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导语:


这是虹膜最近推出的新栏目——「对撞」。


我们会针对热门影视剧或热点话题,组织两篇意见完全相反的稿件,一篇正面支持,一篇负面反对。我们并不是要刻意制造冲突,而是相反的意见本来就存在,永远存在,那我们就把双方最有代表性的意见呈现出来,这或许对大家理解一件事情的全貌有帮助。


当今世界日趋两极分裂,大到国际事务,小到是否喜欢一部电影,没人能说服对方,调和变成一厢情愿,所以我们觉得,习惯和相反意见共处是当下最重要的一种个人修为。

反方

April


格式化美学模板的生成


《英雄》这样的电影,好像只能当主旋律商业宣传片来看。不论它在电影手段上多么用力和铺张,它的信息量都极其单薄,单薄到填不满一部影片的基本时长。于是这些信息只能不断重复,不仅重复,而且错乱。在错乱中重复,在重复中错乱。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英雄》(2002)


它的创意很明显是从一个比纸片还薄的概念出发的。类似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不一样的武侠片」 或者「我们要讲一个不一样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这样的抱负。「侠以武犯禁」,不冒犯秩序不叫武侠片,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反其道而行,来讲一个追求和平的故事呢?千百年来都在讲荆轲怎么刺秦的故事,那么我们能不能讲一个荆轲如何放弃刺秦的故事呢?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我猜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所谓的立意上的突破和升华是相当得意的。这个创意的实现方式是让刺客深入秦宫去跟秦王谈心,一边推心置腹一边警告威胁:你看凭我的本事弹指之间就能杀了你,但是我不杀你,我来只是想提醒一下你,将来一定要给我们大家做个好皇上啊啊啊!


而秦王的反应居然不是「什么人竟敢跑来教训寡人,拖出去砍了」,而是立刻感激涕零:寡人本意一直都是将来要做个好皇上的,现在总算有人理解相信寡人了呜呜呜!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请问这样的脑洞是什么水平?在政治上,是特别不知道自己是谁、而又总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的政治小清新水平。在叙事上,是起点中文网烂尾大纲文的水平,连故事的基本冲突都无法建立,只剩下说教。在电影思维上,是大饼脸对大饼脸的正反打,是影像上极其单调的面试场景。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在表演风格上,这个自我感动和语重心长的秦始皇,宛如朱军附体。而它的语言水平呢,像「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这样,我想一个靠谱一点的中学语文老师,心里都是非常不以为然的。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英雄》要表达的核心,就是这么个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体量其实连半个小时也撑不下来,剩下的时间是靠山寨版罗生门,把一个故事讲三遍凑成的。罗生门里无真相,每一个不可靠叙事里都藏着叙事人的一点私心。而这个山寨版的罗生门好像并不知道讲故事是要干什么。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出于商业目的,用爱情故事来保证商业片的流行度,虽然爱情故事显然跟这个政治说教背景是不搭的。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这些爱情故事又非常像是山寨版的《东邪西毒》,让梁朝伟和张曼玉复制了自己在《东邪西毒》里为情所苦的微表情。但是,王家卫的人物感情方式是内爆式的,内心戏再多,嘴上一个字也不说。《英雄》却要让他们嘶喊出来:「我知道你看见了,我故意让你看见的,我心里根本没有你!」「你心里只有天下!」「还有你!」不知道这两位演员在准备这些让人凌乱的台词时,心里都是什么感觉。


至于章子怡的角色,好像时刻都在歇斯底里,时刻都在莫名其妙地添乱。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这些拼凑的故事和凌乱的人物生硬得大概编剧们自己也不大相信,所以它的旁白一直在强行解释,通过强行解释建立表面的因果关系。该片里几乎所有的台词,都在忙于给画面做各种解释,这是为什么《英雄》看起来特别像宣传片或广告的原因。


艺术是既不能也不需要更不应该自我解释的,解释约等于信息单一的强买强卖,电影在艺术歧视链上高于广告,就是因为它理应比广告丰富和自由。而你有点解释能力也罢,你的解释都是「这个字的写法里含有剑法的最高境界,便是不杀,便是和平」之类的地摊糊弄装逼文学,让人情何以堪。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该片里被盛赞的功夫奇观,美而空洞,也就只能当广告来看。而且它对动作的核心展现方式,用慢动作展现快速度的方式,又明显是山寨《黑客帝国》里躲子弹的镜头,但是《黑客帝国》里的快是无需解说的,因为人人都知道子弹的速度有多快。《英雄》里缺乏这样的参考点,就需要不断有人来赞叹「好快的剑!」了,这就是山寨带来的负累。


