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底层、李子柒、6亿人:月赚1000元的真相

摆摊、底层、李子柒、6亿人:月赚1000元的真相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摆摊、底层、李子柒、6亿人:月赚1000元的真相




如果不是总理的发言,甚至我们都不会去思考, 中国还有多少人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贫穷。我们在追求90到100的同时, 也不要忘了还有大量在追求从0到1的人, 请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正文


前不久的两会上李总理说到:“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1000元。”


1000元能干什么,可以上两节钢琴课,买一个手办小人儿,半只AJ限量鞋子。


很多人不相信,2020年都要全面小康了,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收入这么低?我们甚至难以想象,月收入一千元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为了了解更真实的中国,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先把结论告诉大家:


没错,这就是真实的中国,


这是6亿活生生的人。


只不过我们大部分人看不见他们。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和落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尚且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摆摊、底层、李子柒、6亿人:月赚1000元的真相

先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平均下来,每个人月收入2561元。这是扣除个税、社保、转移支付之后到手的纯收入,再除去吃饭、住宿,通勤等必要的日常开销,每个月能不能存下500块,都是个问题。


平均数还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我们再来看一下中位数。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比平均数低4210元。这在统计学上叫做右偏分布,正的偏度意味着存在少数数值非常大的样本,曲线出现右侧的长尾,拉动平均数增长。


说人话,就是少数高收入组,能凭一己之力把低收入组的“大部分人”的平均收入拉上来。


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常常调侃的,我和马云平均资产过千亿。而现实情况是,马云可以把一千个你都带成平均资产过亿,原因是收入差距太大。所以相比于平均数,中位数更有解释力、更能反应中国收入结构的真实情况。


如果算中位数,月收入是2210元。只要你月收入超过2210元,你就至少超过了一半中国人。那六亿人、一千元这两个数据有没有依据呢?


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北师大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分层、线性随机抽取了7万个家庭样本,统计了他们的家庭人均月收入。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90元的人数占样本总量的42.85%,按14亿人口计算,大约有6亿人。


在三四线城市,一日三餐自己做,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天也得要20元吧,再扣除其他必要开支,他们真正存下来的积蓄(严格说,这部分叫储蓄而不是可支配收入),还剩多少呢?


如果他们只能算是勉强的活着,那么在他们的身后,起码还有6亿副面孔,他们每天想的不是今天吃馒头还是吃包子,而是今天有没有馒头吃,能不能吃饱。今天可不可以劳作,工厂会不会停摆,能不能出摊。因为这事关能不能活下去。

摆摊、底层、李子柒、6亿人:月赚1000元的真相

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也就是说,中国有4.48亿人没有智能手机。你能点进来看我的视频,就说明至少你不是这4.48亿人之一,相比他们,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在这个社交媒体如此火爆的时代,海量的内容占据了我们的时间线,媒体要追逐热点,争先报道庙堂之上的表演家,鲜有关注江湖之远的底层劳动人民,甚至不会多看他们一眼。因为他们的生活确实很无聊,确实没有博人眼球的爆点,确实没有新闻价值,不值得。


这一将近全国人口半数的群体,却少有人为其发声,如果不是总理,甚至我们都不会去思考,中国还有多少人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贫困,因为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不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


很多人嫌抖音微博low,但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还可以发条微博吐槽下,一天最放松的时候,也许就是睡前刷刷抖音,酣然入睡,然后第二天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再投入工作。


但他们甚至没有拿起手机发一条微博的机会,他们不是不想发声,他们不懂手机怎么录视频,不懂用户心理、文案包装、媒体运营、流量获取,他们拍不出用户爱看的视频,写不出能为底层呐喊的文字,他们被生活所绑架,他们被剥夺的不仅是改变命运的权利,还有发声的权利。


资本的镰刀不会收割他们,他们实在太穷了,不值得挥刀。


他们日复一日从事回报率低的工作。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成长,他们被生活的艰辛消磨了锋芒,如果可以,谁不想能有一门爱好,谁不想赋闲在家养鱼种花,谁不想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但他们不可以。


他们停摆就意味着没有饭吃。他们不是知乎里年薪百万,却说自己就是刚达到温饱的演说家;也不是月薪3W5,说因为疫情丢了工作,600W的房贷断供,让别人帮帮他的程序员。他们是那些很不起眼,小到一朵浪花都翻不起,一辈子在浪底的无名者们。


他们,可能是:村口的王师傅,理发店的洗头妹,医院刚毕业的护士。


他们,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是谁的父亲母亲,又是谁的孩子。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是这个国家的失声者。


前段日子,林晨同学发布了关于MCN的一个自述视频,揭露了签约MCN后遭受的种种不公待遇,获得了很多up主的支持,也得到了粉丝的声援,有人愿意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我看到的,不仅是对黑产的愤怒,还有幸福,一种能发声的幸福。

