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整自己成为安全型依恋?

怎样调整自己成为安全型依恋?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是安全型依恋;换句话说,人人都可能成为安全型依恋。

也许你现在面对感情患得患失,提心吊胆,每次恋爱都肝脑涂地,最后总是落得两手空空,伤痕累累。

但你要相信一个事实:你的焦虑,不是你天生的属性,是你后天形成的反应模式。当你的反映模式发生变化,你的依恋类型自然也会随之变化。

本篇文章,就来手把手地引导你:如何将自己从焦虑或回避型依恋的泥潭中,亲手解救出来。


一、 不安全依恋的你,在恋爱中会面临怎样的劣势?

我宁愿称其为“劣势”,因为当你是个典型的不安全依恋者,也就注定了你的恋爱起点比正常人更低。

因为你会:

1、 患得患失,敏感多疑,过分夸大感情中的负面成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你轻易直指分手。

2、 离别焦虑,依赖感强,你的焦虑程度随着双方的分别时间直线上升,分离的时间越久,你越无法集中专注,满脑子想得都是对方在干嘛,怎么还不找我?

3、 热衷试探,觉得试探来的才是真心:你不会相信表面文章,更热衷于通过不断和考验试探,进行推理,然后判断对方对你的投入程度。但往往采取的是自己的标准,所以经常产生误会,引起失望。

4、 怕被抛弃:你亲手将自己的姿态放低,给对方一种“廉价”的错觉,却时刻担心他抛弃“廉价”的你。于是,你的困惑永远都是:“他会不会出轨?”“他会不会讨厌我?”“我这样做他会不会更喜欢我?”你的动机背后,是深深的不安全感:你只追求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却没想过对方是否同样恐惧离开你。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负面的:“他就是没那么喜欢我。”

5、 不会妥善处理问题:挫商很低,不懂如何正确处理感情中的矛盾。要么回避,要么威胁,一次次的争吵带来的只有对彼此的不满,但无法带来对彼此更深的了解和永不再犯。

当然,以上举例的,只是常见问题。不安全型依恋带来的痛苦,绝不是仅有表面表现出来的那么多。

作为当事人,不安全型依恋者本身就很难在恋爱中体会到“稳定、温情、圆满”的感受,有相当一部分都被他们自主消化了,表现出来的,永远只是无法承受的一小部分。

所以,都无需旁观者忍无可忍,我反而常听闻不安全型依恋者主动分手,主动拒绝一段感情:“我不适合谈恋爱”——这其中有多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怎样调整自己成为安全型依恋?


二、 如何成为安全型依恋?

1、 成为安全型类型的思路之一:依恋维度的调整

心理学上,依恋类型的基本决定因素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 焦虑维度;第二,回避维度。


这两个维度决定了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高焦虑、高回避=矛盾型依恋;

高焦虑、低回避=焦虑型依恋;

低焦虑、高回避=回避型依恋;

低焦虑、低回避=安全型依恋。


所以,成为安全型依恋的思路就变得非常明确:只需降低自身在亲密关系中的焦虑水平和回避水平,就可以达到安全型依恋。


2、 成为安全型类型的思路之二:“安全基地”的建立

除此之外,温尼科特(儿童精神分析师)曾提出过“安全基地”的概念:

一个人的“安全基地”越丰富稳定,其依恋类型也就越健康安全。

而安全基地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人的内在安全感。与焦虑和回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两个思路有着异曲同工、由浅入深的关系。


三、 如何降低焦虑水平和回避水平?

1、 焦虑水平和回避水平,具体通过哪些方面表现?

简单来说,你想知道自己有多焦虑或有多回避,只需要从以下几个判断标准入手:

1) 情绪稳定度:你的情绪是容易被唤起的?还是不易被影响的?

2) 对爱人的需求度:你对对方是否需求过高?以至于离开他后无法正常生活?或大大影响心情和个人专注度?

