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出走”之后——同志出柜的真实故事

在这个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异性恋者的未来都难以预测,同性恋者更是如此。而他们要承担更多,这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

阿麦(34岁,左)和莫莫(35岁)

阿麦是一名律师,她经历过形婚(与男同性恋假结婚)再离婚的过程。出柜后,母亲一度与她断绝关系。“(形婚)婚礼当天,新郎的男朋友开了间房等他,我们闹完洞房,他们就一起走了。”阿麦回忆她的结婚经历。

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和同性恋爱、结婚的权利,尽管这一权利缺乏社会政策配套还不能完全兑现,但必须承认,在现在,这样的话语已然是一种“正确”。攻击同性恋或剥夺他们的权利,被认为是一种在道德上并不正当的行为。

于是,有一部分“同志”不再隐瞒,而选择了勇敢做自己,向父母和朋友“出柜”(Coming out,同性恋专用术语,指向他人公开自己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的行为)。

然而,“娜拉出走”之后,又怎样呢?他们能接受现实生活的考验吗?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近年来,我结识了不少“同志”朋友,并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在获得他们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我将借着自己对这一群体的观察,在本文中讲述一下他们的生活、工作、感情状况,“出柜”后,他们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同志”伴侣“出柜”对双方家庭的影响。

“娜拉出走”之后——同志出柜的真实故事


等待

两年前,29岁的松哥毕业于北京某语言大学的同声传译专业硕士,随后在武汉某高校任全职口译教师,同时兼职于口译培训机构,偶尔也在市场上做口译。工作方面,松哥已能独当一面,除了没有买房,生活过得并不差。

研究生期间,松哥认识了比自己小3岁的学弟小宇,不久便确定了恋人关系。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两人的冲突才显露出来。松哥对小宇说,自己迟早要向父母“出柜”,只有这样,才能和自己爱的人光明正大相伴到老。相反,小宇认为如果父母知道自己的“同志”身份后一定会崩溃,况且自己还是家里的独生子。

在和家里的一次通话中,松哥的母亲提到自己单位同事的女儿,称她和松哥年龄相仿,单身,长得也挺漂亮,在银行工作,问松哥要不要认识一下。听到这样的话,松哥心里一紧,随即答道:“妈,我这辈子就没有结婚的打算。”松哥告诉我,母亲听到这句话后,沉默了几秒才吞吞吐吐地说:“那,那怎么行,这样,等你春节回来咱们再讨论这个话题!”

2014年春节,松哥在北京和小宇分别后,回到老家,可回家这件事,给他带来的不是一家人团聚的喜悦,而是“一股莫大的压力,几乎快令人窒息了。”

几个月后,毕业季到来,松哥去武汉工作前和小宇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在认识到是否“出柜”是两人的根本分歧后,他们决定和平分手,结束一年多的感情。此后一个月,松哥开始反思这段经历,把自己和小宇的过往记录成一本“个人回忆录”,打印出来后向父母寄了回去。松哥以这种方式,明确地向父母坦白,自己喜欢男人。

不出所料,父母如同遭遇了晴天霹雳。松哥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陪伴了父母近一个月。期间,松哥利用网络资源帮助父母了解了同性恋的相关知识,慢慢地,父母开始了解,儿子并不是所谓的“变态”。虽然父母的心情和态度不免反复无常,但好在松哥一直陪在他们身边,耐心疏导他们,父母的情绪才大体上保持了稳定。

松哥说,“出柜”后的他“并没有感到很轻松,还要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但的确感到很踏实,做什么事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出柜”前,感觉做什么事都像在空中踩着云,飘着的;而现在,每一份努力都会踩在地上,一步一步朝未来迈进。”

“娜拉出走”之后——同志出柜的真实故事


阿根(40岁,左)和小海(35岁)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在酒吧反串表演时遇到警察抓小姐,他们把我们也当成小姐要抓,我撒腿就跑,警察还在后面喊:‘哇,这个小姐跑得好快!’”阿根回忆起工作经历时说。

现在,松哥正积极健身、阅读、旅游、交友,内心也慢慢变得强大起来。松哥不断提高自己,就是希望当未来的伴侣出现时,自己在经济上、心理上、父母接受等方面都已做好准备,迎接他的到来。只是,他有一个原则,即对方和他一样,已经对父母公开,可以许诺他一个看得到的未来。

