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11月底,伊朗又一顶尖核科学家兼国防部高官惨遭暗杀,之所以说“又”是因为,2020年初才发生过伊朗革命卫队高官遭遇无人机空袭身亡事件,仅隔10个月,又一个级别如此之高的重要人物被定点定时清除,大家觉得伊朗安保部门究竟是玩忽职守还是能力有限?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越是深究,我越是感到心惊,自2007年至今,至少已有6名伊朗核科学家死于非命,他们或死于家门口的子弹,或死于摩托车杀手的磁性炸弹,又或死于放射性中毒等等。11月的受害者不是第一个,大概率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当今伊朗,核科学家已成为最高危的职业之一,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


当伊朗核科学家需要几条命?


一、致命毒气


时间:2007年1月15日

受害者:阿尔达希尔·侯赛因普尔 (Ardeshir Hosseinpour)

身份:伊朗核物理学家


2007年1月15日,周一,侯教授一周中最忙的一天。从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的实验室窗口远眺,深冬的夜晚来得总是很快,随着夕阳落进西山,地平线尽头最后一抹金色与夜色融为了一体。刚下实验台的侯教授,抿下杯中的最后一口咖啡,准备驱车回家。


要是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定格于今晚,一定会为眼前的景色多停留片刻。


到家后,吃过简单的晚饭,洗漱过后,侯教授准备就寝。平日入睡很慢的他,今天才刷了一会儿手机,就感到困意袭来,手机都握不稳了。


他永远也没有机会知道,厨房的煤气管道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切开了一个小口,令人致幻又窒息的气体随着几不可觉的“嘶嘶”声爬入了他的卧室,之后慢慢爬满了整间公寓……他的尸体直到6天后才被人发现。


然而,关于侯教授的死还有另一种说法。美国一家情报公司的调查显示,侯教授可能并不是死于煤气中毒,而是死于放射性中毒,因为他早已上了摩萨德的暗杀名单。


通过毁灭敌对国家的重要目标,腰斩对方规划,是摩萨德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1981年6月以色列空军发起的巴比伦行动,就彻底撕碎了伊拉克的核计划。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从军事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战例。以色列的14架战机成功偷袭了巴格达附近的核反应堆,将造价高达4亿美金的核设施彻底夷为平地。在那之前,至少有3名伊拉克核科学家离奇失踪或死亡,这点倒是像极了今天的伊朗。


无论谁让以色列感到威胁,把TA做掉是军方的不二法则,杨虎城见了怕是也要直呼蒋公再世。自1949年摩萨德成立以来,江湖上到处是其激进诡秘、不择手段的传闻。


摩萨德的成型,以色列的成国,背后都带有强烈的犹太复国主义动因。如今美国之所以与以色列这么铁,源于其曾被选为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基地。有了强大的经济资本做支撑,加之现代化高科技的助推,摩萨德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两伊的情报网络渗透成筛子。隔三差五上演的暗杀虽令人意外,但不算脱离剧本。


无论是往日的萨达姆,还是今日的哈梅内伊,事后也只能以最怂的行为,喊最狠的话。


刚刚说了侯教授的两种可能死因,但是侯教授的案件还出现了第3种说法。事后,他姐姐表示,侯教授是被伊朗革命卫队谋杀的,因为他拒绝参与伊朗的铀浓缩计划。至此,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位科学家究竟是死于外国特工之手,还是毙于自己人掌下,可能只有交给时间去解密了。


二、汽车炸弹


时间:2010年11月29日

受害者:马吉德·沙赫里亚里 (Majid Shahriari)

身份:伊朗核物理学家


4:42 暗杀前3小时


冷月如钩,几个年轻人整齐划一,黑头盔、黑卫衣、黑皮裤、黑摩托,他们兵分两路,在德黑兰街头进行最后一次踩点。跑完这趟,路上共有几个路口与信号灯,他们都已烂熟于心。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任务,为了心中共同的信仰,他们相约来世再见。


6:42 暗杀前1小时


高倍望远镜中,沙教授一家正吃早饭,西式面包,红糖配茶,煎蛋和哈利姆(一种当地羔羊肉)摆了一桌。沙教授正在给他的孩子擦嘴,如果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触碰自己的孩子,他的动作也许会更加温柔。


7:30,沙教授与妻子告别了孩子,坐入汽车后排,由保镖兼司机送去大学上课。


7:42 暗杀ING……


汽车平稳地行驶了约10分钟,转入一条林荫道,就在此时,一阵轰鸣的机车声由远处快速逼近,一个穿黑衣的飞车党在他的右侧车门处停留了1-2秒,随后扬长而去,同时,车身好像轻微颠簸了一下。


