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倒数的孩子,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从学渣变成优等生

孩子考试排名倒数,家长该说什么?

考倒数的孩子,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从学渣变成优等生

一月各地中小学陆续迎来期末考试周,最近我接女儿小花放学时,在校门口,也常听到等候的爸爸妈妈们三五成群讨论孩子的复习和考试情况。

面对期末考试,紧张的不仅仅是家长,孩子也承担了无数的压力,他们知道,如果自己没考好,等待自己的是责罚、冷落,或是失望……和一个没法好好玩的寒假。

当你看到孩子倒数的试卷,或者孩子跟你说“我没考好……”时,你会怎么回答?

1

父亲的一句话

让她变成了优等生

谭维维在某档综艺上讲的一个童年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

在她上小学时,有次拿着考了38分的试卷,非常担心父母的责骂,但没想到父亲知道后,当着所有孩子和家长的面安慰女儿:“没有关系,倒过来就是83。”

谭维维一直以来都非常感谢父亲教给她的乐观和自信,今日所获的成就都离不开父亲的支持。

考倒数的孩子,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从学渣变成优等生

一位知乎网友@Lisa对此深有同感,她曾经也是考倒数的人,但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让她从学渣变成了优等生:▼

她5岁就上了一年级,早上学的缘故个子小、学习也跟不上,经常被同学欺负很自卑。某次考试得了倒数第一,被请了家长。

她以为死定了,父亲找完老师后来找她一起回家,没想到迎接她的不是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父亲摸了摸女儿的头说:

“闺女你以后就没有负担啦!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

从小到大大,不管成绩是好是坏,父亲坚持正面激励她,她无论是学习、心态和性格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渐渐这位答主的成绩一直进步,从倒数到中等,最后到前几名。

语言似乎有魔力真的能改变孩子,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女儿高一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化学49分,全班54人,排倒数第四。

考倒数的孩子,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从学渣变成优等生

其中的两句话很触动我,一句是妈妈对孩子说的:

“恭喜你!你们班下个月的进步之星是你的啦!”

不与他人进行比较,只是跟自己进行比较。当我们觉得孩子跟别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回家必须训TA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进步空间,并给予鼓励支持。

另一句是第二天孩子回来对妈妈说的:

“妈妈,我们班很多同学好惨!考了六七十分,回家都被家长训了……”

这个孩子一定很幸运,她妈妈的回应保留了她的自信和动力。

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真正的爱和认可后,这种认可会激励着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

孩子没考好,家长的回应与态度,或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2

没有一个努力的孩子

不想有个好成绩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问:家长给予关于孩子考试成绩的反馈这么重要吗?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答案是肯定的,给予孩子所有的负面回答,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不同的回应方式,会把孩子导向不同的方向。

在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关于学生自杀提到了这些数据:

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平均每6名学生就有1个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每14名学生就有1个人制定过自杀计划;每37名学生就有1个人采取过自杀行动。

造成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学业压力和家庭矛盾上,这两部分占比高达59%。

当孩子获得的批评和指责越多,孩子就会越糟糕,同时失去自信和动力,会厌倦上学甚至出现学习障碍,最终导致孩子和父母无法沟通、叛逆,或者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我身边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成绩不好,认为自己比孩子更难受、更焦虑:“我们大人急得捶胸顿足,可他却一点都无动于衷。”其实是我们误解了孩子。

这是一封网上疯传的孩子写给妈妈的检讨书:只因班里有18个满分,可她却只考了94分。▼

考倒数的孩子,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从学渣变成优等生

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自己心中也在意;家长觉得孩子成绩不好,脸上无光,孩子自己也会觉得不光彩。

孩子没考好,家长的责备并不能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这时候再来责备反而是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趁火打劫,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灌输了更大的压力、火上浇油,在孩子已经伤痕累累的心上再添一记重创。

没有一个努力的孩子,不想拥有个好成绩。

考倒数的孩子,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从学渣变成优等生

3

孩子的成长

需要一个抱持性环境

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一个概念:抱持性环境,指激励孩子正向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它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心理韧性。

他认为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不贬低,反而给孩子提供支持。

这学期期中的一次拼音测验,小花也没有考好,记得那时让她把卷子给我,她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张皱巴巴写满铅笔字的试卷。

小花不敢说话,一直低着头,可能老师已经找她谈过话了,“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哪了。”

“妈妈我要上厕所。”等她上完厕所后,又开始找各种借口,从要喝牛奶到找不到橡皮……终于等到要直面试卷时,她说:“妈妈我没考好,也害怕自己学不好,你会不会不喜欢我了?”

我知道她在担心的是什么了,我告诉她:我想办法帮你,我们一起努力改进。无论你考没考好,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虽然我不能代替女儿学习,但我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她最大的支持,我想这就是父母能提供的抱持性环境。

在小花期末家长会上,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新加坡暖心教育短片,两分钟不到,却给我们带了很大的感动:

在饭桌上,妈妈问哥哥Jack和弟弟Sam的成绩,哥哥自豪地说出自己优秀的成绩,还拉出身边比他努力却考得没他好的同学比较,妈妈听完淡淡地说:“你应该更认真学习。”

弟弟Sam的成绩不理想,一直低着头,当妈妈接过他的成绩单,正准备爆发时,突然想到之前无意中看到Sam伏案用功的场景,她露出意外的笑容,告诉儿子:“Sam,你做得很棒!”

考倒数的孩子,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从学渣变成优等生

妈妈的鼓励让Sam一下子舒展了拧巴着的眉头,释放了压抑的情绪,露出笑容重拾信心。

不是说分数不重要,但它不是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不能让孩子有以分数的好坏为荣辱的意识。

我们要告诉孩子:无论你好还是坏,我随时都在你的身后,相信着你爱着你;在你失败或有困难的时候,我不会讥讽贬低你,而是会接纳和帮助你。

只有给予孩子同理心和接纳,给予毫无保留的爱,孩子才有机会学会自我表达,产生内驱力,把包括学习在内的一系列事情做好。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

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用正确引导和正面影响孩子,学霸能更上一层楼,学渣也能有逆袭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优等生   倒数   父母   孩子   小花   试卷   分数   父亲   家长   女儿   成绩   努力   妈妈   环境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