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孙思邈活了101岁,这是他3个最重要的养生法

孙思邈,又名孙真人,喜欢中医的朋友,对他应该很熟悉。不同于其他名医,他除了看病的方子,更写了很多养生之道,我们也常常推荐给大家。


因为他的养生之道,最令人信服。作为古代名医,他活了101岁,并且是无疾而终。作为平均寿命仅仅60岁的唐代,孙思邈真乃「孙真人」——真是「修真得道之人」。


他并非先天健壮,反而从小却体弱多病,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近倾家荡产,因此他从小就懂得「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道理。


立志从医,并成为一名精诚大医,他的著作《千金方》,便是取自「有贵千金」中的「千金」。把人的性命看得如此重要,他认为每个人能否健康长寿,绝不是命里注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保养有方,就能长命百岁。自己身体力行,医病更养生,在百岁时仍是少壮面庞。


这样一位真人,他的养生之法,并非丹药,而就在生活日常里,这三点我们也可以学起来。


唐代的孙思邈活了101岁,这是他3个最重要的养生法

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孙思邈


01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吃对了就能养


虽然从小是个药罐子,但他主张食养,认为「食能排百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食物平和而少有副作用,这也是我们日常可以随时调整的。


关于吃,孙思邈说了很多需要注意的点,坚持下来,让它成为你的习惯: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也就是说,如果不饿,就先不吃饭,不渴也不必饮水。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

吃饭次数可以多,但一次不要吃太多,否则难以消化


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

淡味养人,少吃厚腻滋腻味道的食物,多吃五谷,少喝酒


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须煮烂停冷食之

东方人脾胃不及西方人,吃肉要吃熟的,而且不要吃冷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

吃饱了不要马上睡觉,容易积食。可以去散步。


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成刺风。

从天寒地冻的地方回来,先等一会儿,等到彻底暖了,再来吃热食。


02

多疾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养护脾胃


养护脾胃的阳气


我们的脾胃是在什么时候受到伤害的呢?孙思邈认为是在春夏。春夏天气热,人们往往不顾及脾胃,甚至特意吃凉消暑,以至于伤害了脾胃阳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身体能量均赖于此。伤了脾胃,时间长了,身体的气血供应少了,内部无力生化,外部无力抗邪,便很生出更多疾病。


因此,孙思邈特别注意养护脾胃。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孙思邈


孙思邈最推崇的穴位,就是足三里穴,所谓常不干,就是常常艾灸着,古人艾灸凶猛,艾灸的地方出现水泡,疤痕等等湿润的状态。


足三里这个穴位很好找,之前我们还有一个视频,帮你找到真正的足三里穴


03

寿天休论命,修形在本人——寿命在于自律与习惯


孙思邈强调日常习惯对寿命的影响,他说:「寿天休论命,修形在本人。」


分享他的《养生铭》给你,希望你能和他一样长寿,最最重要的是,无论活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都可以做到无疾而终,那真的是有福之人才可以有的。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常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晨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神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天休论命,修形在本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米脂   艾灸   长寿   阳气   养生之道   无疾而终   脾胃   穴位   气血   名医   唐代   千金   生化   真人   日常   习惯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