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现在的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了。”这样的年代鄙视论,每个人都经历过。

60后会嫌弃70后太不安分了,70后觉得80后太另类了,80后认为90后吃不了苦了,90后发现00后太奇葩了……

做为一个九零后,了解零零后的途径并不全是来自现实生活中,而是各种小视频平台上,比如抖音、快手或者B站。而传达出来的零零后几乎是清一色的形象:充满稚气的孩子学着大人的模样涂脂抹粉或者夸张地炫富,然后被其他大人拿过来剪辑成笑料……

我们被标签化的同时,也在标签着下一代。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9月3号中国第一部影版纪录片《零零后》上映。其实早在2006年,剧版《零零后》就已经开始摄制了,导演张同道在一所幼儿园拍了18个孩子横跨了幼儿园到大学的人生阶段。而电影版将两个个性比较鲜明的孩子提出来,作为主线,用时空交叉的方式记录不一样的成长。

提起拍这个纪录片的契机,导演说当时他的孩子4岁,洗手的时候嫌弃水太烫了,他跟孩子解释:“不烫啊。”谁知道儿子非常严肃地回答:“那是你的感觉,我觉得烫。”导演当时觉得特别触动,因为那是他绝对不敢对自己的父亲说的话。

他很好奇,新的一代人是什么样的。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01

池亦洋——一个熊孩子的成长之路

在幼儿园的时候,,池亦洋是最没有办法令人忽视的孩子,因为他调皮、好动,永远大嗓门地调动其他小朋友一起挖地道、上树、打仗等等,虽然捣蛋,但脸上如阳光一般的笑脸总会让人不自觉地被他吸引住。但是2010年,上了小学之后,这个最外向的孩子仿佛遭遇了一场冰风暴,开始变得敏感而内向。每天愁眉苦脸,他总是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不上进。

上了小学,衡量孩子的标准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成绩。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池亦洋宁愿躲在滑梯上,也不想回家复习功课,无奈的妈妈过来抱住她,温柔地说:“不复习功课不行的呀,你的考试该怎么办呢?”这个胖胖的小男孩眼泪流了出来,阳光不再,尽是灰暗。做为旁观的我们很是焦急和心痛,期待着他的生命中能有个转机,让他把在自己的活力再“抢回来”。

后来当池亦洋遇到了橄榄球,那个自信的他又回来了。一次国际橄榄球青年赛,池亦洋有幸入选了国家队,5岁在幼儿园唱国歌的他十年之后代表国家队穿着带国旗的衣服,再次唱起了国歌。其实他燃烧的心始终都没有熄灭过,只是有一段时间丧失了光芒。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但有很多的孩子,可能一生都没有等来重新燃烧的契机。在大环境下,孩子的自由天性与世俗学习高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抗性,不同的教育方式、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未来。像池亦洋这样有着相对优越环境的孩子,家长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资本进行试错,所以找到适合天性的成长方式的机会更大。而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是没有这样的教育条件的,他们的出路就是承受自我与现实的磨合,慢慢地与大环境和解,然后用知识的力量谋取经济,为自己累积自由的资本。

这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全然是痛苦的,因为成长的过程也很美妙。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02

柔柔——不走寻常路的女孩

00后的父母大部分是70后活着80后,他们是经历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所以格外为教育焦灼,不会让孩子随大流,别人上什么兴趣班咱们就上什么,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孩子自身吗的条件优势,走他们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柔柔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她的引人注目和池亦洋不同,她是不合群的,不会顺从大多数人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经常一个人躲在柜子里,或者站在山丘上一个人作诗。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柔柔很有艺术天分,唱歌跳舞画画,都能轻轻松松地学会,但是她的数学不好。偏科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是致命的,意味着高考可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以终为始,柔柔的父母为了保护她的天性没有让她走高考这条路,而是上私塾和出国读书。

在美国她的成绩每门都能拿到A,甚至可以教老外们数学。但社交始终是柔柔的软肋,连着3个寄宿家庭都让她搬出去住,这对内向的她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但是人总是会跟随着环境的变化去反省自己:地球并不是只围绕着你一个人转的,你要去体会别人的感受。有反省能力就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在第四个寄宿家庭中,柔柔遇到了和她相处如一家人的房主。

最后柔柔拿到了10个大学的offer,她选择了教育学,想长大之后能帮助更多的学生。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变化的时代和多样化发展的社会给了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性。2000年是改革开放成果集中呈现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家庭条件相对其他年代的来说成长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我觉得这一代可能是教育更良性的一代,因为他们不缺乏物质,对物质没有那么极致的要求。追求的未来不只是升官发财,可能是打球、下棋、科研、教育。

如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们自信的姿态,是我们一代代人努力累计的成果,是我们展现给世界的一块新名片。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03

不甚完美的答卷

电影的立意是一代“零零后”,但其中出现的两个孩子阶级局限都太过狭窄,有人评论“像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成长录影”。短短90分钟就想要呈现一个具有时代性群体的成长状况确实有点勉强,觉得有遗憾的话可以去看一下电视剧版的,时间线会更加长,人物的形象也更加饱满。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其他的国家其实比我们更早就开始跟踪拍摄孩子的成长轨迹里,比如《人生七年》系列,以七年为纪录周期,采访来自不同阶层的十多种孩子成长“样本”。英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有版本。他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案例广泛,集中于“原生家庭”和“阶层禁锢”中。

但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多反思原生家庭问题的时代,反思其他因素是不是没有必要了呢?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导演问过一个不太合群的孩子:“你为什么老是一个人玩?”,孩子回答:“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电影借孩子的话点出,孩子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零零后》这部影版纪录片与其他成长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开阶级和原声家庭的作用,将目光着眼于时代之下,多远社会之下,教育环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横向采取多种成长样本,而是取长线的、有深意的两个孩子的例子,集中展示零零后身上的时代特点、教育矛盾,以及给人的反思。这未尝不更直观深刻呢?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放牛班的春天》里,有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有了解了孩子们,才能根据他们的条件、天赋进行更好的引导。这项工作道阻且长,因为社会的发展速度已经将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抛在后面了,不匹配造成的焦虑让家长们只想加快孩子们长大的进度,而不是选准方向。

横行霸道的池亦洋如果没遇见大李老师,肯宽容、引导他 ,也许就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朝气蓬勃的橄榄球少年了。同样,我们也得蹲下来,用发现的眼睛去体会孩子们的天赋和难处,达到真正的心灵教育。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他们的梦想终于不是升官发财了

我们一代比一代强壮,思想观念也必然是向上递进的。所以了解他们,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明天,才能决定这个社会的明天是自由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纪录片   升官发财   橄榄球   中国   天性   幼儿园   导演   父母   条件   风景   梦想   方式   孩子   环境   家庭   自由   社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