3) 个人空间的需求;谈了恋爱后,你还需要个人空间和个人时间吗?还有基本的边界感吗?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说,以上三点的判断标准,主要来源于个人早期成长经历,与抚养者之间的互动模式。

换句话说,养你的人对你越投入,带给你越多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你长大后的焦虑和回避也就越不容易产生。

有了源头,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成年后,我们需要通过哪些方面,才能有效降低自己的焦虑和回避水平?


1、 客观自我评判

或许你内向寡言,被动自卑;或许你潜在自恋,过度自负。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只是你的主观自我认知——但请注意,你有智商,你有判断力,当你跳出来客观地从社会地位、个人价值、优缺弱点去评判自己的时候,才是真正客观的你。


所以,正视自己的缺点,但更要认同自己的优点。你要清楚:两个人既然两情相悦,你身上必然存在吸引对方的闪光点,且对方必然觉得两人价值相当甚至自己攀了高枝——接受自己“足够优秀”这个事实,再来谈下文。


2、 接受童年的伤痕

通常情况下来讲,一个不安全型依恋者背后,总是有一个不够温暖的童年。

父母的怠慢、否认,不完整的家庭、冷漠的人情、畸形的教育,都是导致你目前惨状的主要原因。

而你面对这一切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你无需原谅。因为很多事本就不该原谅,很多时候,强迫自己原谅反而会在失败中让自己更加受挫,更加自我厌恶。

你只需要接受:接受过去发生的一切。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伤疤就是伤疤。你无需替谁寻找借口,也无需将成长后的每一次不快都试图连线到童年时期的源头。


你需要跳出来,接受过去的伤痕,正视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告诉自己:我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抱怨问题的。


3、“安全基地”的建立

安全基地,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内在情绪为你提供安全感的心理结构。

受伤时,你可以回到基地调整;也随时可以从基地出发远航。


安全基地的建立,主要可以从实际情境中唤醒,具体操作方法:

找一张A4纸,横着使用,在中间画一条直线。

直线的最左端,也就是0的位置,写上2020年1月1日,最右端写上2021年1月1日。(时间不固定,但间隔一年),也就是说,这条直线,是你最近一年的时间线。

在这条直线上,均匀的画上刻度。(不需要太多,按照自己喜欢的密集程度即可,建议以月份为单位)


A. 回顾近一年内让自己感到舒服,尤其是体验到“安全”的事件。根据其发生的时间点,写在直线上方,标注时间。

B. 回顾近一年内让自己感到糟糕,尤其是体验到“不安全”的事件。根据其发生的时间点,写在直线下方,标注时间。

C. 对比两类事件的数量(写完后,看上去会非常直观,很容易对比)

D. 调转纸张,竖着使用,在中间画一条分割线,将舒服或“安全”事件写在一边,另一边写另一类事件。每一个事件写完后,下边要留出一部分空间(为下一步准备)

E. 在空白部分,根据空白部分上方的具体事件,写出你认为让你感到“好”或“不好”的元素。例如,被领导认可、被爱人理解支持,或,被人误会、被人否定等。

F. 拿出一张新的A4纸,将之前所罗列出来的元素誊写过来,分成两边

G. 这些元素,自我可控的,画上记号(用绿色);自我不可控,但可回避的,画上记号(黄色);自我不可控,且无法回避的,画上记号(红色)。

H. 重新审视G步骤中总结的元素,黄色与红色,是否真的无法转变为绿色?

I. 根据这些元素,安排自己接下来三个月发生的事件,观察自己的变化。


犹如上边所说,核心思路是:通过具体场景,唤醒个人内在的安全型依恋表征。


怎样调整自己成为安全型依恋?


你只知道自己是焦虑型依恋,却不了解,其实在你的潜意识中,蕴藏着四种依恋类型的潜力。哪一种依恋类型的指数更高,就会被你误认为自己是哪一种依恋。(这就是为什么依恋类型的判定需要用维度水平,而不是直接定性)。


同理,当那些让你感到“安全”的元素,被不断体验时(这就是唤醒安全型依恋表征的意思),“安全基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 · 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 已婚已育,愿意分享我的态度。

怎样调整自己成为安全型依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维度   记号   焦虑   直线   安全感   思路   元素   水平   自我   恋爱   类型   发生   事件   时间   基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