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作为我们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邓小平,他的背后也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这是就卓琳。

在09年7月的一天,邓家大院中不时来往着运输花圈的车辆,在场无一人说话,只是沉默地做着当下该做的事,卓琳带着一身病痛离开人世,她传奇的一生也彻底记入历史。

小院背后的人生

卓琳原名浦琼英,出生于1916年,是因为有人介绍才与邓小平相识的,当月就闪婚步入婚姻的殿堂,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刚好是一个属相,曾担任军委办公厅的顾问。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卓琳的身世不差,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名门闺秀,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少将,后来转行做了商人,是“宣威火腿”的创始人,在这样的家庭出生,便注定了卓琳的教养不会差。

作为云南第一位考上北大的女学生,当时前来说媒的人并不少,邓小平的示爱也两度遭到拒绝,后来在邓小平的坚持下,两人再次进行一次深入交谈,最终确定了婚姻关系,从此携手一走就是58年。

时光荏苒,在这风雨同舟的半个世纪,他们曾给国家带来许多希望与转机,卓琳的一生基本都献给了国家,生活中的大部分精力也全部倾注在丈夫和孩子身上,为他们尽量扫清后顾之忧。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地方,有一处不起眼的稻谷仓库,旁边就是一间灰扑扑的小院,这里就是邓小平一家从1977年开始就居住的地方,寻常人一眼看起,完全看不出与周遭居民有任何区别。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可一旦走进庭院之后,你就会发现在里面别有洞天,与外墙不同的是,里面到处都是花草树木的痕迹,一眼便能感受到这个家庭传来的温馨,每一株植物都曾受到过精心照顾,这家的女主人必定格外温柔细致。

但在这一天,这家小院从早到晚都是院门紧闭的模样,空气中也有一种异样的沉闷,邻居们路过这个门口的时候,也不再是和往常一样和这屋里的女主人打招呼,而是在门口停驻悼念。

逝世当天

在2009年7月29日,卓琳女士因病逝世,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邻居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家小院,但都没有进去,只是默默的停驻在门口,不喧哗、不打扰,就这样默默的送卓琳离开。

待到下午时分,这条小胡同里又多了一些其他的声音,车轱辘转动的声音,还有地上树枝被压断的声响,面包车上面载满了鲜花与松柏,而另一辆车则是黑白两色的布帛。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从车上也下来了很多警察与士兵,大家都尽量把声音降到最低,不想惊动到任何人,他们今天需要为卓琳女士装点灵堂,让世人见到卓琳的时候,周围环境能够更加体面一些。

封闭的大门终于敞开,院子的花草全部被腾开,取而代之的两排花圈与花篮,每当有人走进去的时候,便会有卫兵上前接过客人手中的花圈放到一旁,这是一种无声的哀思传递。

卓琳女士今年已经是93岁,她曾在这里也住了许多年,同样在这米梁库胡同也居住很久的老居民徐先生也有些感慨,因为是邻居,徐老有时也会见到卓琳,一同在大院中唠嗑聊天。

印象中上一次见到卓琳夫人,是她独自走出来看一个武警战士,在隔壁院子里打篮球,人年纪大了就不爱走动,但是卓琳例外,许老总是能经常看到她的儿孙们,搀扶她在胡同溜达的身影。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看到熟悉的邻居她也会笑着打招呼,完全看不出来已经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这一次突然的得知卓琳夫人的死讯,说实在有些意外,但是想着老夫人的年龄,也能释怀。

年纪大了之后,总会会被这样那样的疾病缠身,这本身就是一种折磨,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中自然而然的事情,无法抗拒,无法回避。

这条胡同中同样有许多高龄的老人,他们不便走动,只能远远地在院内朝着卓琳的方向,鞠上一躬,以示自己的哀悼之情。到了第二天,前来的人越来越来,警戒也越来越严。

群众悼念

7月30日,胡同东端24小时都有警卫留守 ,记者前来需要出示自己的证件,除开胡同内的原住民之外,其他的的住户居民都需要上报自己的前来的原因还有个人身份。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因为来往的车辆过多,在门口还有许多交警在指挥交通,以防造成胡同外的交通堵塞,每一辆进入胡同的车辆都需要进行登记,待传达到院门口的守卫那边后,核实才能进入。

但是胡同内的场地有限,前来吊唁的人太多,更多的车辆只能将车停在胡同外面,搬下车上的花圈和花篮之后,步行进入胡同,早上八点到九点半是人群来往的高峰期,他们大多也都是为卓琳夫人而来。

来来往往的人们手上大多捧着一束鲜花,百合或是白菊,在花环上藏着每个人心中写给卓琳的寄语,有表示哀痛的,怀念的,更多的都是对卓琳此生对国家奉献的感恩。

上午十一点过后,在卓琳的老家宣威市,人民政府也发起了自主集体的哀悼活动,人们群众自发前往参与,在卓琳的故居中,黑白的遗像放在房间的正中心,四周都是鲜花围绕。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因为前来追悼的人群较多,宣威市也不得不临时调动大批交警来维持秩序,以保证追悼会的正常进行,这一天是寂寞无声的,但又能在地上铺满的鲜花中,看到人们对卓琳将说未说的话语。

或许在这一年中,卓琳女士也有所感,邓小平也是享年93岁,两人都是属牛,这一年对于我们来说是卓琳的离开,但是对于卓琳来说,或许正是与邓小平的相遇。

结语

卓琳的一生已然没有遗憾,丈夫虽然没有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但是卓琳帮他完成了这个愿望,等到两人相见,当日的盛况也能亲口描述给让听。

2009年,邓公夫人卓琳在京逝世,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他们相伴了半个世纪,如今这一刻她终于解脱,她的遗愿与丈夫一样,也是希望能捐出自己的遗体与眼角膜,骨灰流入大海就行,两人的生命在这一刻再次牢牢的绑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花圈   宣威市   宣威   夫人   院门   花篮   小院   女主人   大院   胡同   清晨   门口   女士   丈夫   居民   鲜花   车辆   声音   卓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