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家长提问:我的孩子很乖、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她变得更优秀?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评论区大家都直呼:这就是凡尔赛吧!根据这位家长的描述,她家娃已经秒杀一大片孩子了,可还在寻求更好的鸡娃方式。

在这个时代做父母太难了,不想给娃太多压力的同时,又不想让娃失去竞争力。如今我们的鸡娃大战越来越白热化,但看看北欧诸国为什么依然岁月静好?

1

芬兰教育新政策

前两天我读到一则新闻:芬兰的义务教育将延迟到高中。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芬兰将于明年8月开始,提供完全免费的高中教育,学生不需要支付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等费用,除此之外,免费的还有学校饮食、入学所需的五项考试、重考不及格的考试,以及上学7公里以上的交通费。

芬兰总理马林表示:

“延长义务教育和提供免费高中教育是政府未来最重要的行动。我们的使命是建立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材的社会,教育在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芬兰的教育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顶尖的教育系统之一,其教育质量通常名列前茅。作为教育界的标杆,也是许多国家教育优化的取经对象。

去年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中指出,芬兰是最幸福的国家,这种幸福感植根在了它的教育里。

先前我写过关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的文章中,有提及芬兰教育。

芬兰的学校没有公私之分,学校教师统一配备,没有学区房这一说,不同的区域师资力量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偏远地区,孩子所受的教育都是平等的。

在芬兰的小学,直到4年级都没有任何考试,没人能够用成绩排名,把孩子给分为三六九等,只是根据孩子们的合作或者独立完成的任务来进行一个评估。

有个芬兰孩子说:“这里没有成功,如果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你已经算是成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平等的,没有人是最好的。”

芬兰的孩子之间没有竞争关系,家长们对于“鸡娃”“内卷”这些词,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在这篇文章底下,家长们很羡慕芬兰这样轻松的教育环境,而我们的孩子太辛苦,:▼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芬兰的教育那么好,这种不鸡娃、不焦虑让娃自由成长的教育方式,我们能借鉴吗?

不行啊,很多时候,“鸡娃”这件事真由不得我们自己来选择,当周围人都在鸡的时候,你敢不鸡吗?

2

到底谁在逼我们鸡娃

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跟一位芬兰妈妈安利某某益智玩具可赞了,能锻炼娃的手眼协调能力,提升图形空间逻辑推理,还能培养专注观察力,一定要买它啊!

这位芬兰妈妈一定会觉得我疯了,如果没疯的话也一定是某位知名育儿专家。

但放在国内来看,这样的事情太司空见惯了,周围的家长们几乎都是这样交流的。

没有哪个国家的妈妈,能像中国妈妈这么有鸡娃热情。

从人口、福利、经济、政策等多方面来看,如果中国有像芬兰或者瑞典那样的教育环境+高福利低竞争的社会环境,那我们也不会去鸡娃呀,和孩子每天的相处一定也是岁月静好,没有鸡飞狗跳。

鸡娃用学术一点的词来说,就是“密集型教养方式”,家长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激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生活。

那到底是谁在逼我们鸡娃呢?

在著名教育书籍《爱,金钱和孩子》中,耶鲁大学、西北大学的两位经济学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鸡娃”这件事。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从上图看,这些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特别剧烈,最直接的表现是,家长们为孩子投入了更多时间,也就是说,他们开始鸡娃了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两位经济学家得出的核心结论是:经济形势是幕后推手。

低经济不平等、低教育回报率和强有力的公共政策,促使家长倾向于放任型养育,没人鸡娃;反之,经济不平等与教育回报率,使得家长们更容易选择密集型教养方式,鸡娃的家长越来越多。

对于我国来说,我们就处于人口众多、竞争激烈、教育投资回报率高的经济社会环境下,逼我们鸡娃的不是别人家优秀的孩子,而是时代,唯有增加娃教育的投入,才能保全TA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虽然身边很多家长都羡慕北欧那种自然教育、佛系育儿,但国情不同,我们羡慕不起。

下图是中韩两国学生在2012年PISA考试(国际学生评估计划)的成绩统计,分为密集型和非密集型两种不同教养方式: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相比给娃自由、轻松的成长环境,那些采用了密集型教养方式的家长,更能让娃在学校成绩出色。

所以,你说到底要不要鸡娃?从研究结果来看,鸡娃有效,特别是对中层家庭来说,教育是最见效的“上升”方法。

“鸡娃”这条路,真香!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3

让孩子成为普通人

不代表就要放弃努力

像我这一代人,80 90代的孩子,家长可以一大早就把孩子扔到学校,孩子放学了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好像从没有“鸡娃”一说。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我的女儿,能够用她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是现实生活根本不允许。放到现在来看,不鸡娃,让娃自由生长,简直是在做梦!

前不久清华的刘瑜教授也在劝大家佛系养娃,希望自己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女儿今后做一个普通人……这让我想到了有句话说90%的孩子不出意外终将是一个普通人,将平凡地过完这一生。

可要知道普通人也是要分层的啊!有的人眼里,大专就是普通,能考上二本就不错了,一本那更是相当好: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另一边,普通的一个相亲局,都人均985,还带有名校鄙视链:

“985的不找211的”

“只有本科985,才是真正的985”

“top2(清华、北大)跟其他985不是一个级别”

“人大就得写人大,人大跟其他985不是一个级别”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有连普通高中都没能考上的普通人,也有差一两分落榜清北的普通人……能说他们都是一样的吗?普通人的取值范围是很大的。

普通不等于平庸,让孩子做个普通人,不代表就要放弃努力,因为不努力的话,可能连均值都达不到。

虽然不知道鸡娃是不是我们这届父母最好的选择,但当我们看清当下的局势、国情、为了孩子的未来,该鸡娃的时候还是要去鸡的。

鸡娃不是目的只是现状,让孩子今后能有顺利的人生才是真谛。

就像这位网友所说:努力推孩子一把,是为了让他的起点可以高一点。▼

我终于找到了鸡娃的理由: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等于放弃努力

鸡娃无罪,度要把握。教育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普通人   北欧   芬兰   清华   回报率   教养   羡慕   家长   人大   理由   努力   妈妈   方式   孩子   学校   考试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