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1973年,许冠文跨界去了喜剧表演,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喜剧时代。

今天我们去翻阅香港电影史书籍,在喜剧界,能和许冠文齐名的只有周星驰,

大部分90后的观众应该是不太熟悉许冠文了。

许冠文的巅峰期差不多是从1971年到1991年,往后是星爷接下香港喜剧的旗帜。

香港喜剧的交接只用了3分钟的镜头,那是1991年徐克导演的《豪门夜宴》——

大时代的“凤尾”,开始衰落的“鸡头”。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周星驰接过香港喜剧旗帜后,一举开创了无厘头喜剧的时代。那会临近回归,港人倾向解构的狂欢,他们一头扎进了狂欢的广场,

1993年,《抢钱夫妻》香港上映,年度票房榜第十五名,但票房仅1873万元。

那一年,冠军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4017万,第二名是黄百鸣的《花田喜事》...

生活喜剧黯然失色, 一个时代,悄然落幕了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离开前,许冠文把《抢钱夫妻》送给了热爱电影的影迷。

电影剧本源自1976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电视台风云】——许冠文拿到电影剧本后,

他一改西方电影的沉重,这是经典的许冠文生活喜剧电影:一个完全的东方式的故事。

东方价值观和世界观里,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蒋有为(许冠文饰演)是电视台的资深播报员,家里的顶梁柱。

电影的开头也没什么很特别的事情,无疑是借几个镜头,勾勒了一些家庭吃早饭,夫妻拌嘴,三个孩子的言行,温馨但又真实的细节。

但越是温馨,越在后边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去摧毁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甜蜜与和谐的场面。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危机来了,蒋有为在一次直播失误后,被领导约谈,他只有自动降薪才能保留职位。

然而这个时候他的体检报告也出来了,癌症,晚期,生命只剩下了三个月。

电影的故事变得沉重起来。蒋有为不愿相信这个现实,他倚着墙角瘫了下去。

他接连跑了好几家医院重新检查,最终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他原本想着告诉妻子自己患癌这事,但没想到家里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妻子那会心脏病发作,蒋有为便没再说什么,他怕说出来,妻子的心脏病又发作了,到时候还给原本就面临危机的家庭雪上加霜。

他决定在离开前做点什么,但他又能做什么呢?无疑就是写一些稿子,半夜跑新闻现场,多赚点钱留给家人罢了。

于是,一个电话,蒋有为就跑去了新闻现场,那是警方对通缉犯的一次抓捕行动,他为了能够获得一手的新闻素材,扛着机器就跑进了现场。

蒋有为的闯入把通缉犯吓了跳大的,但更令通缉犯没想到的是,蒋有为机缘巧合之下,直接攻击通缉犯的“下三路”,直接把通缉犯给打倒了。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抓捕现场打到了十大通缉犯,这事要是传出去警方的面子往哪里搁,警队的士气都没了,甚至笑他们:“如果你想做英雄,恐怕没有人会知道。”

警方矢口否认蒋有为的功劳,但没想到蒋有为带进去的摄影机记录了案发现场的一切,在面对警队的否定下,他决定把事实公之于众。

那是直播节目,几乎是打了整个香港警队的脸,电视台的高层受到了上面的压力,保险公司把癌症报告也发给了电视台的总管。

总管在上面的指示下,决定把蒋有为开除,但没想到,香港观众很喜欢他。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和钱过不去。电视机想把他患癌的事情曝光,把他包装成一个只说真话的播报员,蒋有为的“英雄事迹”是最好的收视率保障。

前一秒,开除自己的公司,现在转头,要把自己给签回去。这事搁谁,谁也受不了,但没有人和钱过意不去,更何况蒋有为是个要死的人了。

面对电视台的高薪诱惑,蒋有为答应了,他当然知道电视台的算盘,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算盘,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想留一笔钱给家人。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事告诉妻子,但是看妻子因患癌的事情哭的伤心欲绝,他绝对骗自己说,医院拿错了报告,不如将错就错,好好赚一笔。

妻子不同意:「这不就是抢钱吗?」

蒋有为:「这世界上哪有所谓抢钱不抢钱的?全世界都在抢钱的啦。那些歌星说:“我不唱了”,转个头,他们又出来再唱了;那些明星说:“我不脱”,转身立刻脱光光;美国总统也是:“我不加税”,一选到之后立刻加税;这个世界大家都在抢钱,有什么所谓的」

妻子:「不过他们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许冠文:「身不由己他们的头?身不由己。我们才是身不由己啊,我们要嫁女儿办嫁妆,儿子读书要钱,装修啦,买车啦,钱从哪里来啊?我们才是身不由己啊,我们要搏一搏的嘛」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蒋有为开始刘自己的死亡播报:他对全香港大小的新闻发声,平时避讳的话题他全部痛快的说出来,仿佛他成为了公平与正义的代言人。

