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文丨赛人


1984年11月,赖声川和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仁创立了表演工作坊。两年后,《暗恋桃花源》香飘四溢于台湾宝岛,后又席卷至整个华人世界。此戏被公认为是表演工作坊的镇宅之宝,有人甚至将它与《雷雨》《茶馆》并驾至中国舞台艺术的三驾马车。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暗恋桃花源》1986年首演,金士杰饰江滨柳、丁乃竺饰云之凡


此论是否在更广泛和持久的意义上能成真,暂且不论。但这部由赖声川亲自编剧的作品,应是表演工作坊成立至今,最受欢迎的一出戏剧。


对于内陆的戏迷而言,这就是台湾戏剧最精美的一张名片,顺便也让赖声川成为国人最为熟悉的戏剧人之一。它或许还是无数人第一次踏足剧场时的首选,它是启蒙,让那些慧质兰心之人,愿撑长篙,驶向一处由语言和肢体绘制的彼岸,或直接就是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在舞台上绽放过多次,又有多少人去演绎这段人间幻境,怕是要写本厚厚的专著,才能厘清。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谁来演这出戏,既不会成为他们的代表作,也不会成为他们的成名作。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暗恋桃花源》电影版


只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云之凡的扮演者林青霞,这应是她第一次演话剧,是徐克向赖声川推荐。传闻还让当时四十岁的林青霞芳心有托,她的夫君邢李㷧不是因为她的电影,而恰恰是这出戏,被其芳华所折服。在说林青霞的表演之前,先暂且把话题岔开去。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有种并不完全站得住的说法,即话剧看表演、电视剧看故事、电影看表演。在这里,单说表演。话剧表演是所有表演的母亲,放到现在来看,舞台上所呈现的声台形表,也是最精炼最饱满的。


但随着西方话剧的几经流变,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以降,西方戏剧从传统的「净化型戏剧」(一般指悲剧和正剧)和「陶冶型戏剧」(一般指音乐剧和喜剧)的两大样式中,又荡漾出另一些支流、甚至是激流来。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等。


戏剧最重要的脚本,即台词,已不再是言为心声的通道,更非剧情递进的阶梯。而是一种气息,一种味道,一种臣服于剧作思想,而不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台词有时还会成为舞台上其它声响,所联合完成的组成部分而已。(这些在《暗恋桃花源》里也有所体现)到了贝克特的名剧《呼吸》里,甚至一句台词也没有。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这也要求表演者不再需要去演一个具体的,可感的,完全调动受众情绪、情感的的人物。而是一出状态,一脉呼吸,一款体态,随风起舞,又或树欲静而风不止。


林青霞的诸多古装造型,是一种写意,是什么事还没发生,就已经功架十足了。而她扮演的云之凡又多了些写感的况味,当然,这道表演之光,得由编导摄录美通力合作,方见波光粼粼。


很多人都没有见识过林青霞在舞台上是有怎样的光华灿烂,幸好有电影,让我们一遍遍重温那个梳着大长辫子的,荡着秋千的,一颦一笑都分外醉人的林青霞。那是她最美的时光,美的就如时光本身。她当然是在演,但也不需要她太花力气去演。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应该说,林青霞从来就不是一个靠演技而纵横影坛的实力派干将。与她同台的金士杰、顾宝明,包括云之凡的首任丁乃竺及其妹丁乃筝,都能在规定情境里准备而传神的游走。而林青霞一出场,就不费气力的跃出了戏剧情境的范式。当导演说林青霞演得不对时,林青霞的台词是,演得很好呀。而整出戏剧的潜台词是:为什么要演得那么好。


所以,我们也看到,在接下来的几出《暗恋桃花源》的版本里,很多演技平平,乃至经验稀缺之人,也能在那个落英缤纷的舞台上去唱念做打。这出戏第一个最显著的魅力就是,它需要表演,又不完全仰仗于此。而所有的演员里,最具这种神韵的,还得是林青霞。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暗恋」的导演是想还原他的朝花散落,而林青霞要告诉我们的是,历史一旦过去,是无法再现的。导演希望演员们看到的是1949年的黄浦江,而林青霞所看到的只是1993年的淡水河。


