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飞跃疯人院》和《肖申克的救赎》是两部伟大的电影,享有盛名,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完全相同,本文不赘述两部电影的意义和带给观众的震撼。从另一个角度来相互对照,可以看出它们代表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方向:前者描写了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后者用梦幻造就了一个童话,充满阳光。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首先来看反映现实世界的《飞跃疯人院》。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麦克·默菲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精神病院。自从他到来,本来平静的精神病院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人们对日常生活麻木,很少会有改变的动力。如把精神病院看作社会的缩影,在其中生活的人们,即使有所不满,也想不到要改变,他们已经适应了习以为常的生活,一天天重复,日子过得安稳、平静,只有新加入的,适应不了,才会想着变革。

在死寂沉闷的精神病院里,自在随性的麦克想要改变身边的环境,尝试着各种努力。在童话或励志故事里,所有人都会被触动,死气沉沉的环境会变成阳光灿烂的花园。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能发生,在电影里也没有变化,维护稳定秩序的护士长,不会改变已经固化在她内心深处的责任感。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在疯人院里,没有人性的温暖,只有冰冷的制度与残酷的现实。

麦克对精神病院的管理和现状感到震惊,为其他病人的权益一次次努力争取,想要让大家得到正常的生活,但被护士长处处针对,而且,她的铁石心肠从来不会被善良而感动。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精神病院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作为秩序的维护者,护士们真心的相信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难以理解麦克的想法,更不能接受他的不受规矩。在现实里,人们常常会提到“初心”,进入社会后,从不适应到完全习惯,忘记了最初的单纯与梦想,从陈规陋矩的反对者,变成一个坚定的规则守护者,看不惯后来者,想要转变他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轻易接受,在现实中常常并不存在。

麦克想给病人们带来快乐,却被视为对制度的挑战。甚至,他的不懈努力和热情的期望,在现实面前碰撞的头破血流。例如,麦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护士长想方设法拒绝。虽然麦克按照要求凑够了支持的票数,但护士长以表决时间已过为借口而拒绝打开电视机。人们总怀有美好的愿望,期望努力付出就有回报,但残酷的现实会让人看清冰冷的真相,很多时候,努力付出没有回报。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麦克为病人们带来了暂时的胜利和欢乐,但生活中更多的仍然是失败和痛苦,现实也是如此,欢笑很少,悲伤很多。不断挑战现状,麦克更难被精神病院的管理者容忍,他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待遇,被迫接受了额叶切除手术从而变成了植物人。在医生和护士眼里,这样安静的病人才是正常人。

麦克徒劳无功的努力和悲惨的结局说明了真实社会的黑暗:不接受现实,就会被现实抛弃。书本上告诉人们要努力反抗,不要放弃奋斗,但实际上只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满怀憧憬的青年人甫一踏入社会,信心满满的想要改变环境,却遇到重重打击,最后自己被生活的重压改变,让人意识到梦想和真实的距离,最终只能接受现状,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结尾表达了最残酷的现实,一个拥有美好心灵的主角,应该得到快乐,却没有美好的结局,凄惨但符合真实生活。

《飞跃疯人院》带来沉重的压抑感,而《肖申克的救赎》充满着温暖阳光。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始终洋溢着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安迪被冤枉,来到戒备森严的肖申克监狱,这里专门关押重犯,典狱长冷酷无情,他是犯人命运的主宰,从来没有人可以摆脱。但是,残酷的环境对主角没有任何伤害。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安迪要过的第一道关,是承受环境的突变,要挺过监狱里的第一个夜晚,从心狠手辣的狱警手下逃脱。没有一个囚犯看好安迪能安然度过,另一个囚犯被毒打惨死,而安迪顺利过关。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大部分狱友对安迪非常友好,很快,他结识了热情的瑞德,并得到了瑞德的帮助和关怀,就如同电影中展现的一样,从此安迪的生活中开始出现阳光。当然,安迪不是依靠别人,而是凭着自立坚强的精神改变了生活。

就如同童话故事一样,每一个坏人都可以被感化。凶残的狱警赫德利,被机智勇敢的安迪说服,在他的面前收起了獠牙,在一定程度上还充当了安迪的保护者。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老奸巨猾的典狱长,也被安迪的才能折服,他改善安迪的待遇,对安迪的轻微违规也放过不管。安迪私自播放音乐,严重破坏监规,也没有被严厉惩罚,他接受的更像是告诫式的警告。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在安迪的光环下,典狱长、狱警都显现出了人性。即使后来安迪发现了典狱长的虚伪面目,他也得以成功逃脱监狱,奔向远方的自由,并打败狡猾的典狱长,让典狱长难逃审判。

安迪通过不懈奋斗,以一己之力,改变着环境,改变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还过上了人人梦寐以求、充满阳光的自由生活。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安迪的经历看似非常美满,仿佛在告诉人们:只要不轻易放弃,生活始终充满希望,美好在前方,只要坚持就可以达到。

只有在童话故事中才是如此,主角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危险,却不过是有惊无险,而敌人转变为朋友或轻易的被打败。

看完电影回到真实世界,人们清楚的发现安迪的圆满只是一场美梦。“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遭遇挫折与失败,才是现实的常态。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在现实生活中,安迪很难安全度过一道道难关,即使逃过了第一晚的死亡威胁,也难逃后面的危险,更难以改变狱警和典狱长的冷酷。如同集中营中犹太人的真实遭遇,麦克的命运才更符合现实。

虽然安迪表现出的坚韧意志让人钦佩,但不可否认,主角光环才是他顺利度过一道道难关的重要原因。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飞跃疯人院》和《肖申克的救赎》,映射出现实生活的两个不同侧面,前者让人感受到深刻的绝望,后者给人虚幻的希望。

后者像卡耐基的励志故事,给人成功的希望,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争取各种机会:

某个一无所有的小孩来到了一家银行的门口,见地下有一根针。这时他看见银行里走出一个银行家,他把针交给银行家。银行家高兴地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将帮助你。”于是这个孩子接受到银行家的帮助受了高等教育并继承了他的产业,获得成功。

前者像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以冷冰冰的事实打破梦想,让人失去前进的动力:

有一个同样一无所有的小孩看到了这个故事。于是他照样来到了银行门口,他果然看到了那根针,他捡起了那根针,准备当银行家出来时把针交给他并接受他的帮助。银行家的确出来了,然而他抢走小孩的针喝道:“这根针是我们的。滚!以后别在门口站着!”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现实和梦想有着天壤之别。只有认清现实和童话的差异,才能成熟的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虽然《飞跃疯人院》讲述了一个黑暗的故事,但它并不是为了要打击人们的信心,如果承受不了它的绝望感,观看《肖申克的救赎》是更好的选择。

人类的天性是向往美好,即使在绝境也不要放弃。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对困难局面做好应对准备;对未来充满憧憬,激发前进的动力。不逃避冷酷的现实,也不躲藏在虚幻的梦境中。不能因为前景黯淡而丧失动力,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用俞敏洪的格言作为结束:“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完〉


《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往左残酷现实,往右温馨童话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疯人院   麦克   残酷   现实   狱警   护士长   银行家   精神病院   童话   温馨   美好   努力   真实   梦想   环境   阳光   电影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