遗憾

琨哥是一个“哥哥型”的“同志”,生于1986年;前男友小旺是“弟弟型”,比他小三岁。三年前,他们分手,结束了五年的异地恋。

琨哥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小旺是云南人,两人8年前在“同志”交友网站上认识,相互了解几个月后,小旺来到北京和琨哥见面,确立了关系。那会儿,他们还在上大学,由于分隔两地,他们每年只有寒暑假才有几天真正相处的时间。在一起两年后,琨哥和小旺分别对父母出柜,春节期间还见了双方家长,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父母终究是接受了。

阿元(39岁)建筑师

阿元用了十年,结婚,又离婚,完成自己的个人认同。阿元说,“人不能一直自我欺骗,压抑自己,就像你是一只猫,不可能一辈子假装做一只狗。”摄影师称,离过婚的女同是同性恋中最为隐秘、最难接近的一个群体,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婚姻中永远沉默,即使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会知道她们真实的样子。

可是,尽管得到父母的认同,两人的感情依然面临着许多考验。长期异地,两人只能通过电话、短信交流(后来才出现微信)。大学毕业后,琨哥在北京做程序员,小旺也留在云南做销售。

琨哥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陪小旺聊天的时间逐渐减少;如此一来,琨哥难免偶尔因为加班漏接了小旺的电话,为此,小旺曾几度大发脾气。多数情况下,琨哥都习惯性地“哄”着小旺,渐渐地,小旺习以为常。可是,小旺未能及时接听琨哥电话时,从没表示过丝毫歉意。由于身处异地,交流不便导致两人之间矛盾潜滋暗长,他们开始不时冷战。

尽管如此,琨哥仍能够感受到小旺的付出。工作半年后,琨哥因程序出错被公司辞退,虽然很快找到了下家,自信心却备受打击,是小旺一直在电话里安慰琨哥,陪他度过了那段低落的日子。后来,琨哥动阑尾炎手术,小旺也请假从云南来到北京,就为了在琨哥住院期间能够陪伴他。

两人原本计划,再坚持一年异地恋,小旺就去北京工作,和琨哥一起生活、奋斗。可是,三年前的一次意外,成了两人分手的导火索。小旺父亲心脏病突发,在送医的路上不幸去世。家里只剩下小旺和母亲。为了不让小旺离开母亲,琨哥向小旺提出分手,要小旺在云南家乡找一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男人。琨哥说,他实在做不到自私地把小旺从他母亲身边“夺走”。

分手不久后,小旺有了新男友,云南本地某高校一名在读研究生,而琨哥至今一直单身。这对曾经的恋人,不时给彼此打个电话,用琨哥的话说,他们现在更像是“远方的亲人”。

琨哥在回忆这段感情写道:

“我很庆幸曾经遇到过一个人,他不嫌弃我没相貌没身材,也不在乎我是否有钱有权势,只是愿意和我在一起。当然,甜蜜的背后不可避免伴随争吵,我们总是容易被当前的快乐蒙蔽双眼,却很少去思考应该如何留住这些快乐。久而久之,矛盾、隔阂也在悄悄萌发。我不后悔当初的分手,只是有些遗憾,我们坚持了那么久,经历了‘出柜’、失业、甚至亲人的离去,最终还是败给现实。彼此的未来我们无法参与,但我们依旧会相互祝福,即便不是爱人,但还是亲人。”

现实

除了感情、工作等方面,“同志”伴侣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现实问题。阿标和阿虎是一对已在一起三年多的同志夫夫,两人都快奔三了,双方父母也早在两年前接受了他们。在一起租房同居了两年多后,两人决定买房,打造属于两人的温馨小家。两人的月收入加起来有两万多,这对他们在重庆购置一套一百平米左右的小区房来说,首付和还贷都不算很大的压力。

可现实情况是,同性恋爱关系在中国并未得到法律正式承认和保护,这意味着他们在法律上与陌生人无异。具体说来就是,购房时,房产证上就是能写他们其中一个人的名字,这让他们十分苦恼。经过反复考虑,两人决定房子还是要买,而房屋产权拥有者记为阿标,两人再去当地公证处公证,证明该房屋是两人的共同财产。在这样的社会法律背景下,只有这样,两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彼此的权益。

不仅如此,阿标和阿虎甚至想到,如果以后他们中的一方生病住院,彼此也没有权力签字办理住院手续,因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只有亲属才享有这样的权力。