林青霞在片中还自谦,她演不出山茶花的美丽,殊不知,她就是自带芬芳的山茶花。她在那么多电影里绽放过她的夺目,吐露过她的幽兰,早早就已雌雄难辨的风姿,轻轻一跃就跨过性别的鸿沟。(林青霞23岁就扮演过贾宝玉)。在我看来,林青霞在《暗恋桃花源》里是最美的,真是人如其名「芳草青青滴翠,霞光熠熠流彩。」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金玉良缘红楼梦》


章诒和曾说林青霞在《新龙门客栈》里甫一亮相,便精光四射。而在杜可风美仑美奂的光影设置里,是她让舞台的灯光有了一个兴冲冲的去处。她站在那儿,随便什么表情,便是一出戏。


这出戏,让人不忍将它看完,而是盼着它最好永不落幕。不知道林青霞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但绝佳的舞台效果,已表明林大美人的出场,已实现了间离效应所带来的表演之美。所谓间离,也就是距离产生的美。


我们跟林青霞之间的距离,其实也等同于江滨柳与云之凡三十余年的望穿秋水,而秋水却早已共长天一色。也等同于老陶、春花、袁老板之间的缘起缘落,并直至阴阳相望的各安天命。江与云的距离是空间化作了时间,而陶、花、袁的距离是后世探望了今生。


当你缩短这距离,暗恋化为明恋,美人也就生了华发,情侣也就成了怨侣。而刚去过的桃花源就只能在口腔逗留,而无法再借一叶扁舟,去共赴那鸟语花香的所在。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无论《暗恋桃花源》在舞台上是多么令人心旌摇荡,但它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让我们的目力所及,被镜头左右的同时,又被光影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盖因电影比舞台更能呈现什么是距离,以及距离之美。


这个距离是先把我们拉近,又和我们渐次疏远的。舞台跟我们的距离,是相对恒定和稳固的。电影因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让我们的视野时而广阔,时而逼仄。


而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它让我们沉浸其中,又能置身事外。你刚刚因共情而招致的泪眼婆娑,马上又被一个突然来袭的笑料而进入另一个情境当中。不管《暗恋桃花源》有多少次舞台呈现,它最好的打开方式,还是由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美工、杜笃之的录音,这群最顶尖的电影达人所共同打造的杰作。那是记忆与记忆的交织,历史与历史的交汇,生命与生命的交错。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赖声川和他的同仁们,把我们带到后台。老导演焦头烂额,但身边的女助理却格外体贴。又导又演的袁老板看着忙乱,实则处乱不惊,还忙里偷闲,与刚认识的女子调笑。


而只有在电影版里,我们才能切实感受到那群极富经验的表演者,也是这出戏的第一批观众。他们看着悲剧想笑,看着喜剧想哭。林大美人就立于侧幕旁看三个人一台戏,又端坐于观众席上,神情悠然的看着「芸芸众生」来来往往。


每个人都想完成自己的那出戏,就仿佛每个人都想凭借自己的意志渡过自己的一生。她一人坐在那儿,好像等着我们坐到她身边来,无缘一挨芳邻的,就一个又一个将那虚席填满。她还可能在享受独自观戏时的那份自得。


台上在演一个人的孤独,两个人的孤独,三个人的孤独。台下就以孤独去对应,然后又带着各自的孤独散去。这是什么,这就是正反打,这就是镜头与反应镜头最该有的关系,它让人入神,也让人出神。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赖声川不去拍电影,在我看来,是有些可惜的。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话剧,仍持续着因《暗恋桃花源》所肇始的无限风光。假如你观摩过大量由表演工作坊的成品,不难发现,他们在将阿瑟米勒、达里奥福、贝克特等戏剧大师的作品本土化时最显著的特征是,非那些我们所熟悉的俚语和时尚词汇,而是对台湾或整个华人世界的现行政治进行讽喻,从而引爆剧场。


