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新春将至,到处喜气洋洋,与此同时,几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又要出现,到底应不应该该禁止爆竹?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曾经,在南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快乐的生活着不会飞的的渡渡鸟,而现在只剩下图像——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中根据现代研究制作的渡渡鸟骨骼和实体模型,现在的人们只能间接的去想象渡渡鸟活着的样子

这种鸟在1505年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减少。在1660年代前后,彻底绝灭。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下来,因人类活动而绝种的生物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既然是春节放鞭炮,为何会想起这个著名的灭绝动物?两者之间有类似的发展,但不希望出现同样的结果。

是危言耸听吗?不是。

至少,自2016年1月1日以来,在上海外环以内已经禁放烟花爆竹。如果没有足够热爱鞭炮的心,不愿驱车去“可放区”以满足小小的爱好,住在上海,春节的鞭炮已经“灭绝”。北京也类似,在五环以内,鞭炮同样“灭绝”。而且,即使想要放炮,定点销售,数量有限,去晚了,卖完了,放炮的机会照样被扼杀。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鞭炮和渡渡鸟类似之处在于,为满足欲望,人们没有节制。

禁放鞭炮和没有节制似乎没有关系,但在讨论是否应该禁止鞭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两者的关联。

在某些区域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禁放,即使不存在这种实际已经发生的情况,鞭炮也应该禁止,至少是有限度的允许,换一种说法就是,鞭炮的燃放不能放任不管。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为何要禁止或限制燃放鞭炮。

第一,鞭炮的危害

鞭炮虽然给我们带来欢笑,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但越来越多的报道意识到鞭炮的危害。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空气污染不必多说,可除了肉眼可见的烟尘,还会释放出有毒颗粒物,扩散到几十千米以外。这些颗粒物的毒性来自于烟花和爆竹燃放时排放的金属元素,正是这些金属让烟花有了颜色。比如钡,能够让烟花呈现出绿光,而锶会让烟花呈现出红光等。为了获得合适的色调,一些烟花混合了若干种此类金属。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杂志上。研究者利用大气监测颗粒质量浓度及电镜单颗粒方法发现,中国新年集中燃放烟花和爆竹时,会释放的大量的有毒有害金属颗粒物,与远在50千米以外背景大气中找到的空气颗粒物成分类似。

这样的解释,即使不能理解,也比较好接受,在鲜艳的颜料中便混有大量的金属元素,所以绚丽的烟花同样含有,不足为奇。问题在于,知道了这个事实,是否还可以坦然地在家人面前点燃?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此外,对于有些人来说,鞭炮声就是恼人的噪音。

网友感言:为了孩子,请不要燃放烟花爆竹!

每当看到我女儿被震耳欲聋的爆竹爆炸声从睡梦中惊醒时,每当我女儿一听到爆炸就捂着耳朵扑到我怀里时,每当我女儿一边紧紧搂着我的脖子簌簌发抖,一边哭喊着“炮、炮,怕、害怕!”时,我就会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呼唤:为了孩子,请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将心比心,我相信,大多数的家长,如果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就会同意我的想法。

如果对此完全忽视不见,只认为是一种快乐,那么只能说,可以猜得出,你是那种会把鞭炮在自己幼儿身边点燃还会哈哈大笑的乐观者。或者至少可以做到,在家里,孩子身边,心安理得的享用着吸烟的快乐。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对清洁工人的影响无需多说,前几年前,鞭炮燃放后的垃圾,一再打破记录,早已不是惊人的新闻;而清洁工人的辛苦,谁能体谅?就因为做这份工作,就必须要清理他人狂欢后的狼藉

在农村里还好,自家院里方,自己打扫,不会影响别人。可有环卫工人了,燃放者会打扫吗?

除了鞭炮带来的不良影响,或者说危害,也确实有不少人不喜欢鞭炮。

第二,鞭炮的反对者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据一项网上的相关投票显示,有近七成的网友赞成禁放烟花爆竹。假如说七成太多,有水分,那么五成呢?还是太多,而且,假如一定要用数字来衡量,那么最少要几成反对,才应该重视?

