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本文并不是简单介绍蜘蛛特定某一型号的刀具,而是从蜘蛛的历史发展总体来看,缕清蜘蛛刀具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脉络,为何能在强者如云的刀圈逐渐壮大并确立了王者地位。如果将蜘蛛崛起浓缩为两个词,我觉得应该是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首先来看创新,蜘蛛创新的最大源泉,来自于蜘蛛的老板Sal Glesser,一个富有才华和亲和力的男人。据说蜘蛛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对Sal都敬重有加,普遍认为他是一个相当优秀的老板、设计师或者是挚友。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在1976年,老板和老板娘成立蜘蛛公司的初衷,就是用来销售老板Sal的发明,蜘蛛定角磨刀器。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这种磨刀器彻底改变了当时刀具使用者对于刀具维护的困境,即使是新手也可以将刀具研磨出理想的刃角,熟练之后,磨出原厂刃也不是难事。蜘蛛不仅有噱头,还有性价比,正常可以用到4-5年,平均下来的成本可以接受。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1981年,蜘蛛第一种拥有开刀孔的量产折刀C01问世,可能是对开刀孔没有太大的信心,刀身上还有当时主流的指槽设计。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开刀孔应该算是蜘蛛最重要的创新,也奠定了蜘蛛的家族语言,即使是直刀也设计有这个迷人的孔洞。刚接触蜘蛛刀的人最常见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个圆孔?答案很简单,这玩意可以单手快速开刀,且不像推刀钮、开刀盘一样凸出任何零件,没有凸起的零件就代表了不影响切割和携带,这是开刀孔的巨大优势。这种设计在1981年被授予实用专利,至今仍是蜘蛛的骄傲与坚持。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的创新体现在所有方面,比如勇敢使用各种高新钢材,常见的从AUS系列到H1,从VG10到CPM系列;罕见的有N690Co、ZDP189等等,蜘蛛是使用钢材种类最多的刀具品牌。

在单一型号的产品设计上,蜘蛛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市场嗅觉,坚持走丰俭由人的产品路线。同一型号刀具,有不同的刃材和柄材,不同的价位和配置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最骚的操作当属蜘蛛面对山寨刀的廉价冲击时,单独开发了一条独立的Byrd产品线。此系列由中国大陆代工。使用廉价的材料制作,形制来自于蜘蛛的经典型号,只不过是将圆形开刀孔改为鸟嘴形开刀孔,售价相当低廉。比如下图的BY03(上)和C10(下)。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既然提到创新,就不能不讲讲蜘蛛超强的专利保护意识,这也是维持创新动力的重要保障。至今蜘蛛仍然保持有数十项专利,既有外观方面,也有功能方面。蜘蛛不仅对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极为看重,同时也注意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比如克里斯里夫一体锁目前被所有人使用,但只有蜘蛛在产品介绍中特别指出这种刀具使用的锁定来自于克里斯里夫的发明。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我们再来看学习,蜘蛛标志性的齿刃就是来自于学习。在蜘蛛发展的初期,老板Sal经常流连于各种展会推销刀具。在一次展会上,一位名字是Ronny Popeil的同行拿出了一柄齿刃菜刀,强悍的切割能力满足了厨房工作的需要,这支菜刀也成为了刀展上最受欢迎的产品。Sal深受其启发,全身心地投入到齿刃设计上,最终才有了现在蜘蛛的齿刃。齿刃的大小、形状和打磨角度对切割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蜘蛛没有使用常见平均分布齿刃,而是采用大小齿结合的方式。虽然增加了工艺难度,但是极大增加了齿刃的切割性能和锋利保持度。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Sal对于齿刃的坚持,在此后的一个事件中得到了回报,此事也令蜘蛛齿刃最终名扬天下。具体过程是一组潜水员在海底工作中,其中一人被钢缆缠绕,想尽办法也无法摆脱束缚。就在氧气即将耗尽的生死攸关之际,他的同伴掏出了一支蜘蛛全齿潜水刀,割断了钢缆使其获救。虽然折刀的齿刃全部被破坏,但是依旧完成了救人的任务,目前此刀已经被蜘蛛收藏。以全齿的蜘蛛C12GS为例,也就是文官,在齿刃不擅长的削水瓶项目上,完成的游刃有余,其锋利度可见一斑。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说完了齿刃,咱们再来看看对蜘蛛帮助最大的人,这就是著名的华人刀匠马国森。我们知道,蜘蛛自始至终都是一家依靠代工的品牌公司。代工不用担心工人培训、管理、厂房房租、水电、机械、维护等等各种成本,只要把商业合同拟妥,等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行了。另外可以利用海外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节约成本,也可以利用当地原材料来直接生产,比如蜘蛛在日本代工的刀具就使用了武生特钢的VG系列不锈钢。

而为蜘蛛照亮代工之路的就是马国森。1979年,Sal希望将自己设计的C01量产,但是苦于自己没有大型工厂,又需要将自己高质量的标准达到,所以他开始四处寻找高水平工厂。在当年的SHOT SHOW上,Sal遇到了马国森,当时马国森已经和日本工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当时蜘蛛还是一家制作磨石的小作坊,所以在马国森的帮助下,才得以和日本工厂合作生产了C01,这也是为什么刀身根部上就有日本制造标记的原因。这个工厂就是著名的G.Sakai,至今仍然在为蜘蛛生产特定型号的刀具。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向马国森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与代工厂合作,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蜘蛛在C01上使用的是类似于巴克110的后置背锁,在马国森的慷慨授权下,蜘蛛后来的背锁都改为了马国森设计的中置背锁,这也形成了直到今天蜘蛛仍在坚持的特色。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有些刀型上的假刃,也是来自于马国森给予的灵感。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早期很多刀型,都有着马国森的影子,所以马国森是蜘蛛的启蒙老师并不为过。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C09和马国森SLB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C10和马国森Eagle


如前文所说一样,Sal并不是一个忘本的人,因此蜘蛛推出了C123WDP向马国森表达了最崇高的致敬。官网的描述是此刀以简单优雅且精致的工艺还原了马国森的经典设计。具体指的就是马国森的不锈钢刀枕、木柄贴片及卡着刀柄中缝设计的中置背锁。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当然蜘蛛学习的目标不仅限于马国森,后来蜘蛛还向无数专业人士请教或者是达成合作。下面举几个例子,并非全部。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武术家Michael Janich的C85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武术家James A. Keating的C63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定制刀匠Jens Anso的C126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定制刀匠Bob Lum的C46


蜘蛛刀具公司的崛起之道:创新与学习

大神Bill Moran的FB01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蜘蛛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刀具最终统一成蜘蛛风格,这就非常了不起了。所以从这点上看出,蜘蛛最终完成了学习和创新的融会贯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崛起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刀具   蜘蛛   钢缆   折刀   刀身   代工   量产   日本   菜刀   廉价   型号   工厂   老板   专利   系列   游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