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孩子年少时,遇见的任何问题,都有一半,至少一半的责任,是我的。

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自己必须冷静下来,先去找回属于我的责任。”


1.

她从19楼坠亡,

逼问寒假作业之殇。


寒假马上结束,是时候写一篇和寒假作业有关的文字。


准确地说,这篇文字,不仅仅是写寒假作业,而是面对亲子关系中,家长认为孩子该做好但孩子没做好的事情时,如何从情绪到实操的一套方法。


非常遗憾的是,事情还要从一桩悲剧开始讲起。


前两天,我刷新闻时,看到和11岁孩子有关的一桩案件:


2月18日,大年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


中午12时许,江苏扬州仪征市一小区内,发生一起坠楼事件。


一个11岁女孩,从19楼窗户跳下,全身粉碎性骨折,当场死亡。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目击者证实,事发前,因为寒假作业的问题,女孩和母亲曾发生激烈争执。


传遍社交媒体的视频里,坠楼发生后,孩子尸首旁,是跪在地上哭天抢地、悔恨自责的母亲。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这些年,这样的悲剧,不止一次地发生。


从上海17岁少年跳桥,到武汉14岁男生跳楼,再到扬州接二连三的学龄少年坠楼案。


尽管,引发悲剧的具体缘由,看似各有不同,但悲剧发生后的一幕,却几乎雷同:


因学业问题,和孩子发生争执的,总是妈妈。


孩子遭遇不测后,跪在尸首旁边忏悔痛哭的,也是妈妈。


为什么总是妈妈?


我已写过一篇文章《又发生一起高三男生弑母案:爸爸去哪儿了》,详尽探讨过这个话题,今天不再赘述。


没看过的朋友,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可查看。


今天,我想谈谈另一个话题:


亲子教育中,我们当如何面对那些我们认为孩子该做好,但孩子没有做好的问题?


这些问题里,又藏着怎样的深意?


2.

这两个问题,

比寒假作业更重要。


这几天,伴随春季开学的逼近,我的读者群里,不少父母,尤其是妈妈,恼火地向我控诉孩子的种种“恶习”:


“放假后,只知道玩玩玩。刚开始放假那几天,你让他写,他说好不容易放假了,要放松几天。


放松后,该过年了,他要拜年,要看电视,要玩手机,大过年的,不想和他总吵吵。


眼看就要开学了,才开始磨磨蹭蹭地补作业,态度不端正,字迹又潦草,关键是,总想偷工减料……”


“刚刚发现,孩子的寒假作业,竟然是抄着后面的答案完成的!


我气不打一处来,上去推搡他一顿,他还哭得多委屈,要报警告我家暴!”


“眼看就要开学,孩子假期作业没做完!


每早睡到9点半,揉着眼睛不吃饭,这样懒惰下去,开学要怎么办?”


……


这些来自老父老母溢出屏的愤怒、焦虑和失望,或许从另一个视角,印证了扬州11岁女孩坠楼之前,和母亲的那场争执:


孩子贪玩,作业没写完,眼看开学,心还收不回来,妈妈情急之下,就动了口动了手。


自尊心受损的少女,觉得生无可恋,冲动之下跳了楼,以此报复母亲的指责辱骂。


纵身一跳的孩子,还没有智识明白:


当她用如此极端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反抗,毁掉的却是自己原本充满无限可能的一生。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为让我的读者,避免因为寒假作业的问题,战火不断,悲剧上演,我想先谈谈我对寒假作业的理解:


寒假作业,没有父母们想得那么重要,而且也没有太多含金量。


如果你身边有相熟的教师,你问问他们就能知道,他们几乎都没空批改寒假作业。


你的孩子能认真完成寒假作业,你当然要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如果你的孩子对寒假作业敷衍潦草,你也不必过度恐慌和崩溃。


就寒假来说,比做寒假作业更重要的,是下面两件事:


①帮孩子查漏补缺。


通过期末考试,看看上学期,孩子哪里是薄弱环节。


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加强训练,或请老师指导,都行。


②陪伴孩子休整成长。


不管是外出旅行长见识,还是坚持体育锻炼长身体,都会让孩子在新鲜感和满足感中,体味父母的爱和陪伴。


而这,比寒假作业,更能滋养孩子很多年。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寒假作业问题,暴跳如雷,愤怒沮丧,甚至歇斯底里呢?