阿标和阿虎这样的情况,在当下中国十分普遍,同性恋人即便得到父母认可,很多基本权益仍然得不到保障。

希望

小秦今年25岁,是一名帅气的“拉拉”,从美国某高校MBA(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便留在美国,目前正在当地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同时等待和女友小周在美国重聚。小秦虽然还很年轻,但和小周的恋情已经6年了。

小秦比小周大一岁,两人是大学里同年级但不同专业的校友。大二相识于某次校园歌手大赛后,她们很快成为恋人。小周是位漂亮的长沙姑娘,其父亲是某国企的二把手。小秦坦言,当初是小周先主动追求她,而自己选择小周,最初的确是被其外貌所吸引,后来慢慢发现,小周不仅长得好看,人也相当不错。

大三大四,小周家里出资,两人利用课余时间经营起一家服装店,一人负责进货,一人负责销售。两年下来,不仅小赚了一笔,还“连本带利”地还清了家里的“赞助”。每逢寒暑假,两人一定会去外地旅游,彻底放空。那段时间,双方父母都以为她们只是“闺蜜”和“生意伙伴”。

事实上,她们绝不只是想和对方“玩玩儿”而已。真正确定彼此就是自己的终身伴侣后,两人决定同一天一起对家人“出柜”。小秦的父母离异得早,自己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刚知道真相那段时间,小秦母亲情绪十分低落,常常独自流泪。但想到自己没能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心里充满愧疚,才慢慢理解并接纳了小秦,整个过程还算平稳。

小周那边,母亲得知事实后根本无法相信,甚至要带小周去看心理医生,后来才慢慢开始接受。小秦告诉我,小周母亲虽然已不在行为上干涉二人,但心里仍然幻想小周能变回“正常”,找一个男人结婚。最让小秦和小周心里没底的是,小周父亲从头到尾一直没有任何表态。父母二人并没有强制干预她们的生活,这让她们感到些许欣慰。

本科毕业后,她们卖掉了服装店,小秦前往美国深造,就读MBA;小周则开起了淘宝店,但生意并不如意,只能保本勉强维持。在国外,小秦身边的诱惑并不少,许多拉拉都纷纷投怀送抱,但小秦从来不为所动。

顺利获得MBA学位后,小秦留在美国工作,因为两人之前就有移民美国的打算。小秦和女友商量决定,自己留在美国打拼,小周先暂时待在国内,为申请设计方面的专业作准备,随后赴美留学,和小秦重聚,定居美国。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小周来说,出国语言考试是一个很高的门槛,需要相当一段准备时间。

前不久,小秦抽空回国和小周及家人小聚,回美国前我们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近况。小秦谈到,中国离同性婚姻合法化还太遥远,出国移民是两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最重要的,她们希望自己的感情获得法律保障。

然而,两人的移民计划并非没有阻碍。“出柜”后,小周父母虽然并未强烈干涉两人的感情,但对于她们“移民定居”一事却是强烈反对。尤其是小周母亲,希望两人能在国内生活,哪怕定居其他城市,这样,女儿至少在自己视野之内。小周母亲甚至为此找过小秦母亲当“说客”,劝说小秦留在国内。不过,小秦母亲表示尊重她们的选择。

小秦告诉我,移民的事她们不会动摇,她本人正在努力做好工作,而小周如果学校申请顺利,明年九月就会到美国。等小周毕业、两人工作稳定后,就会买房、结婚,再通过胚胎移植,拥有一对双胞胎。此外,小秦还在工作之余学习金融专业知识,在她看来,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一定横跨互联网和金融领域,等自己积累了足够能力、资金和人脉,不排除未来创业的可能。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发现,同性恋者在“出柜”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和同性恋者本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中国的社会现实,甚至世界形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异性恋者的未来都难以预测,同性恋者更是如此。而他们要承担更多,这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

没有“出柜”前,感觉做什么事都像在空中踩着云,飘着的;而现在,每一份努力都会踩在地上,一步一步朝未来迈进。”

同性恋者在“出柜”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和同性恋者本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中国的社会现实,甚至世界形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娜拉出走”之后——同志出柜的真实故事

“娜拉出走”之后——同志出柜的真实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同志   同性恋者   云南   美国   异地   中国   移民   家里   母亲   父母   现实   感情   真实   未来   时间   故事   工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