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正值建党百年的盛典之际,编辑部特别找了一支非常有意义的军刀,且拍照时特意使用了红色背景,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既然是军刀,就得先说军,骑兵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军种,人数仅次于步兵。1955年授衔时,骑兵出身的将军有上将2人、中将8人和少将45人。其中上将就是我们熟悉的许世友将军和张爱萍将军,许世友曾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而张爱萍将军则是中央红军骑兵第一团团长兼政委。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许世友将军(左)、张爱萍将军(右)

解放军的第一支骑兵成立于1928年4月,名为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1933年改编为骑兵团。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的甘孜地区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骑兵师,当时是红军装备最精良、机动最快的部队。抗战时期,我军先后建有军委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115师骑兵团、120师骑兵支队、129师骑兵团、绥蒙骑兵游击师。淮北平原上的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由彭雪枫将军组建,被称之为“红色哥萨克”。解放战争是我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最多时达到14个骑兵师。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我军骑兵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内蒙古地区和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东北战场、华北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国大典时,骑兵部队的1900余匹战马走过了天安门城楼。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直至60年代中期,中国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32式骑兵刀。32式骑兵刀于1894年设计定制,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更新设计,东京炮兵厂生产。此刀最大的特点是装具为西式,刀身则是标准的日本刀形。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此外,在解放战争时期,新疆民族军骑兵部队的主要装备为来自苏联的1927式骑兵刀,也就是恰西克骑兵刀的制式型号。新疆民族军在后来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1965年,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三五”也进行到了一半,工业有了长足发展。解放军的主要装备已经大规模开始了国产化进程,空军的歼6战斗机和陆军的59式坦克全面装备部队,此时骑兵再继续装备日式骑兵刀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所以新式骑兵刀的研制提上了日程。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最终的新式骑兵刀被命名为65式骑兵刀,主要是在日本32式骑兵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主要改进为刀身加长加厚;刀条镀铬;加固刀鞘卡榫;刀鞘增加一枚挂环,方便背刀;刀柄防滑纹重新设计,握持更加稳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总体而言,刀光熠熠的65式骑兵刀更加凸显出解放军骑兵高昂的战斗精神和英勇的英雄气概,同时威力也比32式有了较大提高。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65式骑兵刀由南京3521厂生产,产量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开始了裁军整编,骑兵部队因为落后于时代,是裁军的重中之重,所以对骑兵刀的需求极具缩小。

1969年,骑兵第五师改为守备三十四师,我军最后一个骑兵师番号撤销。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民解放军个别军区还编有骑兵团。80年代中期以后,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大批军马退役,取消了团以上的骑兵建制,仅保留很少的骑兵分队,即骑兵营和骑兵连。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必要来为骑兵研制生产新式骑兵刀了,所有65式骑兵刀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骑兵刀,绝对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今天,全军仍在边防部队保留了少数骑兵分队,最大建制是营,担负警戒、巡逻、搜索等任务。而65式骑兵刀依然是他们的主要装备之一,长刀在手,敢弑苍龙,人民军队冲锋必亮剑的骑兵精神永不变,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永不变。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六五式骑兵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哥萨克   天安门城楼   骑兵   解放战争   刀鞘   刀身   新疆   分队   我军   中国   解放军   战场   将军   部队   红色   装备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