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近日,又一经典IP重启,《霹雳娇娃》再度归来。

但相对于千禧年的《霹雳娇娃》来说,新版的有点不尽人意。

票房上,国内上映三天,不到5千万,周末的单日票房已不足千万,要知道,千禧年那版可是壕卷7亿人民币。

口碑上,IMDb仅4.4分,豆瓣6.1分,及格线上下,相较于千禧年那版的IMDb5.5分、豆瓣6.8,分,看上去差距也不是很大。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坦诚来说,新版的《霹雳娇娃》是一部规规矩矩的合格线水平的爆米花电影。

何谓爆米花电影?

好看没营养,劲爆不费脑。不用探究它的剧情,不用考证它的逻辑,看完也不用回味。

为什么说新版的《霹雳娇娃》,是合格的爆米花电影?

首先该有的都有了——养眼的美女、鲜明的人设、到位的打斗、惊艳的场面。

其次,电影中还算合理的剧情反转、故事高潮的安排让电影增色不少。

最后,是历代《霹雳娇娃》区分于其他好莱坞大片的所独有的优势:从女性视角出发、让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可为什么作为曾经一腿劈开好莱坞、在好莱坞中独树一帜的《霹雳娇娃》,这一次显得有些不够“霹雳”?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不得不提的《霹雳娇娃》前作

《霹雳娇娃》最先源自于ABC电视台播放的美剧《查理的天使》,也就是影片的英文直译名字《Charlie's Angels》。这个IP诞生于1976年,因为其具有强烈的女权色彩、以及惊艳的场面,让其成为当时美国最火热的电视剧系列,打破了男性统治的娱乐市场。

随后在2000年,影版的《霹雳娇娃》顺势诞生,凭借着与剧版《查理的天使》一脉相承的动作女星+热辣香艳的感官刺激+独有的浓厚的女权色彩,刚好又遇到《黑客帝国》引发的中国功夫热潮,请来“袁家班”的袁祥仁做动作指导,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霹雳娇娃》一炮而红。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虽然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一些桥段也比较生硬,但凭借着三位火辣又配合默契的天使,《霹雳娇娃》硬是在荷尔蒙泛滥、男性功夫影星当道的好莱坞强势突围、独树一帜。

欧美的媒体甚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部很荒谬的电影,但通过不懈的努力,设法以很高的品质对其中的荒谬进行了补偿。”

所以,千禧年的《霹雳娇娃》可以说是过火的刺激和癫狂所带来的极致化的娱乐,这让《霹雳娇娃》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标签的同时,也让后世的无数追随者明白,《霹雳娇娃》的成功,是不可能复制的。因为其浓烈的女权意识和美女演员的模式,让女权流于表面,也让观众的审美迅速疲劳。

新版《霹雳娇娃》的惊喜

作为经典IP的延续,新版《霹雳娇娃》没有坐吃山空、一味啃老本,它在继承前作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在另辟蹊径,以展现它的诚意。

一脉相承的,比如系列的经典对白“早安,天使们”和“早安,查理”,三个女性天使听命于私人侦探社老板查理,调查各类案件的人物设定。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另辟蹊径的,比如摒弃了以往女星不占优势的功夫,更多的是枪战、飙车等戏份。同时,电影也将查理的业务扩展到全球,以便天使们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电影的主要剧情是,新一代天使萨拜娜(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与简(埃拉·巴林斯卡),和她们的助手博斯利(伊丽莎白·班克斯)接到了客户埃琳娜(娜奥米·斯科特)委托的业务。缘由是埃琳娜发现她任职公司研发的全新科技产品有着巨大安全隐患,所以她委托天使们阻止产品流向市场。

影片一开始,就用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新一代天使们的工作方式。

为了保护埃琳娜,萨拜娜和简与神秘杀手上演了惊心动魄的飙车枪战戏码。双方在德国城市汉堡的街头大战数个回合,火药味十足,其中的枪林弹雨以及各种极限飞车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硬核的场面、花样繁多的武器,每一样都是在告诉观众,看新版《霹雳娇娃》,一定要摒弃其以往的政治正确的思维定势。因为其“坏女孩”暴揍臭男人的设定,本来就是让人“去油解腻”的。