哪怕是极少数反对,那也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相比而言,抽烟的话,还可以待在家里,对别人没什么影响。

很能说明问题的讨论:“那些乱放鞭炮的人有没有考虑邻居的感受?”对应的,“如果不放的话,你能考虑到他的感受吗?”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第三,放鞭炮的心理

放鞭炮出于什么心理?网上一种解释很有道理,

鞭炮的声音和闪光效果实际上对“其他人”是一种侵犯,但由于积累的社会习惯,导致人们对这种侵犯必须采取宽容态度,只要不被炸伤,就不能表示抗议。所以,希望获得权威感的人也会喜欢这个活动,可以通过无责任的侵犯他人来获得暂时的权威感。

放过鞭炮的都知道,只有自己的鞭炮最大,放得声音最响,才能有极大的满足感。假如所有的炮声响成一片,不能体现出自家的不同,也会觉得不够。

资深心理师宋玉梅也做了心理解读,

“大部分人都会按照社会的规章制度行事,但由于人格特点的不同,有的人就愿意以表现自己来赢得关注,甚至明知故犯。越是禁止购买、燃放伪劣烟花爆竹,越是打击在禁放地区燃放,就越刺激部分表现欲望强、敏感、不够理智的人群的逆反心理,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如果对照内心的想法,会发现说得很有道理。

另外有一种分析也很有意思。鞭炮听它的响声,烟花看它的灿烂,理论上来说,无论谁放,旁观的人都一样获得烟火的好处,即使不愿意分享也做不到。然而, 即使是免费欣赏,旁观者仍然难以获得同样的满足。所以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乎人人都想自己来放。

第四,多少人是真心想要保留传统?

春节放鞭炮,的确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且不论这个传统是不是陋习,叫着喊着要保留传统的人当中,有多少是出于真心的希望?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或许,更多的是因为鞭炮承载了很多童年的快乐,就像其他消失的童年玩具一样。

真的只是因为失去传统而觉得不舍吗?

在很多人小的时候,甩炮曾经风靡一时,带来多少乐趣,现在也很难看到。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现在再见到,或许仍然会喜欢,也不见有人要提倡恢复?是因为没有从前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更久以前的西晋,士人有服食“五石散”的风气,相对今日,也是一种传统,为何现在不说要恢复这一“高雅”活动?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而且它还有一定的好处,五石散对于年迈体虚、阳气不足者,若用法得当的话,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

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滥用五石散,则会使人患重疾乃至死亡。燃放鞭炮不也是这样吗?

第五,鞭炮燃放的控制

2016年春节,北京让市民自己选择是否要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不禁止燃放鞭炮,而由大家自主来决定。第一天,几乎没有,只有零星的鞭炮声,反映了民众的素质;到了第二天,大年夜临近,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出现了第一声炮响,第二声,突然之间,炮声响成一片。

第二年开始,北京也出台了禁止燃放鞭炮烟花的条例,标志随处可见。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曾经,上海可以放鞭炮,也可以再次回味童年的快乐,而现在没了。一个人可以遵守规矩,不至于要发出禁令,但在别人不愿不能遵守规矩时,所有人都失去了机会。

普遍来说,上海人的素质要高一些,不是地域黑,而是他们相对的更能遵守规则,即便如此,也依然只能一刀切。既然不能避免不守秩序,那么结果就是彻底消失。

两害取其轻,国外有类似的观点,lesser of the evil。可见,遇见同样的难题,无论东西方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难以遵守规则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有。

一个外企曾经有很好的福利,每个月可以请一天带薪的病假,不需要假条,感觉不舒服就可以得到批准,一些聪明人就每月固定请假,最后引起高管不满,彻底取消。

北京、上海的实例说明了不能指望每一个人意识到鞭炮的危害并自觉遵守,现实上不可能。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结语

作为中华传统的鞭炮,究竟是不是陋习,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能因为是传统,就认为应该全盘保留。

在传统思想里,有“过犹不及”的思想,即使不禁止鞭炮,对于事件本身也有指导意义,对它放任不管只会有一种后果。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就像灭绝的动植物一样,没有任何节制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消失不见。"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不加以改进,地球都难以供人类生存。

消失的珍稀动物,后人只能通过图片来欣赏。如果同样的命运发生在鞭炮身上,沦落到“纸上谈兵”的地步,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就像北京曾经问市民一样,由广大网友来决定是否禁放鞭炮,或者少放,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最后,祝您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参考〉

过年真的要少放烟花爆竹,重金属颗粒、PM2.5都要爆表了!

中国人为何过年爱放鞭炮?

〈完〉


春节该不该放爆竹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爆竹   春节   金属元素   都会   烟花爆竹   鞭炮   北京   上海   烟花   类似   人类   传统   发现   心理   快乐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