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丨充满政治阴谋的“洪武三十二年”

一、清君侧的燕王朱棣

明史丨充满政治阴谋的“洪武三十二年”

明朝建文初年,建文帝登基称帝。

年少气盛缺少政治经验的建文帝,生怕藩镇的存在,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是,建文帝上台不久,皇位还没等坐稳(也确实没有坐稳),就开始着手削藩。

终于,建文帝的行为,逼反了他的四叔: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建文帝——当然,名义上朱棣说朱允炆身边有奸臣,自己起兵是讨伐奸臣。

其实早在朱棣清君侧的一千五百年前左右,西汉王朝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汉景帝打算削藩,而藩王组团造反,名义也是清君侧。

只是,西汉版的清君侧,汉景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明朝版的清君侧,朱老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清君侧”的变质

明史丨充满政治阴谋的“洪武三十二年”

到了建文三年,朱老四的叛军攻入南京,建文帝兵败失踪,生死不明——当然,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建文帝是逃了,并且还留下后代,传承至今。

本来以清君侧为名的朱棣,到了南京,草草宣布建文帝已死,而大明朝不可一日无君,自己为苍生计,于是,登基称帝,这便是历史上的明成祖。

而这意味着,朱棣从清君侧,转变成了篡位者——这也是自己真实的目的,清君侧是假,取而代之才是真。

只不过,在消灭建文帝的朝廷之前,朱棣还需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争取一下人心,而消灭建文帝的朝廷以后,朱棣也没必要再用这个旗号骗人了。

三、洪武三十二年横空出世

明史丨充满政治阴谋的“洪武三十二年”

洪武的年号,事实上只用到洪武三十一年,因为明太祖朱重八驾崩于这一年。

第二年是建文帝的建文元年。

明成祖当了皇帝以后,立刻宣布废除建文的年号,将建文元年改为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改为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三年改为洪武三十四年。

明成祖同时废掉了建文帝的皇帝称号。

又是废掉皇帝称号,又是消灭建文年号,明成祖似乎要抹去建文帝在历史上的痕迹。

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坐实了明成祖是个篡位者、乱臣贼子。

那么,朱棣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个人感觉,事情是这样的:

倘若当年,朱棣大军攻入南京,活捉建文帝的话,朱棣可以假惺惺的依旧尊建文帝为皇帝,然后将其软禁起来,等到过一阵子以后,胁迫建文帝禅让给自己。

然后,朱棣或许会囚禁建文废帝到死,或者直接毒死这个废帝,但是,明成祖不会否定建文帝的合法性,也不会废掉建文帝的年号。

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废帝被废之后,年号也随之被抹掉的例子:比如曹魏的曹芳、曹髦,一个被废掉,一个被杀死(曹髦被杀以后,皇帝称号也被剥夺),但是,他们在位时期的年号,依旧得以保存。

而正因为朱棣大军进入南京以后,建文帝逃之夭夭了,这引起朱棣恐慌。

为此,朱棣要从根本上,否定建文帝的皇位合理性——也只有压根就不是正牌皇帝的伪帝,其年号才会被抹平。

所以说,朱棣因为没有生擒朱允炆,并且朱允炆确实逃出生天了,所以,朱棣要从根本上否定朱允炆的帝位合法性。

于是,才有了废掉建文年号,让洪武年号延续到洪武三十四年的情况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乱臣贼子   藩镇   明朝   燕王   明史   奸臣   皇位   年号   西汉   南京   旗号   朝廷   大军   阴谋   名义   称号   皇帝   政治   洪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