严格来说,表演工作坊的每一出戏,都是关于政治的。照赖声川自己的说法,政治在很多时候,只是佐料,有时甚至出几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闲气。《暗恋桃花源》也是讲政治的,却比那些牢骚之语、乱弹之叹要动人,也更细腻、深沉。


云之凡在安慰江滨柳时动情地说道:「一个新的秩序,一个新的中国就要来了。」而江滨柳并没有因此而对未来怀有憧憬,他更愿意回到过去。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暗恋」的悲剧,诚然是时势所至,而让有情人数十年音讯全无,却是更大的造化在弄人。云之凡一直与江滨柳呆在同一个城市——台北。于是,相思稀释掉了乡愁,客途也就冲淡了秋恨。《童年往事》里反复吟咏的,是「我要回去」。


而在「暗恋」里,他乡已成故乡,因心安即是归处。「暗恋」讲的又不完全是心安,而是当恋人出现在你面前时,再动人的如花美眷,也只是似水流年。你只能慨叹,那数十年的光阴真是荒废掉了。它就是这样用一段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爱情,高度概括了台湾孤悬海外数十年的精神凋零和灵魂走失。


假如江滨柳和云之凡能在他们赴台后,就能登上一则寻人启事,这出属于他们个人的悲剧就得换另一番面目示人。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们都过于笃定,故人和故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有人说「桃花源」的故事讲的也是「暗恋」,指的是袁老板与春花的婚外情。这个暗指的是不能公诸于众,而非单相思,这个「暗」是灰暗的「暗」。一个女人前后委身于两个男人,也喻指了权力的更替。春花和老陶的婚姻是有名无实,她与袁老板可能要归属于有实无名,都没有让这个活力四射的女人获得快乐。


这里,实在是,不便于再细解了。老陶的故事,也是要回到故乡,也是要把故乡和故人的观念混为一谈。也是在回到故乡之后,故人成了外人。于是,两出戏在异曲同工,也在殊途同归。


说说桃花源吧,桃花源是什么,陶渊明的说法,首先阐明这是一个避难之所,又接着说在此地久居之人是没有时间概念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我看来,桃花源里的人同样是没有空间概念的。你那儿也不去,那儿也不想知道,何来空间可言。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少年时,老师说「桃花源」是一个非人间的所在,是灵魂的安栖之地。换句话说,那就是处游魂共聚的区域。「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描绘的不就是灵魂进入一个未知世界时的幽幽然吗?


陶渊明,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隐士,他的这篇奇文,要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你活一天,你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归隐。只有死后,你就隔世了,隔世了也就归隐了。


全片最重要的台词,都来自「桃花源」。老陶在得知娇妻红杏出墙,而情夫则赫然成为座上宾时,不由叫嚣道:「要不我去死,可以了吧。」他果然就死了,只是幽魂还放不下他的「过去」。但一个「过去」的人是回不到过去的。还有一句,春花和袁老板在相看两厌后,在比赛谁的嗓门更高时,两人叫喊着:「本来就是个屁!」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落点,是满地彩色的纸屑,是轰然降下的血红的幕布,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在喊「刘子骥」。刘子骥在陶渊明的叙述里,是欲前往桃花源而未果的人,是第一个「暗恋桃花源」的人。


林青霞生涯最佳不是那些电影丨十分赛人


这个贯穿全片的女人,是想让刘子骥带她去桃花源吗?她也要去避乱吗?她又遇过什么样的乱子呢?两出戏非要在一起演,不也是一出乱子吗?


《暗恋桃花源》就这么曲径通幽地把我们从两段得不到爱情里,接我们回传说里去,然后走向那一片白茫茫的虚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桃花源   江滨   电影   台湾   话剧   情境   台词   暗恋   故乡   戏剧   悲剧   生涯   舞台   孤独   老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