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疼痛的全身筋结点

一.颈椎病—锥动脉型(头痛. 头昏.嗜睡)


治疗点:1. 下项线筋结点

2. 颈1横突筋结点

3. 颈234567脊突旁筋结点


二 .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肩型(颈肩臂痛手麻)


治疗点:1.颈234567胸1脊突旁筋结点

2. 颈7横突尖筋结点


三. 颈椎病―斜角肌综合征型


1病理:a. 动脉受压

b.臂丛神经受压

c. 迷走神经受压

2症状:a. 颈肩抽动与不安

b. 肩部千斤重感, 不能耐受衣之压力

 c. 肩胛骨内侧发热发酸发痛发胀

 d臂手疼痛肿胀麻木针刺感烧灼感

c. 前臂与手无力

  f上举困难费力

g. 心慌胸闷胸痛心绞痛

h. 失眠易激怒沮丧

 i. 半边躯体感乏力畏寒怕冷

  j. 恶心,咳嗽时头晕

k. 幻肢痛

3治疗位点:1. 颈1横突筋结点

2. 颈234567脊突旁筋结点

3. 胸锁关节内下缘筋结点

4. 颈34横突旁筋结点


四、肩周炎


治疗位点1. 喙突筋结点

2. 小结节筋结点

3. 大结节筋结点

4. 盂下结节筋结点

5. 肩胛骨内上角筋结点

6. 斜角肌治疗点(见三)


五、网球肘


治疗点1. 肱骨外上髁筋结点

2. 桡骨茎突筋结点

3. 肱二头肌筋结点

4. 肱三头肌筋结点


六. 拇指腱鞘炎


治疗点:1.腕横韧带筋结点

 2. 拇长屈肌肌腹

3. 该腱鞘子骨上方筋结点


七. 腕管综合征


症状:1. 至少三个以上手指麻木

2. 手指掌心疼痛感针刺感, 晨僵

3. 拇指笨掘无力,持物易脱落

4. 两拇指对比, 患侧不灵活

5.屈腕试验阳性

治疗点:1. 腕横韧带筋结点

2.针(0.6mm)具腕管减压


八. 落枕


治疗点1. 斜角肌筋结点

2. 斜方肌筋结点


九. 面神经炎、面肌痉挛


治疗点1. 颈1横突筋结点

2.颈234567脊突旁筋结点

3. 针刺后溪穴


十.腰痛,腿不痛


常见病名1. 急性腰扭伤

2. 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退行变。腰椎压缩性骨折

3. 腰3横突综合征

4. 腹外斜肌劳损

5. 腰椎间盘突岀症

治疗点:1. 腰234脊突旁筋结点

2. 腰4横突筋膜筋结点

3.髂前上棘筋结点

4.十二肋筋结 点


十一. 慢性腰臀腿(包括腹股沟)趾痛、麻、无力、酸胀、巴筋感 、抽动感、肌萎缩


常见病名:1. 腰椎间盘突岀症

2.腰椎滑脱

3.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退行变

4. 梨状肌综合征

5. 髂翼外三肌劳损

6. 慢性臀上皮神经炎.

7.髂胫束劳损

治疗理念:重点1.重建腰椎力学平衡、2.恢复腰椎生理曲度、3.解除血管及神经根、神经干、神经支受压4. 适度运动与锻炼5避免.不良体位与姿式

治疗点:1. 腰12345脊突旁筋结点

2. 腰4横突筋膜筋结点

3. 骶髂关节、髂后上棘处筋结点

4. 大转子尖周围筋结点

5. 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股方肌挛缩(发紧)肌纤维

6. 髂胫束中点筋结点

7. 臀肌粗隆筋结点

8坐骨结节筋结点

9. 胫骨前肌筋结点


十二. 股外侧皮神经炎


治疗点:腹股沟韧带上方索条


十三.臀上皮神经炎


症状:1,急性期有剧列疼痛、腰腿活动受限需双手扶它物方可翻身起坐。多见于车祸或运动训练

   2. 慢性期臀上部酸胀或刺痛,可放射至大腿后侧但不过膝,腰痛可有可无、有者亦轻,

   3. 该神经髂嵴出口处可触及索条、筋结

   4. 慢性期可因日常小动作诱发,如晒衣服、咳嗽、打喷嚏、转身等

治疗点:1.急牲性期在髂嵴缘手法或刺血拔罐

    2.慢性期治疗点:

    1.腰2345脊突旁筋结点

2.髂嵴缘、髂后上棘处筋结点

    3. 同侧骶髂关节筋结点

    4. 腹外斜肌髂前上棘处筋结点


十四. 膝关节痛


(一) 膝关节传导痛

  1. 内侧痈

   a髂胫束劳损

   b内收肌劳损

   c缝匹肌损伤

   d腰椎间盘突岀症

   治疗点:对应肌肉筋结点

  2. 外侧痈

   a.髂胫束

   b. 股二头肌劳损

   c. 内收肌劳损

   治疗点:对应肌肉筋结点

  3. 后侧痈

   a股二头肌劳损

   b半腱半膜肌劳损

   治疗点:对应肌肉筋结点

  4. 前面痛

   无传导痛

 (二)膝关节自身疾病

   a内外侧附韧带损伤

   b骨性关节炎

   c髌骨软化症

   d髌下脂肪垫劳损

   e关节滑膜炎积液

   f腘窝囊肿

   治疗方法:

1. 关节腔长效止镇痛液美兰0.2ml,,, 2%利多卡因2ml,,,祖师麻4ml,,, 玻玏酸钠一支

   2. 如意金黄散外敷

   3. 大力神发泡疗法

   4. 消痔灵关节内注

   5. 按筋结点治疗


十五:踝关节扭伤


  1. 针刺踝痛点

2.正骨手法

3. 大黄姜黄枳子处敷


十六:足跟痛


治疗方法:外膝眼/颈67筋结点,


十七. 砪外翻


理论: 砪长伸肌,砪短伸肌缩短致第一跖骨头内斜,

治疗: 足背d1骨间肌3寸毫针刺


“筋结点”松解术及针刀治疗特点

“筋结点”松解术,是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针刀整体松解相关的弓弦结合部及弦的应力异常点的粘连和瘢痕,使筋结点松解,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刀器械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融合,因此,在治疗中既发挥针刺作用,又能发挥手术刀的作用。临床常用汉章针刀Ⅰ型4号,一方面通过“筋结点”的松解剥离;另一方面,其针身直径1mm,针刺刺激强、效果好,通过针体对局部的提插以调阴阳、通经络、活气血。

引发疼痛的全身筋结点


治疗方法

(1)局部麻醉。以10mL无菌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mL、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1mg、0.9%氯化钠注射液2mL混合药液备用(每施术处约1mL)。

(2)定点。面肌痉挛患者筋结点多在面部痉挛中心附近。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右手拇指触摸患侧紧张肌肉,当手下感觉有细小米粒样硬结或头发丝状韧性条索即为筋结点,予以标记。


(3)针刀治疗。定点处常规消毒并局部麻醉后,按针刀四步进针规程,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垂直刺入结节点0.5cm左右,针下感觉微有阻滞感,纵行疏剥2~3刀,当感觉针下松利、阻滞感消失时即出针术毕。一般筋结点不止1个,往往有数个呈细网状联结,不宜一次松解多点,以每周治疗1次,每次松解3个筋结点为宜。

引发疼痛的全身筋结点


典型病例

项某,男性,32岁,2008年6月初诊。主诉右侧面肌阵发性抽动。其曾因幼儿时常做鬼脸而诱发面神经兴奋性过高所致,精神紧张发作更为严重。发病以来,虽经中西医多次治疗仍时发时止。查体:患者痛苦表情,精神紧张,其右下半部面肌抽搐,尤以右口角抽搐较多,右眼轮匝肌抽搐不明显,情绪稍波动及开口说话时容易诱发,间歇时如常人。就诊时综观患者中医发病机理,及针刀医学软组织病理变化特点,利用针刀医学网眼理论,按针刀四步进针规程,治疗时针下有明显阻滞感,治疗后结节明显变软,针下松利感,患者立刻感觉较前明显舒适,痉挛处有明显松快感,后继续针刀松解筋结点治疗16次,基本痊愈。


讨论

针刀医学理论认为,HFS主要由于面部动态弓弦力学系统的弦即面部诸肌肉在各种原因影响下,使局部弓弦结合部形成瘢痕、粘连和挛缩,导致力平衡失调,从而出现面部肌肉阵发性异常抽掣。针刀疗法既能松解粘连及瘢痕组织,疏通阻滞,又能机械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同时提高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使炎性物质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很快吸收、消散,减轻血管对神经组织的卡压,消除某些刺激源,进一步降低面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巩固疗效。中医学认为HFS属“痉风”范畴。《素问·阴阳至真要大论》曰“风胜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本病多由肝风内动所致,面肌痉挛又称“肉瞤”,“瞤”即指“目动”也,而此症常初发于眼轮匝肌,“肝开窍于目”,“肝主筋”,且中医学称此证为“筋惕”、“筋急”等,且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手触摸和针下探查,结合患者感觉,证得患部确有细小的经筋出现病态。通过针刀“筋结点”松解术,筋松则肝舒,肝舒则风平,痉挛则得以平复。《素问·调经论》曰“病在筋,调之筋”。由于筋结之处即为气血阻滞之所,松筋解结,结解则通,通则气血流输畅利,达到不痛、不痉、不动的目的。针刀“筋结点”松解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作揖]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结点   利多   神经炎   斜角   素问   瘢痕   腰椎   韧带   针刺   综合征   关节   局部   肌肉   患者   疼痛   全身   神经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