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有时需要隔岸观火,能不用药就先不用药

中医治病,有时也会用到“隔岸观火”,例如有些疾病不用药即可自愈。“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最好不用。

中医治疗,有时需要隔岸观火,能不用药就先不用药

日常中常见到咳嗽、呕吐、泻痢等症状,有时这些症状是机体正气奋起抗邪、驱邪外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所以不能够盲目地进行治疗。

如果不明白这些,一直频繁地用药,机体的抗邪能力就会被抑制而下降,这时候病情不仅不会有所好转,反而还会下降。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静观其变,隔岸观火的措施,等到正气驱除邪气以后,就可以等待疾病的治愈。例如我们平常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就会导致腹泻、呕吐等现象出现,等到吐完以后,身体就会感觉舒服一点,其实这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患病以后,可以观察一下,不要马上就去服药,但是也要根据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要这么做。

《伤寒论》中有这样的病例,某患者为太阳伤寒表实证,体内阳气受郁,郁而化热,热伤血络,结果流出鼻血。但流鼻血使得外邪可泄,病就好了。所以,看到流鼻血不必慌张,只要之后脉象平和、没有不适症状,可不用止血。有一些患者因为体内有痈脓而发生呕吐,这时无需止吐,“脓尽自愈”。这是因为呕吐是排脓的途径之一,故不可治呕,只需“隔岸观火”,甚至可以“煽风点火”,即使用一些消痈排脓的方药,增加将病邪驱除的力量。

中医治疗,有时需要隔岸观火,能不用药就先不用药

当然,“隔岸观火”也并非单纯地“坐观”。实施这一计策的目的,不在于“观火”,而在于等待谋利的最佳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出击,以取得最后胜利。治疗疾病时,有时也须如此。例如外科痈疡的患者,初期热毒炽盛,脓未酿成,可仅用消毒消肿法,限制毒邪扩散。中期疮疡酿脓成熟后,再切开排脓,变“保守治疗”为“根除疗法”。如果早期脓尚未成熟时,过于心急而行排脓术,势必造成毒邪扩散,则引火烧身,彼岸之火蔓延,疾病恶化难愈。

但是这种隔岸观火的治疗方式也是有前提的,前提条件就是以正气为前提。只有正气盛,才能够有效地去除邪气。所以对于隔岸观火的治疗方法不能够理解为对疾病不采取任何的措施。首先就要扶助正气,使正气旺盛,也是隔岸观火使用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因为 只有自身的免疫力强了,才能够帮助抵抗外来的邪气,才能够隔岸观火,等待疾病的痊愈。#哆咖医生超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隔岸观火   炽盛   脉象   伤寒论   邪气   正气   机体   症状   体内   患者   这时候   前提   成熟   措施   疾病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