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因为寒假作业的问题,和父母冲突不断,恶语相向,甚至跳楼自杀?


就像扬州11岁少女跳楼事件,元凶真的是寒假作业吗?


当然不是。


为说明白这个问题,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3.

她深夜打来电话,

哭诉不知怎么管娃。


去年10月7日,我认识20年的一个朋友,晚上难过地给我打来电话。


我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仔细询问才知道:


再有1天就开学了(去年国庆8天假期),她读四年级的女儿,作业还没写。


10月1日是国庆节,她想着假期还长,就没有让孩子做作业,也没有和孩子做规划怎么安排假期作业。


结果,10月2日,准备让孩子写作业时,她突然接到电话,丈夫的外婆去世了,她和丈夫必须回到800多公里外的老家奔丧。


无奈之下,她只能把孩子放到自己父母那儿。


10月4日,外婆安葬后,她和丈夫原本要回来,结果她婆婆因为悲伤过度,在安葬完老人后,心脏病发作,当即送到了县医院。


她和丈夫只好留在老家,陪婆婆看病,一直到10月6日才回到生活的省城。


她回来就去父母那儿接孩子,问作业写完了吗,她母亲顺口说,写完了呀,孩子说写完了。


她这一路奔波很劳累,也就没细问。


到了10月7日晚上,她要求孩子拿出作业检查时,发现孩子不仅根本没怎么写,而且写的那一丁点,还写错了。


“我一看,头就大了,想抄起家伙揍她,又想起你总是在文中说,在最愤怒的时候,要学会摁下暂停键,不要用辱骂把孩子变成仇人,以防孩子做出极端行为。


但这会儿,我真是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


假期就剩一天了呀!”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我安慰她别着急,赞赏她没有殴打孩子,然后给她说了三点:


第一,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你和爸爸也有责任,接受这一点。


第二,现在还有一天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把重要作业和次要作业、好完成的作业和难完成的作业,挨个儿排个序,分清轻重缓急,按照顺序一一补救。


第三,万一孩子作业没有完成,那就接受,和孩子一起面对老师的处罚。


朋友听从了我的建议。


10月7日晚上,她、丈夫和孩子制定了一份补救作业计划表。


10月8日早上,孩子5点半起床开始写作业,补到晚上11点,全部写完。


除了作文写得不够400字,其他作业也算保质保量完成。


孩子写完作业去刷牙时,小声和她说了这么一句话:


“妈妈,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见她没吭声,孩子一嘴牙膏沫地抱住她,又说了一句:


“妈妈,谢谢你没有骂我,还陪我写作业。”


孩子说完这话,朋友眼泪啪嗒啪嗒直掉,很有感触地给我发来这样的微信:


“按你说的,全部搞定。庆幸我当初没揍她,但愿她记住这个教训。”


我赶紧回复她:“别庆幸,咱俩掰扯掰扯这件事儿,这里面藏着家教的秘籍。”


什么秘籍?


我们一起来找找——


4.

孩子所有的问题,

我都有一半的责任。


风靡全球的亲子教育手册《正面管教》,一直表达这样一种信念:


为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存在某种不良行为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愤怒、羞耻和绝望。


而是要懂得,这里面至少有一半责任,是家长的。


面对孩子撒谎、马虎、磨蹭、沉迷游戏、不能有效完成作业,我们如果能清醒地知道,有至少一半的责任,是属于自己的,那么就摁下冲动责骂的暂停键,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去梳理问题。


而不是,张口大骂,出手就打,用暴风骤雨般的愤怒,掩盖自己缺失的责任,也让孩子在极度恐慌中,丧失对父母的信心。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就像我那位朋友。


她孩子8天假期,7天都没完成作业,固然有小孩子贪玩、老年人溺爱的缘由,但更有亲人去世,给手忙脚乱的她和丈夫,带来的磁场紊乱,以及由此导致的监护缺失


日常生活中,向我咨询的家长们吐槽他们的孩子时,我总能从他们的控诉里,发现孩子的问题,他们自己“功不可没”:


孩子撒谎,是因为他第一次做错事后,父母没有引领他学会诚实,而是用怒骂和暴揍惩戒他。


他恐惧于辱骂和殴打,所以学会了撒谎。


孩子磨蹭,是因为他妈妈是个急脾气,孩子干什么她都在一旁催催催,而不是正确示范给孩子,如何高效有序地做事,结果她越催孩子越慢。


孩子不知怎么做更好,干脆在自暴自弃中,用更慢报复妈妈。


孩子沉迷游戏,是大人们都忙于工作,或父母自己也沉迷于手机。


隔代养育的老人,为了让孩子开心,把手机和电视给孩子当玩伴。


久而久之,在现实世界里,失去亲情连接的孩子,就把游戏当朋友。


孩子有多孤独,才把游戏当最后归属。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为人父母,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不去转移责任,乱贴标贴:


“你怎么这么笨!”


