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怒火、遗忘:美国人为何要遗忘朝鲜战争?

梦魇、怒火、遗忘:美国人为何要遗忘朝鲜战争?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梦魇、怒火、遗忘:美国人为何要遗忘朝鲜战争?


70年前的那场战争,在不同的国家分别被称为“朝鲜战争”、“韩国战争”和“祖国解放战争”等,从名称上的差别就足以看出各方对这场战争看法的分歧以及朝鲜半岛走向和平的艰难,直到今天,朝鲜战争在朝鲜半岛造成的伤痕依然未能愈合。


这期我们就来聊聊:

为什么美国人要遗忘朝鲜战争?

在美国人看来,朝鲜战争到底是谁赢了?

美国军人如何评价中国军人?


在美国,朝鲜战争还有一个别称:被遗忘的战争。


70年来,美国朝野对朝鲜战争选择了集体遗忘,有关越战的出版物不计其数,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间,与朝战相关的书籍却寥寥无几,仅有的书籍也多以“遗忘”为主题。


同样健忘的还有好莱坞。美国的银幕上充斥着二战和越战的镜头,但关于朝战的影视作品却凤毛麟角。


越南战争结束7年后,越战纪念墙就已完工,相比之下,朝鲜雕塑群在停战42年之后的1995年才落成,比越战纪念墙还晚了12年。甚至直到2009年底,美国国会才通过法案纪念朝鲜战争。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会遗忘朝鲜战争?


在我看来,美国人之所以会集体失忆,首先是因为美国政府有意的大事化小。


美军进入朝鲜时,为了绕过国会审理和宣战可能带来的麻烦,将朝战定义为“警察行动”,并且努力将战争控制为“有限战争”。为了避免与中国全面开战,美国拒绝了秃子出动33000人进入朝鲜的提议。既没有宣战,也不是战争,美国政府这种有意的大事化小对消除民众记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是因为美国历史上有太多的对外战争,这个好战的国家建国至今244年,竟然打了222年的仗,而夹在二战和越战之间的朝鲜战争,实际上被三明治化了。


朝鲜战争初期,美国的普通民众还会担心,美国的介入会不会引发像二战时那样的全面动员,但是几个月后除了参战的士兵和家属之外,人们发现一切如常,于是回归到了正常生活。3年的朝鲜战争,长度不及越战的三分之一,辉煌不及数月的海湾战争,国民心中自然难有朝战的位置。


越战虽然也被美国定义为“警察行动”,但是一方面越战打了十几年,另一方面越战刚好赶上了传媒革命,当时电视在美国已经普及,美军的监管系统还没反应过来,记者已经从前线实况发布战地消息。电视上的战争画面直击美国普通民众的心灵,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所以后来美国军方抱怨说,越战不是输在了战场,而是葬送在了美国家庭的客厅里。


普通民众可以遗忘,但是对于当年参战的美国将领和美国的高层来说,朝鲜战争却始终令他们耿耿于怀。


1950年,中国元帅彭德怀与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成为了沙场对手,这场生死大决战的最终结果,是彭德怀成为了胜利者。战争结束以后,全世界的军人提到彭德怀莫不肃然起敬,而麦克阿瑟却因三战皆墨,失去理智,强烈要求发动包括使用原子弹在内的全面战争,最终被解除帅印,告老还乡。朝鲜一役给麦克阿瑟留下了比朝鲜半岛还大的心理阴影,他在晚年发出警告:“谁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那他简直就是有病!”


二战老兵在美国被捧为“最伟大的一代”,从中诞生了7位美国总统,议员更是不计其数。在“最伟大的一代”的阴影之下,参加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成为近乎透明的存在。除了麦克阿瑟告老还乡,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将领也都没熬过1955年就纷纷退休,所以也别提什么搞纪念了。


直到受到越战反战运动的带动 以及越战纪念墙落成后,部分还健在的朝战退伍老兵才小心翼翼提起了这场“被遗忘的战争”。


朝鲜战争的停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被迫接受的僵局。作为两百年来所有战争的胜利者、二战中击溃日德的强大军事机器,美国军队从未遭遇过这样的奇耻大辱。


那么在美国人看来,朝鲜战争到底是谁赢了呢?


其实关于这一点,美国的历史教科书里有比较客观的描述:


9月份,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挺进,目的是统一朝鲜半岛。杜鲁门总统担心,联合国部队逼近中国边境鸭绿江会挑起中国的干预。但麦克阿瑟向他保证,中国不会做出反应。然而,中国的志愿军部队击溃了联合国部队,将其驱赶回南方。尽管战争还在持续,在最初的38度分界线附近最终形成了一个静态的防卫线。


相比于完胜对手、凯旋班师的一战二战,以及彻底失败、被迫撤出的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无疑是个另类。美国政治文化中宗教色彩非常浓,习惯于非黑即白、非胜即负的叙事,比如9·11之后小布什的“要么支持美国,要么反对美国”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对于只差“临门一脚”的朝鲜战争,美国既要千方百计地将其从记忆中抹除,却又始终如鲠在喉,难以释怀。


所以几十年来,美国的高层始终无法接受被志愿军击溃的现实。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高层向人民传达了美国获胜的信息,直到60年之后的2013年,时任总统的奥巴马依然在强调,朝鲜战争“并非平局,而是一场胜利”。怎么说呢,不甘心就差写到脸上了,而真正的胜利者是不需要解释的。


亲历朝鲜战场的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写道:


朝鲜战争停火时,美国领导人向人民传达了乐观的信息,即美国实际上赢得了胜利,遏制了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人民整体接受了这一看法,或者起码认为,最差也是打了一个平手。但是美国高层领导人却有一种深深的受挫感,尽管美国公众很少有人了解真实情况,但美国领导人却心中有数,征服北朝鲜的计划被中国挫败了!本来1951年就可取得的和平却延至1953年才得到,两年间的一切痛苦、牺牲和损失通通都是无谓的。最令人沮丧的是,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


朝鲜战争中的挫败,使美国高层对中国的敌意骤升,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战胜这个打败了美国的国家。美国对于中国的怨恨,甚至超过了苏联。美国在战后对中国实施了贸易禁运,竭力阻止中国成为工业国,对中国的制裁比对苏联还要苛刻。


另外在朝鲜战争结束不足4个月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甚至通过决议,旨在摧毁中国的政权,要知道,美国对苏联都从未作过这样的决定。除了这些,美国还支持秃子,阻挠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甚至在中苏关系恶化时,反而与苏联谋求谅解,密谋共同打击中国的核试验基地。


所以,朝鲜战争在美国被遗忘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除了我们前面说的大事化小以及因为夹在二战和越战之间被三明治化之外,一个百年来积贫积弱、刚刚结束战乱的国家,竟然用少的可怜的武器将以美国人为首的联合国军从自己的国境边,赶回到了一个她觉得合适的位置。


对于坚信自己拯救了全人类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无敌之师会被打成这副熊样儿,所以聪明的美国人才为他们的后代选择了遗忘。


对于这场战争,美国的民众可以遗忘,但美国的军人却从未停止过反思。他们与中国军人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相识,他们尊重与他们交过手的对手,尤其是让他们吃过亏的对手。


这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战争,相信大家看过我之前的文章,都已经了解了志愿军作战有多么艰难。不过志愿军火力虽弱,但是他们依靠战术穿插、佯攻奇袭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专打精锐、专收王牌、专治不服,志愿军的坚韧顽强和奋不顾身,让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志愿军打出了美军百思不得其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很多当年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军官,在回忆录里都印象深刻地描述了志愿军发起冲锋时“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和“尖利刺耳的哨子声”,那些声音一直伴随他们走到了军事生涯的终点,甚至成为了他们永生的梦魇。


战争结束之后,迷恋狂轰乱炸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如此评价中国军人,“他们是了不起的军人,勇敢、纪律性强、视死如归,我们在朝鲜战场学到了很多。”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歇尔说,

“中国的志愿军是美国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碰到的最强硬的对手。”


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在经过几十年的软弱挨打之后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也让整个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当志愿军取得“清长大捷”收复平壤时,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几千名各国代表集体鼓掌,为新中国高声欢呼,时间长达十余分钟。


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人的同时,也震惊了日本人。


朝鲜大战打响时,关押在中国的日本战犯产生了许多幻想,他们天真地以为美军很快就会打到中国,把他们从管理所内营救出来,有的甚至公开叫嚣: 日本帝国的陆海军都被美军打败了,中国和北朝鲜的军队,怎么能够抵抗装备现代化的美国军队呢?


然而,中国在朝鲜战场的巨大胜利,使日本战犯产生了彻底转变,看到曾让他们吃尽苦头的美军,被中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时,曾经蔑视新中国、拒绝改造的顽固分子顿时老实了。在日本,对中国的蔑称也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所以说,教育改造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展示你的实力。


同样的,警告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展示你的实力。朝鲜战场上,美国无视中国的警告跨过了38度线,但是15年后的越南战场上,中国警告美国不要跨过17度线,美国地面部队自始至终都没有越过17度线。


一位曾在朝鲜战场上与志愿军血战,冻掉了7个脚指头的美军老兵感叹:


当年,我们的历史老师和军队长官告诉我们,一百多年来,中国军队经历过很多次与外国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一败涂地。中国人最胆小怕事,一听洋枪洋炮就两腿发抖,一看到坚船利炮就赶紧跟对手谈和签约。所以,全世界都把中国看成一个美丽而羸弱的女人,谁都能上她的床。


但是,当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一切,都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


抗美援朝的后面,是保家卫国。所以志愿军勇士才会在零下40度的的严寒中身着单衣浴血奋战,所以志愿军勇士才会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无数的志愿军将士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捍卫了和平,撑起了今天祖国的歌舞升平、繁荣昌盛,如果他们活着,如今都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会在自家的院子里喝着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是他们为了其他中国人能有这一切,壮烈殉国了。


所以或许美国人可以遗忘,但是我们要永远铭记抗美援朝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


那是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真正起点。


那三千里的江山,处处都长眠着我们最可爱的人。


最后,让我们铭记历史,铭记伟大胜利,向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点个转发吧~

本文首发于“不良博士”公号,敬请关注抢先阅读。


参考资料:

1.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贝文·亚历山大

2. 朝鲜战争,布鲁斯·卡明斯

3. 最寒冷的冬天,大卫·哈伯斯坦姆

4. 李奇微回忆录,马修.邦克.李奇微

5.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约瑟夫·古尔登

6.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沃尔特·G.赫姆斯

7. 论中国,亨利·基辛格

8. 麦克阿瑟回忆录,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9. 不为人知的战争:朝鲜,乔恩·哈利迪等

10. 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11. 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罗学蓬

12. 美国军人为何独尊中国军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金一南

13. 一场战争,各自表述教科书里的“朝韩之战”,于冬

14. 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关山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美国人   麦克阿瑟   朝鲜半岛   朝鲜战争   苏联   联合国   朝鲜   志愿军   越战   日本   美国   梦魇   怒火   中国   美军   军人   战争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