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战争:杨国忠为立威,间接引发安史之乱

一、草包宰相偏偏志向远大

唐朝天宝战争:杨国忠为立威,间接引发安史之乱

我在别的文章里评价过杨国忠:如果不是因为杨贵妃的关系,杨国忠这样的草包,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

而杨国忠偏偏运气好,仗着玄宗天子宠爱杨贵妃,自己于是平步青云,做了唐帝国的宰相。

杨国忠算得上玄宗天子在位四十多年里,最草包的一位宰相:换句话说,杨国忠和之前的宰相,不论是姚崇还是张九龄,也不论是李林甫,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而草包当了宰相,谁能服气啊?

而杨国忠偏偏“要强”(这个“要强”啥意思需要细细品味),于是想干一番大业,而此时,大唐西南边境有了微妙的变化。

那就是受大唐扶植的南诏王国,最近有些不大听话了。

而此时,由于大唐小人(杨国忠)当道,不少边将为了投其所好,于是开始玩起歪门邪道,不断在唐朝和南诏边境制造事端。

最终,在杨国忠和边将的努力下,“天宝战争”爆发。

二、天宝战争给大唐带来的危害

唐朝天宝战争:杨国忠为立威,间接引发安史之乱

天宝战争,因发生于玄宗天宝年间而得名,前后有三次之多。

天宝战争总体来说,唐朝处于败多胜少的状态,而失败的情况,大多是唐军攻入南诏境内以后,孤军深入,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水土不服,比如南诏的埋伏,最终,唐军全军覆没。

三次天宝战争,累计导致约二十万唐军命丧南诏国,而这二十万大军,有不少是驻防关中的部队。

此外,杨国忠为了组织攻打南诏的军队,曾经强制在北方征兵,然后派到遥远的南诏国打仗,这一举措,导致民间对大唐朝廷深怀怨恨。

三、安禄山的机会

唐朝天宝战争:杨国忠为立威,间接引发安史之乱

而唐朝天宝战争的失败,对安禄山来说,是喜讯,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因为在天宝战争过程中,安禄山发现:

1、二十万唐军命丧南诏国,大唐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2、二十万唐军殒命云南,关中兵力肯定空虚;

3、原本杨国忠做宰相,是朝廷的文武百官暗地里持鄙视态度,如今杨国忠又干扰了民间,这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体现。

于是,安禄山在天宝战争之后不久,就以为天下人除害,铲除杨国忠为名,发动安史之乱。

而由于二十万唐军的丧生,也一度让安禄山的东进,如入无人之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天宝   唐朝   关中   孤军深入   天怒人怨   战争   大唐   安史之乱   南诏   草包   宰相   贵妃   朝廷   要强   天子   边境   杨国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