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招聘”是对职场诚信的一种亵渎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许多企业的用工招聘信息开始由线下转入线上,加之,“网络招聘”既方便快捷,又节省成本,因而深受不少求职者的喜爱。

“虚假招聘”是对职场诚信的一种亵渎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不法企业竟然利用“网络招聘”耍花招、设圈套,坑害广大求职者。有的玩起了“只试用不聘用”的伎俩,骗取了求职者几个月的廉价劳动力;有的根本就不打算招人,只是借网络招聘来做宣传,提升公司的知名度。更有甚者,有的假借招聘之名,骗取求职者的代理费、培训费、打点费、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一旦得逞之后就迅速脱身,让求职者“破了财”。凡此种种,这些“虚假招聘”不仅是对求职者的一种“欺骗”,更是对职场诚信的一种“亵渎””。

  2019年,招聘网站英才网联推出“招聘季求职安全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多种求职陷阱中,“虚假职位信息”是求职者遇到的概率较高的一种,占比达65%。表现形式有:招聘信息描述职位与实际职位工作内容不符,或者是职位等级有较大差别等。除了“岗位不符”外,岗位承诺不兑现也成为众多求职者的“心头大患”。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求职骗局中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的情况较为常见。

“虚假招聘”是对职场诚信的一种亵渎

因此,笔者以为,对“虚假招聘”不法行为,亟须“合力打击”。首先,招聘网站要严把关。招聘网站应严把审核关、准入关,对进入平台进行“网络招聘”的企业,要对其信息的真实性、公司的可靠程度等进行严格的审核,绝不让“虚假”招聘企业混入平台,忽悠、欺骗求职者。其次,处罚要从严。相关执法部门要对“虚假招聘”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约谈的要约谈,该列入“黑名单”的要列入“黑名单”,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从而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职场诚信原则。其三,设立举报奖励制度。相关监管部门应通过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求职者对“虚假招聘”行为进行积极大胆地检举揭发,让其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其失去生存土壤。同时,求职者既要“擦亮眼睛”,防止被不法企业“诱惑性”的招聘条件所忽悠和欺骗,又要通过维权的途径,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虚假招聘”是对职场诚信的一种亵渎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亟须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建立起真正的职场诚信体系。比如:此前人社部已经研究起草了《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用人单位向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招聘信息,应当合法、真实。这就能更有效地规避一些不法企业利用“网络招聘”实施诈骗,让求职者不再深陷“虚假招聘”的骗局。

  笔者相信,只要通过严把关、严执法、举报奖励和建立职场诚信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就一定能有效打击“虚假招聘”的不法行为,从而建立一个诚信的职场招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虚假   诚信   求职者   骗局   切实   笔者   岗位   黑名单   法律责任   条件   体系   奖励制度   职位   工作   游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