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东北的建筑缘

说起林徽因,大家只记得他与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的三段情,甚至于在后世有关于她的传记中都是以她的感情生活为主,完全忽略了她在自己的建筑行业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她与梁思成都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两人学成归来后,在东北小试牛刀,是他们建筑梦之启航的地方。

林徽因与东北的建筑缘

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与梁思成海归回来以后,国内还没有建筑系,1928年“皇姑屯事件”爆发后,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广纳世界名牌大学毕业的人才作为师资,同时极力主张筹建建筑系。当时,建筑系初创,属于工程学院,高惜冰为院长,后来他诚邀赴美学成归来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主建建筑系。

当时,东北大学建筑系就只有他们两个教师,梁思成任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教学上所有的事情他们都要亲力亲为。由于当时中国建筑高等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他们便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办法,在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上沿袭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模式。

在课程设计上偏重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教学组织上盛行学徒制和设计竞赛制度。所谓的学徒制就是将所有建筑系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大制图室设计,不按年级划分。在教学过程中,全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专业教师现场指导,更多的是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画图,大家现场交流,取长补短。系里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设计竞赛。当时身为东北大学建筑系的一位学生说:

设计课采取奖优惩劣的方法,过期交图无分,不符合原始意图的无奖。

在学生管理上,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是非常严格的。学生上课时教授点名,严禁旷课。对考试作弊严惩不贷,一经发现将取消学籍资格,永不得回东北大学建筑系上课。

当然,在教学设计上林徽因也并非是完全照搬西式的,她和梁思成进行了创新探索,在原有学习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宫室史、营造则例、东洋美术史的课程。这种兼顾中国历史的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艺术,汲取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精华,更是挽救了国人盲目崇拜西方建筑,忽略了中式建筑文化的一种混淆国人建筑审美的现象。

林徽因与东北的建筑缘

勘察东北古建筑,承接建筑设计

林徽因在东北大学既是教授,也是梁思成的助手。教学之余,他们还承接一些建筑设计任务,他们承接的第一项工程就是设计吉林大学校舍,另一项是民国交通大学在锦州创办的分校校舍的设计工程。同时,林徽因和梁思成还设计了位于沈阳郊区的公园——肖何园,还替东北的某些军阀设计了私宅。此外,林徽因还参加了东北大学校徽的图案设计征集比赛,她的作品独受青睐,获得400银元的奖励。

林徽因和梁思成还利用地理优势,教学之余进行了古建筑考察。沈阳的清昭陵,他们利用留学学会的测绘技术,仔细丈量并作了详细的记录,将测量单位由英制改成了公制,以便更好地符合图纸绘画要求,及时改进了国内的测绘技术。

林徽因与东北的建筑缘

结语

林徽因传奇的一生绝对不是因为美貌而招来的各种艳遇,只是因为市场大众文化的盛行,精英文化的衰落,以至于市场的消费观不得不迎合受众。因而,拥有美貌的她便成了市场上的一种女色消费,被描述成了空洞的民国名媛。

其实,她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她在建筑业里面作出的贡献绝不容小觑,我们应该看到她精明能干的一面,恢复一位真实的林徽因。

民国三大才女:林徽因,张爱玲、杨绛。三者汇聚成了一套书,这套书将让你们看到她们坚强隐忍的一面,还有在求学上独立自主的一面,希望她们的故事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期盼,再苦再累都不会改变你的初心,点开下方链接看一看吧。

杨绛 张爱玲 林徽因 ¥7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宾夕法尼亚大学   名媛   吉林大学   东洋   建筑   建筑艺术   校舍   学徒   建筑设计   美貌   民国   东北大学   课程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