另外,天使2.0也不得不说一下。

首先是C位担当,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演的萨拜娜。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因为其在团队中,经常需要扮演诱饵、潜伏、卧底等角色,所以作为天使三姐妹中的“特种武器”,鬼马神经、性感尤物、阳光运动每一种风格都得hold住,傻白甜少女、热辣女郎、英姿飒爽的赛马选手,每一个角色都信手拈来,打起架来像疯子,聊起天来像话痨、还喜欢美女。

同时,小K饰演的萨拜娜还被赋予了幽默的性格,所以在电影中的很多时候,她还要负责成为电影的搞笑担当。比如谈起自己婚礼上发生的枪战,她最感慨的是,“还好我枪法够好”。

其次是天使中的战斗主力,埃拉·巴林斯卡饰演的简。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1米78的超模身材,以及完美的腰身比例,让人眼前一亮。

相比于萨拜娜,简更加专业,也更喜欢单打独斗。她精通枪械与搏击,是三人中绝对的战斗主力。所以她静时,不苟言笑但双眼凌厉;动时,动作迅速爆发力强。

影片中,拥有超模身材的她贡献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打戏桥段,动作处理得干净利落。

最后是菜鸟天使,娜奥米·斯科特饰演的埃琳娜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埃琳娜是个学艺不精、手艺不高的程序员,在片中的任务是带着观众认识新的天使世界,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出糗、提供笑料。

在影片中,斯科特展现了不亚于她演唱功力的搞笑能力,十分圈粉。

所以,仅从电影本身来看,新版的《霹雳娇娃》给了观众一个惊喜。

无法忽视的女性意识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曾经让《霹雳娇娃》与同类好莱坞影片区分开来的“女性意识”,正是新版《霹雳娇娃》最让人诟病的地方。

在导演伊丽莎白·班克斯看来,女性电影不是专门只拍给女性观众看的作品,而应该是只有女性才能拍出来的那种作品。这样的作品,是从女性的视角和立场出发来完成的,而不是创作出一个男性的故事,然后将角色的性别更改为女性。

所以她选择了具有强烈“女性意识”基因的《霹雳娇娃》。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但伊丽莎白有不满足于前作简单粗暴地展示所谓的女权意识,她想采取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在电影中体现在,其摒弃了以往的固定模式:艳丽、百变、飒爽,三个天使整齐划一。

在新版中,三个天使明显的风格迥异。

正如伊丽莎白所言:“我只想在电影中以更加真实的方式表现出女性的力量,并强调女性之间互相协作的重要性,由此来引导女性观众看到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展现这种可能性,天使们所服务的“汤森德事务所”变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超大型女性特工组织。电影中天使们通过中间人进行联系的方式,可以让人联想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女孩,都是在等待“中间人”唤醒的天使。

而唤醒的天使,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为了打败男性?

都不是。

只是为了证明我存在。

霹雳娇娃,为何“娇娃”依旧在,却不见了“霹雳”?

伊丽莎白的野心是有的,不甘于只拍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所以她想要讲“女性意识”,但偏偏在呈现这种意识的时候,并没有做好。

比如天使们依旧需要依靠展现其性感、艳丽来吸引眼球,依旧需要依靠不停地换装来表现其能力。

比如为了强调“女性意识”,而把片中的男性刻画的过于无脑

而“女性意识”,并不是反抗或者投机。恰恰相反,在于平等。强调“女性意识”在于思考和理性,而不是通过刻板印象来突出对比。

正如我们痛恨抗日神剧一样,我们需要看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但这种英雄绝对不是建立在弱智化敌人的基础之上。


《霹雳娇娃》,何为霹雳?

指的是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发生的强烈冲突。

当年的《霹雳娇娃》确实足够“霹雳”,但可惜的是,现在“娇娃”依旧在,“霹雳”却少了一点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娇娃   斯科特   巴林   霹雳   伊丽莎白   好莱坞   女权   爆米花   新版   观众   男性   意识   天使   女性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