如果说《英雄》在世界电影中还有一点无出其右的地方,要属它对格式化的展示和迷恋程度。它的时空是架空的,整个世界像被彻底格式化了一样干净和整齐,没有一点芜杂的现实感和烟火气,没有一个平民,除了几个符号般的角色外,所有人都变成了像素点。黑压压的秦兵如同可以复制的AI,应有尽有。这种美学选择,不知道张艺谋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更倾向于他是无意的,因为他其余的作品(不只是电影)都或多或少地显示了格式化倾向,说明他有一颗被格式化的脑袋。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英雄》里无名给秦始皇辩护的一个基本逻辑是,「一个人的痛苦和天下比便不再是痛苦」,为了天下这个理想和目的,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但请问,这是谁的理想和天下?一个普通人和这样的天下是什么关系?始皇帝之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事无巨细都要被格式化,纳入帝国秩序。于是这个无名,就首先被格式化了。


秦始皇作为格式化的始作俑者,多少都要为千百年后的张艺谋的这颗脑袋负点责。J. Hoberman说,《英雄》里有太多的《意志的胜利》的影子,但是《英雄》的丰富度是远远不如后者的。作为一部格式化美学模板电影,它比多数的世界电影都贫瘠得多。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正方

石可

张艺谋的使命意识与背锅悲剧


《英雄》作为电影不能称为伟大,但绝没有上映当时被批评地那样不堪。骂张艺谋曾经一度是中国知识阶层的时髦,反映着一个非常典型而奇特的症候群。长年的文化自卑造就大型精分双标现场。张艺谋常年遭到政治倾向相反的两方的左右夹攻。一边看了几眼三手后殖民理论,说张艺谋主要靠卖丑娱洋,一边说他歌颂大家长的不可战胜,而后在各种场合大摆人阵。这两种意见的荒唐无知与偏狭,现在也不用多说了。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常见的批评有三种,一,靠大明星大制作,走好莱坞路线,好莱坞该骂,张也该骂;二,画面美则美矣,故事太过简单而空洞;三,歌颂大一统,歌颂暴秦。张艺谋这一代的导演,内心充满使命感,做点什么都是为「中国电影」。世纪初共同的敌人教育派偃旗息鼓,电影界最大的争论当属工业-娱乐-商业派和美学主义艺术派之间的争论。张艺谋的转型是想要调和一下矛盾。


然而事实是,当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有效的电影商业体系运转起来之前,单独地谈论电影的艺术追求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没有发达的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作为基础,无论是为生民立命的左翼电影,还是美学主义的纯艺电影,事实上都没有血液的来源,偶然出现佳片,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现象。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九十年代之前的香港电影生态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商业大片再浅薄,再文化霸权,实际上和优秀的艺术电影是共生关系。没有工业体系带来的军事意识、创新意识和巨大的资源池塘,中国艺术电影也只能停留在秀才式文人对现代主义的遐想这个水平,只能在作坊里对抗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的超级巨兽,一边是房间里的大象,一边是强势外文化造就的审美失范。《英雄》开启了中国本土大片时代,从作坊制向当代电影生产体系迈进关键一步。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第二种批评,当时最为常见的比喻,《英雄》就是一个染坊。这话主要针对电影颜色的使用,我至少听过不下十人说「哈哈哈真土」。《英雄》出街,我曾经和一个朋友有过对话,此友嗤嗤而笑,我虚心求教,这电影差在哪里,答曰「土」。


问「土」在哪里,答曰这是从《红高梁》开始的一招鲜。说张从《红高梁》时期,一方面娱洋,一方面开染坊。娱洋一说,显然是虐杀,因为当时风行中国电影届的萨满风寻根风,也是同样一拨人讨论出来的,历史-文化-政治反思的良方,据说中国近代的问题,盖因为民族精神被「阉割」,要找回生殖力。或者要对付近代的礼崩乐坏,就要追古,中国影视界的先秦母题,就此而来。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土的体现是大色块,古龙-王家卫式诗意的表意和结构。那么问安东尼奥尼也是,黑泽明也是,算不算土?说那是国际大导演,那是风格化,说后者色调饱和度没那么高,而且剧情要深刻细腻的多,而《英雄》中的一对一是简单的图解式符号学运用。


