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和委屈求全的区别在哪里?其实,汉唐王朝说明这一区别

#韬光养晦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否可行#

韬光养晦和委曲求全的区别在哪里,并且,韬光养晦能否让国家强大?其实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却可以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1、汉唐帝国的韬光养晦

所谓“形势比人强”,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向对手服软,也是无奈之举。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西汉和唐朝。

韬光养晦和委屈求全的区别在哪里?其实,汉唐王朝说明这一区别

西汉的建立,是基于秦朝末年长达七年的战乱基础上。当时由于农业技术不比后世发达,加上中华大地得到有效开发的地区相对有限。所以,在秦始皇父子长达十多年的残酷统治,以及七年战争的摧残下,到了刘邦称帝的时候,天下的百姓早已剩下不了多少,甚至可以用百里无人烟来形容。西汉建立之初,面临的基本盘,却如同一番末日景象。

就在秦末汉初的战争同时,长城以北的匈奴崛起,并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初期,匈奴也开始走向鼎盛。强大的匈奴开始觊觎中原的财富——毕竟,根据经济地理角度来说,长城与其说是一道国界线,不如说是一道经济分水岭。匈奴人的祖先早在先秦时代,就不断骚扰秦国、赵国和燕国。虽然匈奴人多次遭到重创,但依旧改变不了匈奴南下的初衷——原因很简单,倒不是匈奴人天生喜欢当强盗,主要是匈奴的贫瘠,迫使匈奴人不得不南下抢夺。

匈奴骚扰西汉边陲的消息让刘邦十分愤怒。因此刘邦御驾亲征匈奴,结果汉军不是匈奴的对手,刘邦也被匈奴军队困在白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白登之围后,刘邦仔细权衡,认为如果西汉和匈奴全面开打,胜负姑且不说,凭借西汉当时的经济体量,肯定会被匈奴消耗垮台——于是,刘邦采取了向匈奴和亲的政策,借此稳住匈奴。

韬光养晦和委屈求全的区别在哪里?其实,汉唐王朝说明这一区别


从之后很多年的时间里,匈奴经常羞辱、捉弄西汉使者,而西汉朝廷对此始终采取隐忍态度可以看出,西汉初期和匈奴的交往,可以用充满屈辱来形容。这种屈辱程度,不亚于后世满清面对八国联军的光景。

其实这倒不是刘邦窝囊。从汉武帝时代,汉朝在有了六十年实力积累的基础上对匈奴反击,尚且不能彻底覆灭匈奴这一点来看,刘邦采取的态度是对的。

因为刘邦的隐忍,西汉王朝得以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得以发展实力,恢复经济体量,解决国内的潜在问题。最终,在汉武帝继位的时候,经过惠帝、吕后、文景二帝等几代最高统治者的积攒实力,西汉有了全面反击匈奴的本钱。

大唐帝国所面临的局面也是如此。在天字第一号败家子隋炀帝的折腾下(可笑隋炀帝,居然被当代网民视为理想的君主),隋朝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而与此同时,漠北的突厥实现了强大,并且开始介入中原地区的群雄争霸事务。割据关中的军阀李渊父子深深知道,如果唐朝同时和群雄、匈奴为敌,唐朝很可能在两者的绞杀之下崩溃。所以唐朝应该首先稳住其中一方。李渊父子于是向突厥称臣——这便是唐朝初年著名的帝突厥之耻。李渊父子在稳住突厥人之后,逐渐扫平了中原的群雄,统一了天下。随后,李世民登基后,通过四年多的发愤图强,唐朝击溃突厥主力,并且活捉突厥颉利可汗。

韬光养晦和委屈求全的区别在哪里?其实,汉唐王朝说明这一区别

如果李渊父子当时没有选择韬光养晦、选择帝突厥,可能历史会出现改写。

2、韬光养晦和委曲求全

其实韬光养晦和委曲求全的区别在于两点。

第一点,那就是自身的体量问题。对于有潜力的集团力量来说,暂时的实力不济,但是因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来有翻盘、有一雪前耻的机会和能力,那么,这种情况下的隐忍,叫做韬光养晦。否则,就是委曲求全。比如韩国的古代历史,就充满委曲求全。

第二点,在于事后结果问题。西汉、唐朝这样的例子——在事后,得以一雪前耻,这种情况下,之前的隐忍可以视为韬光养晦。而像南宋朝廷那样,始终都没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回丢失的土地,洗刷靖康之耻,那么,这种情况下的隐忍,其实就是委曲求全。而从这一评判标准,不得不让人们想起这样的一句话:以成败论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王朝   韬光养晦   体量   中原   突厥   长城   委曲求全   刘邦   匈奴   汉唐   西汉   群雄   唐朝   父子   委屈   区别   实力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