摆摊、底层、李子柒、6亿人:月赚1000元的真相

现在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谁能获得充分的曝光,谁就能掌握财富密码。


我不是说林晨同学做得不对,他做得很好,揭露一个行业的不合理和阴暗面,是维护正义、天经地义的事情。


更幸运的是,他拥有广泛的粉丝基础,专业的拍摄技巧,可以用镜头、音乐来渲染情绪,视频发布后,我们会同情他的遭遇,有了发声的权利,便不再是弱者。


但看看被网友扒出,一边声泪俱下地抗癌,一边在环境优美的阿龙海鲜胡吃海喝的虎子的后半生,赚粉丝的钱顶得上大部分中国人的后半生。


我始终认为,人们的善意与社会的资源,应该用在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总有别有用心的人,滥用着可以发声的权利。


而真正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生活,我们不关心,他们的声音,我们听不见,他们离我们,已经太远。


根据北师大的调查研究,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两万的,大约只占万分之五,也就是70万人,同时,有十亿人月收入不过两千,这是真实的中国。


再看看城乡差距,低收入户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10723元,收入越高,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马太效应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但数字背后,是那么多留守儿童,远在异乡的父母。


网上冲浪多了,我们总有种错觉,觉得中国的农村生活,有仙气的都像李子柒,接地气的都像华农兄弟。


事实上,中国有近1.8亿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不想陪孩子长大吗?不想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生活吗?世间并无双全法,甘蔗难有两头甜,他们知道生活的苦,巨大的收入差距驱使他们背井离乡,涌入城镇,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是失落的农村。


我们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北上广深,北上广深是中国的牌面,但不是中国的全景写照,就像后浪一样,只把最光鲜的一面,呈现给外人看。而实际上,他们代表不了中国青年。


现实中,一线城市不过寥寥数个,身后却有数以千计的县市和数以万计的乡镇。零星部分人人中龙凤,大部分人活得苟且。我们可能看不见他们,但好在国家不会忘记他们。尤其是疫情之后,国家要刺激经济,更要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存。


老生常谈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受贸易战和疫情叠加影响受挫,难以恢复。投资的话周期太长,见效慢。最能立竿见影、快速刺激经济的,就是消费。于是国家开始引导“地摊经济”,让低收入劳动者们能摆摊经营,创造收入,补贴家用。


我也看到了很多“地摊”文学,有一本叫《城市地摊财富秘籍》,这本书从去哪进货怎么批发,摆地摊要卖什么,到怎么选摊位、和顾客讲价、和城管打游击战,甚至怎么吆喝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可谓是一本集摆摊界大成的绝学秘籍,如果你没摆过地摊,还有《大学生如何摆地摊》、《都市白领如何摆地摊》这种私人定制的番外篇,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不得不由衷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再组织一下语言,感觉都可以当成一篇社科类论文来写。


还有各种段子大师,有图有文,朗朗上口。更有意思的,城管打电话叫小商贩出来摆摊。没错,时代变了,汤姆和杰瑞现在都亲如一家了。


看了这些,我甚至有点小感动。人和人之间最难的事情就是理解彼此,但是我们做到了。苦中取乐,相互理解,生活不易,共渡难关。


话说回来,地摊经济火了以后,很多人开始跟风,从万众创业到万众摆摊。五菱宏光趁机卖起摆摊神车,上市公司碰瓷地摊概念又收割一茬韭菜。


可是,“地摊经济” 不是网红直播作秀,不是财富密码,它最终还是要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存问题。


提倡摆摊,是为了让失声者活得体面,让他们在谋生时不再担心被城管满街追赶,他们可能不懂电商渠道、不懂传播手段,不懂直播带货、不懂网络营销,所谓的“地摊扶持计划”,能不能真正让需要它的群体受益呢?还是被阿里巴巴当成去库存的手段?

摆摊、底层、李子柒、6亿人:月赚1000元的真相

我觉得,地摊就做平平凡凡的地摊就好了,人间烟火,市井百态,最能抚慰人心。如果天空张不开梦想的翅膀,不如就在路边夜市体味人间暖流。


小吃摊后微笑迎客的阿姨,结束了一天劳动,坐在摊边的工人,他们可能都是被忽视的六亿人之一,他们也许是夫妻两人进城谋生,子女留守农村。


如果说我们不能保证农村孩子和我们一样,拥有明亮的教室,丰富的课外活动,杂七杂八的社团,那么也应该尽可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最基本的质量。


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乡村学校也可以引进系统全面的网络授课作为教学补充,至少让孩子们在高考中更加平等地竞争,不要让贫穷传递给下一代。


他们的父母可能仍在田地里辛苦地劳作,成熟的电商与物流体系,或许能帮他们更好地卖出农产品,这些小小的改变,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一个良性温情的社会从来看的都不是楼房有多高,数据有多膨胀,而是看每一个个体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尊重,是不是安居乐业。


我们在追求90分到100分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还有大量在追求从0到1的人,请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他们也有自己的故事,他们可以活的更加体面。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点个转发吧~

本文首发于“不良博士”公号,敬请关注抢先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中位数   平均数   李子   摆地摊   低收入   疫情   地摊   难以想象   中国   底层   城镇   真相   群体   权利   收入   农村   经济   游戏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