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

我们的每一个战士,都如同人民的中流砥柱,任凭风吹雨打,屹立不倒,给人民带来生的希望。

1990年,一位从战火中走来的战士,跨越四十年漫长时光,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巨大的惊喜。

他从战火中走来

1990年2月,一位年近七十的农民,来到了河北保定的驻军某部。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拿着一本语文课本。

他颤颤巍巍地打开课本,指着一篇文章说,“我就是这里面牺牲的那个李玉安”。

此言一出,接待的干事惊呆了!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经过前前后后一番核实,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真的是松骨峰之战中的二排副班长李玉安!

而在世人的认知中,烈士李玉安,早已牺牲。

抗美援朝时,人民志愿军打了一场惨烈无比的战役——松骨峰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李玉安所在的三连,面对着一个无比强劲的对手——战斗力极强的美军2师第九团。

这一战打得异常艰辛,志愿军仅有一百余名战士,他们扛着步枪,拿着手榴弹,却要面对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的美军,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这场条件异常艰苦的战斗,志愿军立下了特等功,他们仅靠着寥寥枪支,毙敌六百多人。

同时,志愿军也损失惨重,付出了鲜血与生命。

战后,作家魏巍写战地通讯时,将李玉安的名字,也写到了烈士名单中。

其实,当时李玉安在战斗中昏迷,但大难不死,他被当地人救下后送往解放军某部队,最终成功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复员后的李玉安,强烈希望能够继续当兵,但是无奈负伤后的他已是残疾人,只能服从安排,在哈尔滨巴彦县兴隆镇,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他干过粮库警卫、捡斤员等多个岗位,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尽心竭力、做到最好。

虽然工资微薄,生活艰难,但他仍多次将调薪机会让给其他同志,令人动容。

托尔斯泰曾说,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李玉安正是如此,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上,他以命相搏、英勇杀敌;在平淡繁琐的工作中,他尽职尽责、甘于奉献。

既当得了战场英雄,也能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玉安的付出,终究会被人们看到。

1990年,为了实现儿子继承父业、为国尽忠的夙愿,李玉安最终找到了当年的部队。

他的突然出现,令举国震惊。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数十家报社,争相发布这个特大喜讯,全国人民为之喜悦。

李玉安也被授予“无私奉献的好党员”等多项称号,并且获得了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同志的看望。

毫无疑问,李玉安是一位真正的、从战火中走来的英雄。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李玉安最初得知自己被当成烈士,是因为一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在战俘营里接触到了许多美军俘虏。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这些美军的官兵,发自肺腑地赞扬了他们的敌人——中国志愿军。

他们称中国志愿军是最不怕死的军队,用生命堵住他们的枪炮。

从敌人的嘴里出来的赞扬,使魏巍深受感动,他决定上前线,记录下战士们的拼搏与牺牲。

在战场上,魏巍见识到了美军先进武器的轰鸣,体验到了炮弹横飞的危险战场环境,也亲眼见到了志愿军们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悲壮场面。

战士们的鲜血,浸透了那片泥土。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回国后的魏巍,怎么也忘不了战场上志愿军的英勇与顽强,他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用文字记录下了志愿军的故事,他们以鲜血为代价,保卫人民。

在1951年,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瞬间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毛泽东读完这篇文章,立即批示:“印发全军”。

后来,这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

也正是这篇登上课本的文章,让李玉安知道了,自己被当成了烈士。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最早的时候,村里的孩子提起这篇文章,不知道文章内容的李玉安只当是重名。

直到有一天,李玉安的女儿念了这篇文章,他才知道,课文中写到的松骨峰战斗中牺牲的李玉安,真的是自己!

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向外透露此事,只跟亲戚朋友说,这是重名。

直到后来公布身份后,李玉安在采访中才透露,当年不承认,是因为自己不好意思说。

他说:“我怕别人说我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再说,成绩都写出来了,组织和人民没忘了咱,够意思了!”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正如李玉安所说,组织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

英雄心中无小我

在1994年,李玉安参加国庆观礼时,曾说,他的心中,还记挂着两件没有办成的事

其一,出生于河南台前的他,在抗美援朝回国后,一直服从安排,在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上,挥洒自己的汗水。

但是,已故双亲的墓地还在河南老家。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回到故土,祭拜双亲,尽自己最后的孝心。

其二,他这些年日子过得拮据,没有为人民做出过什么贡献。他希望凑一些钱,为家修一条路。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当人们问他,有没有什么个人愿望时,他只字未提。

英雄心中,永无小我。

1997年1月,李玉安逝世,全国各地数千人赶来,为他送上最后的祝福。

和上一次误成烈士不同,这一次,他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他的遗言中,有一句话,让无数人泪目:“家乡还有3条路没有修好,大家要继续努力完成。”

结语

从军时,他代表祖国出战,在异国的战火中,挥洒血与泪,视死如归。

1990年,一70岁老农拿着课本来到驻地:我就是课本上牺牲的志愿军

复员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在异乡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默默无闻。

鲁迅先生曾写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将自己的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日渐瘦弱,但也以此为快活。

这句话,正是李玉安此生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志愿军   巴彦县   老农   课本   兴隆   牺牲   人民日报   浴血奋战   中流砥柱   驻地   烈士   战火   战役   美军   鲜血   可爱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