他甚至成为了警方的特别谈判专家,救下了不少那些试图轻生的年轻人们,电影公司和广告公司也纷纷找上门来,找他合作拍电影拍广告。

甚至你能够想象到的是保险公司和商业公司抢着送钱,送服务,他们的目的都很明确,他们需要蒋有为作为自己营销宣传的噱头。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蒋有为自己也很明白,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当然他跟那些其他的资本大鳄不同的是,蒋有为没有骗人,他说自己得癌症说真的,他播报的新闻是真的,他救下来的人也是真的。

从头到尾,他就是想离开前给家里人留一笔乐观的财富的同时,也不愿让家里人过多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撞见真相的,是他的大女儿。

她在床底下看到了父亲的x光,而就在看见真相前,大女儿还在因为结婚的事情在和父亲冷战。父亲并不愿意她跟一个搞音乐的人结婚。

拍婚纱照的那天,父亲还是赶来了,大女儿感动,她问「Daddy啊,是不是我不结婚你会开心点啊,我讲真的。」

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傻女儿,你长大了,你一定要结婚的啊。我们再去照张相。」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大女儿拉住他「Daddy啊,我看到X光了」

听完这句话,蒋有为下意识地扭过头去,想转身离开,女儿拉住了他的手

「别哭,我想要你开心」

「爸爸,我想你在我身边」

「我一定会在你身边的,来啊,笑啦,我们照相」


这场戏过后,蒋有为开始了向身边的人道别——


那天下午,她跟小女儿告别,送了她一辆单车,告诉她,爸爸以后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我可不可以打IDD(国际直拨电话)给你啊」

「嗯,可以。不过IDD那么贵,你不要打了,知道吗」

「最多我把单车卖给肥妹,我就有钱打IDD给你了」

「嗯,不过还是不要了。IDD好贵的,不要打了。你想什么,爸爸都知道的。你不用打电话给我我都知道的。你明不明白我说什么啊」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告别完后,他穿上了自己第一次播报新闻的旧西装,向所有观众告别。

这是一段长达三分钟的““last tango”——

我在这儿播了十几年新闻了,我怎么能肯定这些东西呢?我说了十几年巴黎,铁塔我没有去过,这是否存在呢?它会不会生锈?倒塌了没有?....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可以肯定的,连我自己都不敢肯定的东西,我在新闻里说给你们听了,你们就信了啊.....

电视台播什么我们看什么,报纸写什么我们就信什么,偶像穿些什么我们就穿什么,那些广告说什么好吃我们就买什么......你们有脑子的啊。不能光靠眼睛和耳朵,要用脑子思考。」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这是许冠文的生活喜剧电影,这是东方式的家庭故事。许冠文没有让这段讽刺的低沉延续下去,故事的最后,是他走进医院,那是他预约5点的手术。

手术有没有成功,电影没有交代,只是手术室外嘈杂的媒体还在,他们还在等待着播报,播报着蒋有为手术成功又或是失败的新闻。

医生走进手术室前,把蒋有为留下的纸条交给妻子,女儿问,爸爸写了什么,妻子掩面说,没写什么,爸爸说,好爱我们。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这是1993年的电影,就像我前边说的那样,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属于许冠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会已经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的时代。

许冠文黯然失色,在拍完《抢钱夫妻》后,又拍了几部不痛不痒的作品,随后便淡出了香港电影银幕,时代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舞台。

但即便如此,这部《抢钱夫妻实放到今天来看,依旧很棒,内容的讽刺和故事的写实让人悲愤也让人动容,繁华落尽见真淳,伟大的喜剧也总是熔铸悲喜于一炉。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在这部电影里边,我们能够看到的是——

30年前的香港电影,对媒体追逐流量,欺骗大众的讽刺看到许冠文对香港拜金主义的预言。

但是似乎30年后的今天,一切都没有任何改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香港人群的躁动和非理性,在当下的中国香港人群中仍然有迹可循。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我甚至有些悲观,我并不觉得我们当下的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

以至于在今天的中国电影中,甚至连批评都是在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现实而现实。

我很喜欢《抢钱夫妻》不是因为它多么前卫,多有深度,多么敢拍,

我喜欢《抢钱夫妻》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为了家庭奔波忙碌的中年男人,一个患有绝症却坚强乐观的父亲。

生命无常,唯爱是永恒的。

28年前,港片对社会的讽刺,28年后,依旧有警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通缉犯   香港   身不由己   香港电影   喜剧   年后   妻子   爸爸   年前   父亲   女儿   夫妻   作用   电视台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