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不能比

一、西周的边患

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不能比

西周的灭亡,主流观点是犬戎攻破西周的京师镐京,并且杀死周幽王以后,继位的周平王见镐京守不住,于是被迫东迁,这才有了东周。

而周幽王被杀,周平王的东迁,意味着西周的灭亡。

于是,这件事给人造成一种印象:那就是西周的主要边患来自犬戎,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整个西周,最大的边患,其实来自楚国。

二、周楚百年战争

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不能比

西周建立之初,对楚国的实力,是压倒性的那种,周天子为了压制楚国北伐,专门在汉水流域册封了一系列的姬姓诸侯,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水诸姬”。

对于西周朝廷来说,“汉水诸姬”的战略意义重大,让西周朝廷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因为当西周朝廷准备讨伐楚国的时候,汉水诸姬就是西周进攻楚国的桥头堡,而当西周处于虚弱状态(暂时虚弱)的时候,汉水诸姬就是防止楚国北上的第一道防线。

对于汉水诸姬的诸侯们来说,当桥头堡和防线也没啥损失,但是,汉水诸姬的百姓可苦了。

今天周兵来,明天楚兵来,各种经济负担以及额外的各种负担,都要汉水诸姬的百姓来承担,久而久之,百姓不免产生厌战情绪。

而西周和楚国就是这样,断断续续打了上百年的战争,这战争称之为周楚百年战争最为妥帖。

三、周昭王之死

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不能比

西周周昭王,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

周昭王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对楚国发动战争,当然,这些战争对楚国,始终没有造成毁灭性打击。

而也正因西周和楚国在汉水流域势力的持平(百姓们看不到任何一方有败迹显露),于是绝望。

而汉水的百姓在周楚之间,对周昭王的痛恨大一些:因为几乎每次战争,都是周昭王发动、挑起的(从这来看,多半西周势力强过楚国,不然该是楚国先挑起战争了)

于是,周昭王最后一次讨伐楚国的时候,征集汉水百姓造船,汉水百姓于是在造船过程中在船上做了手脚,导致周昭王坐船攻打楚国的时候,船在汉水中间解体,昭王天子喂了鱼。

西周的国都在镐京,周昭王不辞辛苦去汉水流域巩固西周国防,这是天子守国门;

而周昭王在攻打外敌的过程中牺牲,为了周家天下而殒命,这是君王死社稷。

相比之下,崇祯皇帝的天子守国门,是被动挨打;

君王死社稷,是因为他的老百姓只剩下造反这一条路,于是包围了北京,崇祯帝自知众叛亲离,唯恐愤怒的明朝百姓饶不了自己,于是选择自行了断。

所以说,崇祯帝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带有很大的讽刺意味:如果崇祯之死叫刚烈,那西周周厉王引发国人暴动叫什么?都是老百姓造反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崇祯   社稷   君王   国门   汉水   东周   天子   楚国   桥头堡   西周   朝廷   流域   诸侯   皇帝   战争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