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拒绝认朱熹为祖先?只因这一制度不复存在

一、草根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为什么拒绝认朱熹为祖先?只因这一制度不复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君王,创造了个人成就方面的奇迹,其中,这么几位是最典型的:

1、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石勒和前赵开国皇帝刘渊不同,刘渊出身于匈奴贵族,而石勒,出身于羯族奴隶——从奴隶出身,做到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

2、宋武帝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一生战功显赫,在东晋时期,刘裕先后击败桓楚、卢循的势力,并且还灭亡了南燕、姚秦等割据国家,距离统一中国,几乎只有一步之遥。

而刘裕出身呢,是个卖草鞋的;

3、朱元璋。从一个叫花子、小和尚,混到开国皇帝。

而且朱元璋的明朝,比起前文说的后赵、刘宋不同,后赵和刘宋都不是大一统王朝,而明朝是。

朱元璋登基以后,曾有人建议他认南宋大儒朱熹为祖先,但被朱元璋拒绝,朱元璋坚持以原本的祖先为祖先,而没有认朱熹为祖先。

后世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明朝“得国最正”,朱元璋有自信的体现。

但是实际上则不然。

二、时代变了

朱元璋为什么拒绝认朱熹为祖先?只因这一制度不复存在

1、九品中正制的来源

朱元璋生于元朝时期,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朱元璋做出何等决定。

在我国先秦时代,实行世卿世禄制度,也就是说,祖先做什么,后代就做什么,代代传承,用现在的话说,叫阶级固化。

当然先秦的阶级固化和后世的固化还是不同的,那就是先秦的阶级固化,意味着你才能再大,想出人头地的机会微乎其微。

到了东汉,官僚世家开始形成,而曹丕建立曹魏以后,把这个情况制度化,形成了“九品中正制”。

2、君王不得不向这一制度妥协

九品中正制可以用生命力顽强来形容。

曹魏创建九品中正制,到东晋,算是发展到了巅峰,几乎大多数东晋皇帝,都要看世家脸色。

而北方,不论是前赵、后赵,还是前秦、北魏,他们对于北方的世家,也是十分的依赖,毕竟在当时,想当皇帝,想长期执政,离开这些汉人精英是寸步难行的。

世家讲究出身,并由此产生了世家文化。

而北魏皇帝为了给自己找个好祖宗,不至于在世家面前丢人现眼,于是,北魏皇帝自称自己是汉朝李陵的后人,而李陵出身于陇西李家。

而陇西李家,也算个好出身:甚至后世的唐朝皇室,也是以出身陇西李家自居(然而江湖传说他们是鲜卑人)。

此后,隋文帝以出身弘农杨氏自居,总之,想要混的好,有个好出身很重要。

当然,隋文帝为了瓦解九品中正制,也做了努力:比如推行科举制度,瓦解九品中正制的势力,到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也大举提拔寒门子弟做官,算是在制度上,对九品中正制做出了彻底的颠覆。

此后,黄巢之乱,五代十国的战乱,都对世家门阀产生了巨大的甚至堪称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门第观念,依旧深入人心。

甚至五代十国时期,沙陀族出身的后汉皇帝刘知远,为了给自己找个好出身,而自称自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人。

毕竟,九品中正制存在几百年,虽然制度完了,但是想要从文化影响上消除,还是需要时间的。

这一观念,经过宋朝、元朝四百年左右的冲击,才逐渐消亡。

三、不讲门第的元代

朱元璋为什么拒绝认朱熹为祖先?只因这一制度不复存在

到了朱元璋的时代,社会上对于门阀、世家的概念,以及九品中正制的残余,已经十分陌生,甚至这些都已经成为传说中的遥远记忆了。

既然元末明初的社会,已经不在乎君王、贵族的出身,那么,朱元璋又何必给自己找个名儒当祖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陇西   祖先   中正   后赵   明朝   门阀   制度   北魏   朱熹   东晋   先秦   君王   不复存在   后世   世家   出身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