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据:老年人强化降压时不我待,会获益更多,但有3点需注意

相信对于每一位老年人来说,对于高血压都非常熟悉,因为其发病率很高,乃至很多年轻人,都深受其扰。在患上高血压之后,降血压是必须得进行的事情。近段时间我国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应强化降压,身体或许会受益更多。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中国证据:老年人强化降压时不我待,会获益更多,但有3点需注意

中国证据:老年人强化降压时不我待,会获益更多

该研究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以及阜外医院组织”的临床研究,结果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表明的结论为:“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若强化血压控制,能够得到更多心脑健康收益。”

起初研究人员总共挑选了9000多名高血压病人,不过共有8000多名患者,参与的试验,并且他们的年龄都在60-80岁之间。研究人员将这些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强化降压,一组进行标准降压。在观察了一年之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标准降压,强化降压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更好。

并且,进行强化降压的患者,大约有67%的人,能够在一年内,将高压水平控制在110-130毫米汞柱的范围内。并且总共经过了3年的观察,越来越多的强化降压患者,能够将高压水平控制在110-130毫米汞柱的范围内。

中国证据:老年人强化降压时不我待,会获益更多,但有3点需注意


通过长达3年的随访,研究人员发现两组受试者的血压情况,仅相差10毫米工作左右。不过通过观察心血管疾病风险,却出现了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强化降压的患者,患此类疾病的风险更低。

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仅观察某一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强化降压的患者,患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可能性,大约下降了33%。最为突出的是,该组受试者患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大约下降了73%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年老的高血压病人,能够将血压控制的目标,更改为130毫米汞柱,对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都可以起到降低作用。不过需要提醒大家一点,该研究是在患者机体耐受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希望大家也应遵循。

提醒:对于这项研究,有3点需注意

第一点:血压并非越低越好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在强化降压组,仅有部分患者,获得了一定的受益。所以说,强化降压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老年人受身体机能的影响,对于血压的调控能力较弱。若是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血压值可能会不断降低,从而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而低血压对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血压值并非越低越好。

另外,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单纯高压升高的问题。此时如果选择强化降压的方式,在高压降低的同时,低压也会跟着降低。此时心脏舒张状态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国证据:老年人强化降压时不我待,会获益更多,但有3点需注意

第二点:考虑自身耐受情况

尽管上述研究的观点比较准确,但是对于每一位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需要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那我们就得先考虑一下,这种方式有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上述的研究中还指出,强化降压组的患者,低血压、急性肾功能损伤等的风险更高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强化降压的方式有关。因为这种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并且使用的剂量也会增多,所以患者的血压水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所以建议大家,若是想要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在身体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前提下,再进行强化降压治疗。

第三点:定期居家自测血压

目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会选择购买家用血压计,这样就可以在家进行血压的测量了。通过居家自测血压,患者可以了解血压水平的波动情况,这一点对于每一位患者都非常重要。就拿进行强化降压的患者来说,通过自测血压,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存在低血压风险。并且当发现血压水平异常时,我们可以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情况,更改用药的标准,以降低意外情况的发生。

中国证据:老年人强化降压时不我待,会获益更多,但有3点需注意

高血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项中国证据,给诸多高血压患者,提出了新的降压方向。不过需要提醒大家,需要正确看待这项研究,因为这种降压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前提。若想进行的人,可以先咨询一下医生,这样就可以降低意外情况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老年人   毫米汞柱   时不我待   低血压   范围内   高血压   研究人员   中国   高血压患者   高压   血压   证据   患者   水平   风险   情况   方式   发现   更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