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文丨Ear


今天初四了,春节档该看的都看了,《你好,李焕英》高居本档期豆瓣评分的第一名,目前超过8分,口碑无疑将支撑它在春节档的长线战役中走得更远。这其实并不意外,本片之前在猫眼的「想看」数早就破了百万。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这才是贾玲第一次当导演,其实毋庸讳言,在很多人眼里,她之前可能「仅仅」是一个喜剧演员。


那就从她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舞台喜剧说起吧。作为喜剧演员的贾玲,如果要拿出一个她舞台表演生涯的代表作,我想也应该是小品《你好,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小品《你好,李焕英》


不同于大多数的先搞笑后煽情式喜中带泪套路作品,《你好,李焕英》小品的核心就是「真」,因为故事改编自贾玲因意外去世的母亲生平,完全由她的个人记忆支撑起故事的厚度。


贾玲想借由这个小品表达对母亲的追忆,同时也告诉母亲,自己现在是一个成功的喜剧演员,她能够给观众带去快乐——用观众的快乐,来掩护自己心中永久的遗憾。


当然,小品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从小品IP要摇身一变走上大银幕,还是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例如篇幅长度的差异,小品十几分钟的呈现和电影近两个小时的表达,肯定需要内容上的调整。扩充内容就需要丰富情节和细节,要想有更多的情节,就需要更多的人物,在人物和人物之间建立起联系。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表现形式上舞台的直给和电影的剪辑也有很大的差异,从剧本基底逻辑层面就要开始区分二者。尽管小品《你好,李焕英》已经是成型的优秀作品,但在剧本转化层面,电影版本仅仅保留了基本的人物关系,以及推动叙事发展的穿越情节。


也可以说,电影《你好,李焕英》从根本上实现了对小品的升级,呈现出了一个院线电影应该有的外观形式和叙事体量。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你好,李焕英》这种穿越形式放在电影里叫「重生喜剧」,我想大多数观众也并不陌生这种喜剧类型。重生喜剧可能也是最适合表达贾玲对母亲追忆的叙事策略,可以让人在故事里重活一次,切实体会到另一种人生。


重生喜剧的基本叙事策略也有两种:一种是选择了一条路,想知道另一条路会是什么样。另一种则是《你好,李焕英》这样,想要看清楚明白来时的路是什么样的。


穿越的形式在这类故事里,就是搭在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很多长辈的话可能大家耳朵都听到长茧,完全靠说教是没有办法让人服气的,只是置身其中去看,可能才能体会个中道理。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当然,重生喜剧在重生这一起始叙事动机外,喜剧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最为基础的叙事特征,也就是它的喜剧特征,利用穿越这一手法,建立出一个矛盾:一个知晓未来命运的人,落入了一个只有她是先知的时代。


其实乍一看这种设置还挺哲学的,有着深奥的道理。好像在未开化的时期,先知就是如此,被当作笑话、疯子。这也体现出喜剧内核中的忧伤,毕竟鲁迅先生说了,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人人都不信服先知的时代,先知就是无价值的。


而在重生喜剧里的先知,就是带来喜剧包袱的那个人。利用穿越的时差,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喜剧包袱。在当中配合年代特质,轻而易举就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时代感。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早就点明了,每个时代的人都怀旧,都认为过去的才是最好的。经历了这个时代的人,能从会心一笑里回味自己的青春。而从未领略过这个时代的人,也可以借由嬉笑感受到过去的纯真和美好。


要追溯贾玲的创作动机,其实非常简单。就像大部分处女作作品一样,它们都是来源于导演内心深处最强的一个情结。一个创作者首先要厘清自己的情感,才能跟这个世界达成共情。


对于贾玲来说,她心中最强的情结就是她对母亲的怀念。也可以说,贾玲对于母亲的真挚热爱完全支撑起了这部跨界导演处女作。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你好,李焕英》没有用什么高深的视听语言技巧,这一点倒和小品的舞台形式有点契合,它的情节、情感都是直给出来的,不带一点虚掩。镜头的设计就是为了情节服务,没有什么高深的符号学暗藏其中。


但这是这种贯穿在导演和主演两个身份间的纯粹的情感力量,制造出一种大于技法的沉浸式的体验。我认为这种力量,也不仅仅来自于贾玲对母亲情感的真,同时也和她本身的明星魅力相关。


明星学的发展历程本质上跟电影同龄,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舞台时期。但是借由现代媒体,明星的光环得以真正的全方面发散出来。《你好,李焕英》从小品到电影强大的感染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贾玲的明星形象。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贾玲自身的明星形象,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真挚」。因为她的喜剧故事往往和自身困境相关,一直以来依靠着自己的真去打动观众。因此,当她投入真情在一部电影作品里时,便激发出一种超脱的力量。银幕就像一个信号增大器,进一步放大了她「真」的渲染能力。


子女对于离去的父母的想念,是一种普世价值观,植根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不过从《你好,李焕英》里,我也看到了一点不同于普通两代情的逻辑设置。在《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里,有一句话讲透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理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很简单,就是父母对子女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为他们谋划、安排一个稳妥的未来。在日常生活里也的确是这样,父母希望子女按照他们的理念成长。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但在《你好,李焕英》里,刻意把母女的身份位置颠倒过来。贾玲觉得自己的母亲过得不够好,自己也不是一个争气的孩子,她重生了这一回,希望可以改变母亲的命运,让她过上自己心中觉得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母亲的想法恰恰不是这样,她反复念叨着「健康快乐就好。」


理解的错位在现实生活里,可能是两代矛盾的根本问题。当然大部分人的问题,不一定像电影里一样,徘徊在女儿眼里世俗的幸福和母亲眼里快乐的平凡之间。但是在两者打架到最后一刻,才赫然发现,其实母女对生活的理念最终有没有说服对方,说服了又有没有真的实现,都不重要。最宝贵的,是陪伴彼此的时间,只有珍惜了陪伴,彼此才难留遗憾。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内核从贾玲的个体记忆出发,借由真挚的情感唤起了观众潜意识中的共情。不少导演都爱拍自传性质的电影,不过这类作品大多数都喜欢用间离视角,把自己抽离出来,或者说就是把过去的自己当成另一个人,用现在的自己去考量过去,剖析自己来时的路。


《你好,李焕英》口碑冲天,之前真的低估了贾玲


贾玲这部自传性质的电影就完全相反,她没有向其中注入任何一丝抽离和冷静,甚至她就真的想留在那个时代,留在母亲身边——因为,这就是她本人的真实情绪。


在这一刻,所谓更高级的创作技法退位到二线,真诚本身成为最了不起的力量,也最终成就了这部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先知   你好   小品   口碑   喜剧   情节   观众   导演   舞台   形式   母亲   父母   情感   明星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