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说起台湾的电视剧,许多人想起的都是童年时期的偶像剧,比如粉红浪漫的《恶作剧之吻》、开启霸道总裁模式的《王子变青蛙》、婉约虐恋的《下一站幸福》等等。但是随着信息的发达,观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观剧选择,内地剧、日韩剧、欧美剧等逐渐替代了台湾题材剧情单一的偶像剧。

古早台偶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但近期台剧开始转战现实类题材,出现了《荼蘼》、《我们与恶的距离》、《麻醉风暴》等优质爆款剧,集数短,寓意深,这个领域的开拓情况甚至比昔日偶像剧更令人期待。

如今又有一部高分台剧《俗女养成记》,不仅将现代人伪精致的生活状态撕开,认真讨论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还复原了温暖的台南小地方生活,收视率节节攀升。

许多人表示“笑着笑着就哭了”。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01

无法逃离的都市剩女

39岁的陈嘉玲是一个独自在台北打拼的台南女孩,有一个在一起4年,同居3年半的男朋友。每天6点45她就会准时起床,做好早餐,妆容精致地挤地铁上班。在职场敬业、干练,连上厕所都要不停地接客户的电话。

她是一个董事长特助,人前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不过是老板的小丫鬟。她要按时提醒老板吃降压药,处理他不爱吃的果蔬,强忍着不耐烦陪他玩游戏,低声下气地带他的小三去看房子。同事们纷纷下班了,她还得等领导走了才能离开。

工作不如意却不敢转行,因为年纪太大了——这令多少在大城市里“讨生活”的中年白领心有戚戚焉。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收到第一任男友的结婚请帖,她战斗力十足地赴宴,想要看看当初那个懒散、油腻的游戏宅男被哪个瞎眼的女人收留了。结果没想到,那个被她万般嫌弃的前男友现在居然变得帅气英俊,不仅事业有成,还娶到了知名的畅销美女作家。婚宴上,她与讨论育儿、炫耀人脉、说人是非的老同学格格不入。

“二十岁喝醉酒是可爱,四十岁喝醉酒是可怜。”老同学在送醉酒闹事的陈嘉玲上了计程车后,恨铁不成钢地说出了许多人对大龄青年会说的话。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同居后和男朋友已经百无禁忌地讨论屎尿屁,干脆就决定结婚了。见未来婆婆、挑婚纱、装修新房的时候却事事陪着小心,活像一个牵线木偶。

没车、没房、没老公、没孩子,一转眼就要40了,但是人生好像一事无成,身不由己,动弹不得

到底是怎么了?陈嘉玲找不到答案,但是她受够了这种处处窝囊的生活,将老板狠狠骂了一遍,抖出他有小三的事,和男朋友取消的婚约,然后逃回台南老家。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02

回忆里温暖的本真

陈嘉玲的俗女之路是怎么养成的?电视剧每集都会两线交叉叙事,一条是现代的主线,另一条是童年回忆。两者既有从童年入手去发现俗女养成的企图,也通过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成长的惨烈。

和狗血电视剧里的悲惨童年不一样,陈嘉玲生活在一个虽然普通但是很温暖的家庭里,有一个固执但温柔的阿公,刀子嘴豆腐心的阿嬷,心软又善良的爸爸,任劳任怨的妈妈,和一个古灵精怪的弟弟。虽然她会被骗“你是爸爸从垃圾堆捡来的”,会被逼着学钢琴,但是一家人的呵护让她无忧无虑地度过了这段成长的时光,变得活泼开朗。

电视剧里一家人的日常相处当中的细腻和温柔,打破了时代的隔阂、地域的差异直击观众的内心。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但陈嘉玲成长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接受到的思想必然与这个家庭的传统不尽然相同。她见过了姑姑不堪未来婆婆“先检查能不能生再结婚”的羞辱,宁愿破坏婚约承担赔偿也不嫁人;阿嬷一边捏烂释迦果,一边告诉她“如果你太早和男人睡,就会变得烂乎乎,没价值”,惨烈说教震撼了她;刚刚帮邻居姐姐传完情书,就目睹了姐姐因为早恋被爸爸妈妈当街殴打的惨状……