问,为什么不可以算是简洁有效,既然此时说的是先秦?或者说王氏的虚饰扭捏,质大于文,怎么就不是「土」了呢?到底是「绚烂」还是「俗艳」,是「合式」还是「图解」,这倒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双标就失之孱头了。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骂「土」事实上是弥散在中国各艺术门类审美判定中的一个奇葩现象,现代主义的远东遗腹子们和走向一神教未遂的本地萨满义和团们各怀鬼胎的合谋。文化精英阶层对原创力毫无辨认的能力,只敢掉书袋,认出在西方已经得到辨认的现象,或者就是文化僵尸主义,因循而已,两者他都没有心啊!万氏兄弟生年也早,真是万幸。这让我想起朗朗遭到的嘲笑,大家都是呆逼,哪个敢跳出来有自己的表情?年轻一代这思想包袱就少很多,《英雄》2015年以后的评论就正常很多。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到文化的层次,中国本土美学,在当代条件下,实现难度极大,因为它根底中对失控的蔑视,所以实现很容易看起来降格,而在视觉转化方面,《英雄》神奇地做到了和胡金铨一个水准。


《英雄》的成就主要在电影-视觉语言上的创新,箭雨的几个镜头毋庸置疑不仅仅在中国这个窝里横的赛场具有原创性,引发后来的全球电影大量的模仿,除了功夫片,鲜有华语电影能够贡献出通用词汇。包括意念对敌在内的一系列镜头和段落,在油管上有无数粉丝模仿视频。


而因为复杂的历史建构,只要回望自身,不分青红皂白,就是「土」,对「土」过敏,对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受众过敏,求全责备,这是某特定阶层的精神症候,而且他们居然把这种过敏等同于自己获得了「诗意」的真谛,将之机制化,纳入到censorship体系。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从开埠到如今的反封建母题,催生出无数子题,其中一个是先秦母题。先秦就是中国的耶路撒冷膜拜。从内容上讲,《英雄》是先秦版的《有话好好说》。《英雄》被斥为给权力张目,这一点确实很难辩护,当时的主创人员估计也自觉不妥,所以有了一个精神胜利法的情节设定。说石头开悟成了仁君,原因是鸡蛋放了石头一码,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对暴力机器的美学化,包括后来的集体舞美学,也确实是恶趣味。但这是批判文学的经典难题,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再现大家长就是歌颂大家长吗?毕竟《黄金甲》贡献了「洗地」这个词(编辑按:该术语出处其实是周星驰的《功夫》)。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英雄》中秦王的具体表演,确实古龙化,但如果可以因为其中体现的价值批判文本,也就可以赞扬文本在再现的意义上揭示出这个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说《英雄》实为伥也,没有意义。关键在于那个近乎事实的刻板印象,中国没有悲剧,纵观中国的文艺,除了孤零零的《茶馆》和《呼兰河传》,确实没有太多经典意义上的悲剧。


张和黑泽明的区别在于,张作为一个有代表队意识的导演,使命感之一就是想要去填补空白达到悲剧成就,但又由于代表队意识,放不下各方面的「使命感」,放不下为中国社会当和事佬的现实目的,不能纯粹无法成就一个真正的悲剧,这可才真是电影作者的悲剧。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再者,你想弄个悲剧,你请示过秦王吗?甚至无法成为正剧,只能是班里团支书的板报,面对大象的精神胜利的一厢情愿。一个赵氏孤儿,在秦国长大,山也上了乡也下了钱也挣了,还真要你来我往的报仇?或者说,不杀秦王,并不是一个预测或者劝告,而是一个实行许久的共识。


好,如果把精神胜利法再推进一下,《V字仇杀队》很爽,但是美学上浅薄不浅薄?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鲜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这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纠结,也不单是《英雄》这一个电影的锅。


《英雄》是坏电影还是杰作?十八年后重新辩论


《英雄》杰出不杰出另说,张艺谋的杰出是毋庸置疑的。在彻底销声匿迹和恰饭哲学之间,选择存活,一定会付出黑化的代价。使命感促使他一定要每次多走一步。每走一步,就遭到来自各名校的各种二手理论代理人毫无逻辑的狙击,于是我们观察到一个残酷无比的蜕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秦王   英雄   目的   寡人   电影   山寨   先秦   使命感   杰作   美学   中国   悲剧   水平   艺术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