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钩藤

中药古今研究:钩藤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小儿寒热,惊痫。”

2.《本草便读》:“入肝经以凉血祛风,退热疗惊,久煎无力;味甘寒而除邪定搐,治昏止眩,暂服为宜。”

3.《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4.《本草乘雅半偈》:“甘微寒,无毒。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5.《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6.《本草撮要》:“味甘苦,入足厥阴经,功专息风降火,得甘草治痫疾,得紫草发斑疹,久煎无力。”

7.《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8.《本草分经》:“甘微苦微寒,除心热,主肝风相火之病,风静火息则惊痫眩晕斑疹诸症自平,祛风而不燥,中和之品,久煎则无力。”

9.《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10.《本草害利》:“甘寒,舒筋,除眩晕,心热、烦躁,下气宽中,治小儿惊痫、客忤胎风,祛肝风而不燥,庶几和中。今去梗,纯用钩,功加倍。”

11.《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12.《本草蒙筌》:“专医稚幼,不理别科。寒热惊痫,手足螈 者急觅,胎风客忤、口眼抽搐者宜求。”

13.《本草新编》:“钩藤,味甘、苦,气微寒,无毒。入肝经。治寒热惊痫,手足瘛疭 ,胎风客忤,口眼抽搐。”

14.《本草易读》:“甘,苦,微寒,无毒。手足厥阴药也。除心热,平肝风。治大人头旋目眩,疗小儿惊痫寒热。发斑疹而止内钓,除客忤而息胎风。”

中药古今研究:钩藤

15.《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十二经。主小儿寒热,诸种惊痫,胎风客忤,热壅夜啼。”

16.《药笼小品》:“甘苦微寒。除心热,平肝风,舒筋除眩。治小儿惊啼瘛疭伸缩不已,俗谓之搐搦。”

17.《冯氏锦囊秘录》:“钩藤,主舒筋除眩,下气宽中,寒热惊痫,手足瘛疭 ,胎风客忤,口眼抽掣。”

18.《顾松园医镜》:“平肝风,除心热,治头目眩晕,疗小儿惊痫,祛肝风而不燥。幼科珍之,用治寒热惊啼螈 诸疾。”

19.《中华本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20.《中药大辞典》:“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21.《玉楸药解》:“味甘,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泻湿清风,止惊安悸,治木郁筋惕、惊悸瘈疭。”

22.《饮片新参》:“苦涩平。平肝,泄脑热,治头晕,定惊搐。”

23.《药性歌括四百味》:“钩藤微寒,疗儿惊痫。手足瘛瘲,抽搐口眼。”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常春藤苷元,还含钩藤苷元、槲皮素、槲皮苷等。

2.作用:本品有抗癫痫、镇静、抗精神依赖、降血压、抗脑缺血等作用。

3.药理: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并能制止实验动物癫痫反应的发生;但无明显催眠作用。钩藤碱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煎煮超过20分钟以上,降压效果降低,故不宜久煎。

4.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据100余例的观察,服药后多数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其头晕、头痛、心慌等自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

中药古今研究:钩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惊风   日华   本草   熄风   斑疹   寒热   药性   甘苦   手足   古今   小儿   头晕   血压   下气   中药   无力   作用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