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敌对势力的阻挠下,经历了艰难险苦的抗争与奋斗。选择改革,流血事件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其中不仅有来自国内的内忧,亦有来自国外的外患。

然而即使是面临着内忧外患等种种威胁,中国共产党以及党内人士也未将革命事业中途废止。尤其是在共同抵御外族入侵,全民抗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都展现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华的意图,国共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了中国独立,为了国土和人民,中国共产党意求与国民党谋合作。

谋求合作

内乱还未平息,各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虎视眈眈。当然,蒋介石更是发动内乱的始作俑者。西安事变之后,“枪口一致对外”迫在眉睫。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即便是蒋介石,也不得不考虑联合事宜。在这危难关头,和谈之事须得慎重而紧迫。

如此重大的谈判事宜,当由周恩来亲自前往。周总理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共产党事业的发展,在环境如此艰险的情况下,时常身处险境。

他这一生,生死磨难经历不下二十次,但在此次和谈中,他所遭遇的却是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次。

延安到西安近三百公里的路程,路上会遭遇什么危险,谁都无法预测。为了保证周恩来的人身安全,让他们顺利到达西安,党组织特地配备卡车几辆以及随行人员秘密上路。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周恩来此举意义重大。不仅要促成合作,一些关于红军改编的问题也在此次计划之中。担负这次保护周恩来任务的是中央特派的人员。

连同警卫员,随身秘书以及司机在内,统共二十多人在一辆卡车中。护卫人员均在车厢,而周恩来则坐于驾驶室中。行程一切顺利,可如此顺利却反倒让人觉得不安。

一行人舟车劳顿总算平安到达了大劳山。大劳山古来自有兵家必争之地一说,这里是黄龙山的余脉,地域使然,用兵好地。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然而这样一个地方在当年埋骨此地的清兵也不计其数,称其为埋骨岭也不为过。虽然此时此地已然一派平和,但从岭间仿佛还残留着不知道是风的尖啸还是无名亡魂的厉吼。

曾几何时,这里也有东北军的足迹,无数英烈血洒于此。

卡车继续前进,在途经国共交界地区时,卡车上的护卫人员暗中提高警惕,观察着这一带的风吹草动。然而突变在一瞬间,以令人措手不及的速度发生了。

突变

就在他们的车翻过山脊,进入国民党控制地带时,于一个山坳,枪声四起!

卡车上的人员在一瞬的慌乱之后瞬间镇定下来。周恩来命令司机加速行驶,只要冲过这段路,他们就能够摆脱伏击。然而敌人明显有备而来。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在对面的坝梁上,隐蔽在暗处的敌人几次组织密集火力想使卡车停下来。几次火力攻击下来,卡车轮胎被击爆,司机也倒在了方向盘上,卡车无法前进,很快一车的人被困在了敌人的火力之下。

周恩来反应过人,他低头飞快推开车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伏倒。他借着掩蔽物观察敌人动向并迅速做出指挥。警卫员紧随其后发出保护和迎击的命令。

四面附敌,前方土包后的敌人眼看就要压上来了。警卫员面对敌人的威胁,挥手向步枪班示意跟上,他带着十多名战士向前突然发起冲击。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敌人面对猛压过来的战士直接掉头往后撤去。虽然气势暂时压过敌人,但敌人很快也反应了过来,双方激战不多时,我军只剩五名战士与敌人周旋,他们边打边退,将敌人引诱至早已设好的伏击点。

而另一边,秘书陈友才因为受伤过重无法动弹便在车上进行观察和指挥。他今天的穿着很郑重,西服皮靴不仅是因为要参加重要谈判,更是为了诱导敌人的视线。

这是为了避免周恩来受到伤害。由此,土匪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位穿着“领导”行头的人。他们认准这条大鱼连带着射向陈友才的火力也更猛了。

这个空隙为周恩来提供了撤退之机,两名警卫员掩护周恩来向后撤去。撤退过程中,一名警卫员为了掩护而壮烈牺牲,而另一名则身负重伤。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陈友才身中数弹,血流不止,即便如此,他也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可惜的是,他不能再与周恩来一同前往谈判的地点了,也不能亲眼目睹中国在国共两党的不懈努力下抗日结束的那一刻了。

成功获救

在撤退过程中,我军发现敌人早已将劳山上驻扎的通信班和甘泉的电话线切断了,但幸运的是匪徒们并没有发现另一条通往延安总参谋部的电话线。

总参谋部很快向上级汇报了劳山的情况。上级迅速派出救援队伍,誓要将周恩来成功救出来。警卫团火速奔赴现场,现场一片狼藉,周恩来不知所踪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土匪被制伏之后,黄霖满心焦急,恰在这时,林中有异响攒动,众人仔细观察后发现正是周恩来,这时黄霖才算松了一口气。

此行险象环生,到最后,包括周恩来只剩五人幸存。

结语

这起突袭震惊全国,究竟是谁在背后策划并实施的呢?这波土匪真的仅仅是谋财吗?

其实不然。

经过调查,这波土匪实为两股势力。其中一个头目还曾被收编在红军中作为突击队参加过战斗,而后来却在红军处于危险处境时选择了背叛。另一个则是受国民党控制指挥的土豪恶绅。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杀,10多位警卫牺牲,究竟谁如此大胆?

之后,这伙土匪全部被红军剿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殊不知,在危险面前,只有深藏智慧与勇气的人才能得以存活。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在险境中存活下来,并不是用运气就可以概括一切的。在这种危难时刻,正是因为周恩来自身素质和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并且能够临危,将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得以脱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延安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警卫员   总参谋部   土匪   警卫   火力   卡车   红军   国民党   中国   势力   敌人   大胆   牺牲   危险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