“你怎么这么懒!”


“这么爱玩游戏!”


“我真后悔生下你这个孩子!”


“考不上大学,你就是死路一条!”


而是,回到自我的责任里,分析问题,主动承担,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解决,那么孩子的问题,其实已解决了大半。


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


5.

把每个问题,

变成孩子的老师。


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学会闭嘴,避免说教,不过度惩罚,只是做对了第一步。


第二步是,直面问题,邀请孩子一起制定方案,把孩子从不知所措中,引向建设性行为。


就像我那朋友的孩子,因为撒谎和贪玩,作业没写完,被家长发现破绽后,她也是非常害怕的。


如果这时候,父母一味谴责羞辱她,只会让孩子在惊恐不安中,极度崩溃,自暴自弃。


但,她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修补方案,让孩子一下从恐慌无序中解救出来,看见方法和步骤。


有了信心后,孩子从早上5点半,写到深夜11点,写了整整18个小时,终于完成了作业。


这一天,孩子过得很累很苦,但这是她为自己的错误,必须付出的代价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她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在做完作业后,对妈妈说:


“对不起,我爱你,谢谢你。”


为人父母,如果我们能切实认识到:


孩子成长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他/她成长路上的契机。


我们把问题当成学习的入口,示范引领带孩子分步骤解决培植孩子不逃避的信念,孩子将会渐渐养成自信的性格,成为一个建设者,而不是懦弱者。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多少父母和孩子的悲剧,在于家长总是用控制和打压,去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


而忘记了引领担责。


但,这中间,也有个漏洞,需要分辨——


6.

让孩子担起自我责任,

是教育终极的意义。


让孩子在建设性行为中,体会到努力和自律的喜悦,并在这种获得感里,不断去做积极的努力;


面对孩子任何具有建设性的行为,家长都要放弃完美期待,给予真心的肯定;


孩子在自我价值和家长鼓励中,渐渐养成自律高效、乐观坚韧的内核。


这是带孩子解决问题的完美步骤。


但这一步,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漏洞:


孩子不愿意配合我们,该怎么办?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比如,向我求助的那位老朋友,她邀请孩子参与补救作业计划,孩子如果拒绝,认为假期只剩一天了,她怎么也不可能完成,那么家长要怎么做呢?


是逼迫孩子“你必须给我做完,否则不能吃饭睡觉”,还是接受孩子的决定“行吧,但开学后,你自己去向老师解释,并愿意承担后果”?


答案是:


后者。


让孩子为他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亲子问题的根儿,在家庭和父母。


但父母也不必用大包大揽,替孩子揽下所有罚和错。


让孩子适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并从因果逻辑的教训里明白:


学习是少年日常的一部分,不认真学习,就要接受老师的批评;


父母爱我,但他们不能替我承担所有的过错;


我做错了,我也要负责……


这,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扬州11岁女生从19楼坠亡:你错了,凶手不是寒假作业


行文至此,我们再复盘一下,发现孩子存在不良行为时,从心理到实操的一整套方法论:


按下愤怒的暂停键;


知道孩子的问题,我们至少承担一半责任;


接受问题,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邀请孩子参与制定补救措施,让孩子从恐慌不安,变得建设有序;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尝试,让孩子去体验建设的愉悦,也允许孩子承受错误的代价。


这是我的一点认知。


最后,和阅读此文的所有人,分享这样一段话:


愿今后,面对孩子,我所有的态度,都是温和而坚定的,而不是暴躁而恐慌的;


我和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我要在面对解决中,和孩子一起学习;


我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长期有效的,而不是盲目短暂的;


解决问题中,我在孩子心头培植了光和爱的信念,这有益于她一生自信舒展。


共勉。

文章来源:闲时花开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作业   寒假   扬州   凶手   恐慌   悲剧   假期   愤怒   丈夫   家长   父母   母亲   妈妈   女生   发现   孩子   责任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