张幼仪面前的冷漠,让她重新开始的愿望破灭了。很快张幼仪就察觉到徐志摩已经有了心上人。

最后的决裂即将到来,即使张幼仪足够包容,可以接受丈夫纳妾。一天,徐志摩请来一个女性朋友到家做客,问起张幼仪对这个穿着海军裙装和绣花鞋的小姐的意见,她直言“小脚和西服不搭调”。话音落,徐志摩沉默,旋即失态大叫。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之后,徐志摩失踪了,再半个月,张幼仪收到徐志摩的口信,他以“小脚和西服不搭调”为由离婚。当晚,张幼仪流着泪琢磨着这句话,细数着过往种种,多么讽刺,多么心痛。

平静下来,张幼仪向二哥求助,辗转法国德国,一个人在医院生下二儿子,医生说她是最勇敢的产妇。另一边,徐志摩写信高调表态“前途无限”,消失许久之后亲自来签署离婚协议。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这一年是1922年,七年婚姻走到句点。徐志摩许诺要给张幼仪5000大洋作为赡养费,她并不放在心上,坦荡地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其实,张幼仪最终也没拿到这笔钱,甚至在徐志摩经济窘迫的时候接济过他。

“我一无所惧”

张幼仪痛定思痛,决心要靠自己。她后来评价自己的人生:“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她做到了。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离婚后,她没有立刻回国,而是一边照顾幼子,一边学习语言和课程,生活过得很是充实。这期间,徐父徐申如仍然每月寄来生活费,他们知道儿媳没有过错。

1925年,他们幼子夭折了,徐志摩再次和张幼仪见面,这时的张幼仪瘦得单薄,却让徐志摩第一次有了尊敬之感。他信中说,张幼仪现在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1926年张幼仪回国,徐家二老将她收为干女儿。往后的生活中对张幼仪依赖很深,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要得到张幼仪的允许、徐母病危到去世的丧事甚至徐志摩的后事,都是张幼仪着手操持。徐父在分家产时也为张幼仪和孙子留了一份。

这个时候的张幼仪已经逐渐蜕变为真正的新式女子,她“有主见、有主张且相当主动”,先后成为上海女子银行的副总裁,云裳公司的总经理,极具商业头脑的她在商场上名利双收,还拿出一部分钱给徐家二老盖了一幢房子,以尽孝心。

后来,她又与一位性情温和的医生再婚,二人共同生活近20年。再后来,苏医生过世,她一个人搬到了美国,在儿子附近居住。1988年,张幼仪以88岁高龄在纽约逝世。

与徐志摩离婚后,她才真正活出了自己,张幼仪:我一无所惧

张幼仪的一生,几近跨越一个世纪。波澜诡谲的时局里,她活出了自己的风采,不得不让人感佩。梁实秋曾评价: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她从传统中走来,走向新式道路,走出了真正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孙子   天作之合   伦敦   土包子   幼子   小脚   德国   婚事   西服   儿子   女儿   婚姻   传统   女子   责任   徐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