被矫枉过正后,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和父母不一样,一定可以变得超级优秀。但是越想得到就越害怕失去,陈嘉玲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放弃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渴望着爱的同时,又害怕在婚姻中失去自己。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但也正是童年这段温暖的时光,让陈嘉玲勇敢地辞了职,跟不合适的感情说不,在失意之后还有路可退,回到家乡重新开始。

被妈妈送去弹钢琴的时候,她是痛苦的:没有天分被老师嘲讽,压下爱玩好动的心缩在屋子里练习,一想到去上课就开始晕车……看着每天怏怏不乐的女儿,爸爸妈妈也接受了她的平庸,不再强迫她。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认为不成器的叔叔回家的时候,虽然阿嬷嘴巴上一直埋怨这个儿子,但是儿子回来的时候还是十分开心欢迎。回到家后叔叔一直吹嘘自己赚了很多钱,实际上只是在外面帮人家看仓库、做苦力而已。被骗负债后,叔叔再也没有回过家,但是不管是爸爸还是阿嬷,都在偷偷地思念这个家人。为了维护叔叔在小嘉玲心中的形象,爸爸还伪造了一份书信假装叔叔,鼓励她继续勇敢生活。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原生家庭给予的安全感能够一辈子保护孩子,让他们明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家都是最温暖的的港湾,哪怕普通一点、平庸一点也没有关系,父母永远都不嫌弃你。

03

平凡只是生活的底色

《俗女养成记》并不是一部励志的女性成长电视剧,它不会鼓励你全力以赴地面对困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逆袭案例。只是用女主角欢乐明快的家庭氛围,传达一种温和宁静的力量,虽然俗一点,普通一点,但是很治愈。

陈嘉玲在从台北回到台南那一段路上经历的悲伤五阶段令我印象深刻,她从否认到愤怒,从纠结到忧郁,最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每个人从困境中脱离的过程都是独特的,虽然不是美好的经历,但却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然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悲伤是我们身体的一个保护机制,提醒我们将注意力转向自己以作出调整,改变对世界的看法,重新规划未来的生活。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陈嘉玲和许多人一样,没有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所以会产生质疑和焦虑。曾经那个披着床单当仙女,还在人前臭美的女孩,长大后丢掉了勇气,害怕在人前坦露自己的失败。回到家,在家人面前,她的普通却没有收到臆想中的抨击,他们还是一样操心自己的终身大事,一样嫌弃她太瘦了,一样担心她会受委屈。

唯独没有抱怨她不成器。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阿嬷在临终前跟陈嘉玲说:“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叫我阿月,朋友叫我月英,嫁人后名字却变成了陈李月英,在外面的人叫我陈太太、老板娘,后来变成陈妈妈、阿嬷,我好久没有听过自己的名字了。”她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够洒向大海,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李月英。

我们在这样一套“去大城市过好生活”的所谓人往高处走的奋斗旅程中,逐渐失去自己原来的样子,宁愿被贴上各种不属于自己的标签,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普通。而陈嘉玲敢于滚回去做一个“失败者”,她明白平凡不过是生活的底色,除了成功,还有有快乐、幸福。

豆瓣9.1《俗女养成记》:39岁还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可怕吗?

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汪曾祺写过,“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部《俗女养成记》,俗在烟火,在婆婆妈妈的生活琐事,也俗在我们不知疲倦的追名逐利中;但是养在“追寻”,在找回真正想要的生活,不那么名贵精致,但恰如家里的一碗饭,喷香且有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台南   台北   底色   婚约   台湾   偶像剧   豆瓣   叔叔   童年   精致   可怕   家人   爸爸   温暖   电视剧   理想   妈妈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