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叶菩提,花世界,芥子纳须弥。

心海无垠,心里的浪花奔涌,总有着最初的颜色,蔚蓝里和平图卷,鲜红中的倔强固执,亦或彷徨之中的涟漪圈圈荡漾。

心似海,千千结,自在思绪间。

一个人经历得多了,便有了自己的固定思维跟认知。当认知成型,如果没有特别的外力介入是会陪伴一生的。特别是认知中凝结着信仰与自以为是的优越。

或许这些支离破碎,平淡中才是真理缠绵。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杜聿明,后来被艰苦卓绝中取得胜利的志愿军震撼,因而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想法,并以为抗美援朝炒军粮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被俘的杜将军

苦难的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惨烈的解放战争接踵而至。

1949年刚开始。杜聿明率领的军队,由于指挥的混乱,以及内部拉帮结派的连锁反应,导致不知道哪一只蝴蝶的翅膀震颤,杜聿明这颗大树被狂暴的连根拔起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作战失利的杜聿明在损兵折将,大势已去之后。开始分裂为小股部队分散逃命。

兜兜转转的杜聿明却始终无法逃脱解放军的包围圈。更是在一次穿越平原时,被解放军好巧不巧的截住盘问而露馅。

看着情况危急,杜聿明本想开枪自尽,最终被部下阻拦。其刚烈的性格与对国民党的忠诚可见一斑。

后来在对解放军自身扯谎时,被解放军识破,关了起来。然而这时的杜将军一股执拗劲又上来,拿着板砖就拍向自己的脑门,鲜血淋漓中赶紧被送到医院救治。

视死如归的血性男儿一腔悍勇欲断魂。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如此过激的暴力事件,最终还是高调地让解放军确定了杜聿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并最终将之送到了北京的功德林进行看押,进行思想改造。

而在刚开始的一段日子里,共产党对杜聿明的礼遇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历史节点,杜聿明能够幸福地享用牛奶,肉食,来调养着战争以来千疮百孔的身子。

然而如此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却始终抹不平心中,那一份士为知己者的执念,始终心心念念着国民党和蒋介石,虽然对看守的人彬彬有礼,然而其内心的高人一等却是这个功德林里的缩影。

抗美援朝开悟的中国人

后来,朝鲜韩国开始以各自为政的掐架,美国更是野心勃勃地将军队开赴朝鲜半岛的土地。为了新中国的安宁与发展,解放军摇身一变成为志愿军,鸭绿江迢迢,彼岸上演悲壮的故事。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战争刚开始,新中国领导层也为朝鲜战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是困难虽然有,战胜的几率可能低,但是为了身后刚刚挺立的祖国,不屈的脊梁只能是勇敢无畏的面对前所未有的敌人。

赴朝鲜作战的基调定下。

而当时所需要面对的美国,无疑是一个巨无霸。

世界大战中大大发展了战争财富的美国,无论是其后勤物资储备转运速度,还是武器精良丰富都是志愿军需要面对的艰难现实。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也就是这时,在战争还没开始时,功德林里一直将国民党失败归结于体制原因的将领们,开始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的预测着志愿军的失败结局,而且是说的煞有其事,有理有据。

可随着战争事态的发展,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战果随着报纸,一幕幕的传回功德林,然后便是啪啪的打脸声络绎不绝。而一直沉默的杜聿明将军,在看到现实的种种之后,不想承认,但开始正视自己的失败。

在战争还没结束时,杜聿明将军已经有信心的预言中国人必胜。而且理智地看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的薄弱。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后来在举国上下的物资支援中,杜聿明将军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仍身体力行地为志愿军凑军粮,心态的变化就在那么一瞬间,曾经的傲骨嶙峋,在辉煌的战果中烟消云散,认可一件事不易,改变认知更难。

魂飞冥冥善言的亡故情

在杜聿明没有战败之前,在杜聿明血战沙场的时候,蒋介石对杜聿明的器重与拉拢可谓殚精竭虑,杜聿明不止感恩于校长的培养看重,更是因为蒋介石对母亲的照顾,而愿意肝脑涂地。

然而政治的利益驱策,怎抵得上真情的两肋插刀。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面具终将撕扯而下,丑陋终将暴露无疑。

杜聿明在指挥战斗时,蒋介石以保护为名,将杜将军的妻子与六个子女,包括其母亲带到了台湾,并许诺照顾周全。

然而却是过河拆桥的人伦惨剧,悔不当初,无法回头,不杀伯仁,却因伯仁惨烈。

在到了台湾后,杜聿明一家却无人问津,多次上访寻求援助却是杳无音信,石沉大海。

杜聿明的妻子用微薄的收入,开始支撑起这个不完整的家,但毕竟收入杯水车薪。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拮据的经济情况导致杜聿明的母亲饿死,而杜聿明的大儿子在美国求学,因为蒋介石失信并且变相的资助而含恨自杀,后来的杜聿明妻子曹秀清,因为去美国拉拢女婿杨振宁而得以一个人逃出台湾。

可是在后来杜聿明将军弥留之际希望台湾方面释放四个子女回国送终时,却被拒绝。

本来有孩子的杜聿明,却是惨烈的面临无人送终的可笑结局。他对国民党的最后一丝感念最终烟消云散。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民族认同感取代政治信仰后,杜聿明在绝笔之中殷殷期盼,并呼吁台湾有志之士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而贡献力量。

结语

人的一生,有着太多的未知,方向及其重要。方向要善于修正,不然到头来竹篮打水,抱憾终身。

人的三观需要正确,一言一行必有其遵循的轨迹,不可能随意地信手拈来,三观正,才能保证人生的路不会跑偏。

被俘之后的杜聿明:被抗美援朝震撼,拖着病体为志愿军四处筹军粮

意识里的认知,认知里的爱恨情仇,走一走,便每日三省吾身。

人生的道路蹒跚却要走得浩然正气,及时审度自己,不要空留遗憾在明天,心的坦然,才是人生举重若轻的大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军粮   志愿军   解放战争   病体   朝鲜   作战   战果   台湾   美国   惨烈   蒋介石   国民党   解放军   认知   将军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