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8个特征自测是否为高危人群

曾经以为糖尿病离我们很远,直到患上才追悔莫及。没错,糖尿病是继高血压之后,又一个把魔爪从老年人伸向年轻人的慢性病。

关于它,大家知道多少?一旦得了就要长期吃药、无法彻底治愈?还有一个特点,说出来可能吓你一跳,那就是糖尿病还会“传染”

What?真的假的?我会被传染吗?且听林药师慢慢跟你分解。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8个特征自测是否为高危人群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这个很多人都知道,然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也可能将糖尿病传给另一人。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证明,配偶之间一些相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瑞典的科学家也曾经做过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2~3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一家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相似,不良习惯相互影响,就可能会出现相同的健康问题。

所以当家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后,其他人更应该多关注自身的血糖状态。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那话又说回来了,好好的人怎么就得了糖尿病呢?


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胰岛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利用产生障碍时,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的代谢就会发生紊乱,这就是糖尿病。高血糖是它的主要标志。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8个特征自测是否为高危人群

糖尿病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其中1型糖尿病较为少见,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


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主要病因是不良生活方式。


据统计,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3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50%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然而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招”。


糖尿病“年轻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当代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每一次熬夜追剧,通宵加班,每一次抽烟喝酒、炸鸡烧烤,都把自己一步步推进糖尿病的圈套。


8个因素判断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


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但诊断率仅有30~40%,即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及时发现,提早干预,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了,下面8个因素,只要具备一个,就说明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定期体检,关注血糖水平哦。


• 年龄≥40岁;

• 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在18.5-24之间为正常体重,在24-27.9之间时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8个特征自测是否为高危人群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

• 有久坐的生活方式;

• 糖尿病家族史;

• 妊娠糖尿病史;

• 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注意!这些是得了糖尿病的表现


得了糖尿病,尿液真的是甜的吗?这个疑问相信困扰了不少人,毕竟没有人敢去尝一尝

但从理论上讲,血糖高,肾脏排糖比较多,小便里面含糖量就会比较高。所以尿常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糖尿病的严重情况。

除此之外,患上糖尿病还可能出现下面这些表现:


1、“三多一少”

吃得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少这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主要和血液里的血糖浓度有关。


2、持续疲劳感

吃下去食物没有被充分分解或被细胞利用,机体没有得到足够的能量,就会感觉疲劳。


3、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血糖异常时也会影响精神状态,高血糖还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状,例如感觉疲累,不想工作和外出,只想睡觉。


4、视物模糊

在糖尿病早期,葡萄糖会在眼睛积聚,眼睛会短时间不能聚焦。


5、伤口愈合慢

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身体的自愈能力也会减弱。


6、双脚发麻

血糖浓度高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双脚麻木。


同时,很多早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较轻,随着疾病的发展,就会出现很多更严重的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糖尿病是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目前已知的并发症就达到了100多种。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治疗方式主要通过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来达到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那么如何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呢?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多加注意,就能让它远离你。


1、健康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尽量少吃三高食物和加工食物。提倡用粗粮代替精制粮,如燕麦片、荞麦面、莜麦面、玉米面等。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8个特征自测是否为高危人群


2、适当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补充铬对胰岛功能恢复有利,铬含量高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蘑菇、啤酒等;锌有稳定胰岛素结构的作用,并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有关,要注意补锌。


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维生素A等。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制剂。


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还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便秘的作用。


3、动起来

每周保证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上下班可以选择骑车,在家可以跳绳。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8个特征自测是否为高危人群

4、及时减重

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果你超重了,一定要及时减重,将BMI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


5、定期体检

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空腹检查血糖,留意医生的建议。


6、规律生活

三餐和作息都要规律,戒烟限酒,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糖尿病   糖尿   胰岛素   高血压   生活方式   并发症   血糖   肥胖   维生素   糖尿病患者   症状   体重   人群   特征   食物   不良   因素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