几秒后,磁性炸弹释放的威力瞬间将汽车掀翻,气浪将他们抛至半空,又重重砸落至地面,沙教授当场身亡。


此次事件,很多蛛丝马迹都指向了摩萨德,CIA和英国军情六处。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很快出来辟谣:我们没有,我们不是,我们的总统奥巴马刚上任就拿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不是那种人。


话说,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奥巴马一手抓和平,一手打战争,在任期间,对索马里、利比亚、巴基斯坦的打击一样没落,离任之时,承诺的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还没撤完。拿诺奖的奥巴马,也成为了继小罗斯福之后,处于战争时间最久的总统。


扯远了,我们回归正题,美国这么偏袒以色列,对伊朗却屡次重拳出击,美伊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有人肯定会说,1979年的伊朗人质危机,伊朗革命军冲击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抓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使他们沦为人质长达444天,那时候美国就对伊朗动了杀心。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当然,这可以算一点,但更重要的还是经济问题,伊朗妨碍美国恰饭了好吗!美国现在carry全球的主要政策是什么?无疑是美元+石油,也就是美国的全球石油政策,通过给石油定价来确定美元价值。当年通过操纵石油价格,连苏联经济都给架空了。


但是,自带庞大石油产量的伊朗却屡屡与美国作对:美国拉低油价,伊朗就哄抬油价;美国抬高油价,伊朗就低价抛售。这样一来还波及了美元的全球地位,动摇了美国的国之根本,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后果很严重的呀。更不要说,伊朗的什叶派身份,简直成了美国的中东政策黑洞,美国怎么会不想neng死它!


三、校园枪杀


时间:2011年7月23日

受害者:大流士·礼萨伊内贾德 (Darioush Rezaeinejad)

身份:伊朗核物理学博士


2011年7月23日下午,德黑兰东郊的一所幼儿园门口叽叽喳喳,此时正是放学的时间。小朋友们从各自的班级里蹦蹦跳跳跑出来,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父母。礼博士的孩子也不例外,很快,他就在熟悉的地方看到了悠闲倚靠在自家汽车上聊天的爸爸妈妈。


爸爸第一个发现了他,挥手微笑着向他跑来。直至9年后,他依旧记得那天下午阳光极好,比阳光更耀眼的,是爸爸最后的温暖笑容。然而,意外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先闻马达声,不见黑衣人。等礼博看清这是2个摩托车杀手,为时已晚,两人早已一前一后架住了他,对其要害部位连开数枪,确保他绝无生还可能后才扬长而去。他的孩子至今只会画同一幅画,画面中永远是瞪大双眼、惊恐尖叫的妈妈和自己,还有倒在咫尺之遥的爸爸。


后来德国《明镜》周刊披露,这次暗杀不仅又是摩萨德干的,而且还是他们的新负责人上位后的立威之作。


礼博遇袭后的1小时,他所在大学的校长就出来辟谣,说:杀手杀错人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电气工程学博士,你们把他和另一个人弄混了,后者才是核反应堆专家。


然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则表示,礼博一直在参与一种高压开关的研发,这种开关,正是引发核弹头爆炸的关键所在。而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核物理学家,此前多次参与伊核项目的开发。


两边的嘴炮打得热火朝天,也不见伊朗有什么像样的反击。在内塔尼亚胡再次当选以色列总理的头几年里,伊朗核科学家隔三差五喋血街头。我们不禁要问,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又有什么深仇大恨?要回答这个问题,什叶派新月是绕不过去的点。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前面提过,由于石油问题,伊朗引起了美愤,但没有引起公愤,相反,伊朗的人缘还很好。2003年,不知萨达姆是偷了小布什家的一个高压锅,还是一管洗衣粉,属于逊尼派的伊拉克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这就给了他们的死对头,什叶派迅速崛起的机会,正巧,伊朗就是什叶派的老大。


伊朗不仅将自己的影响力快速渗透进伊拉克,还通过什叶派这根纽带,将属于什叶派分支的阿拉维派捆绑在一起,这就是小阿萨德政府领导的叙利亚,也是伊朗人民的老朋友。


2010年,美国想搞人权外交,不曾想却搞出了“阿拉伯之春”。伊朗选准时机,趁着中东乱局,派兵救下伊拉克;1年后,又出手援助深陷内战的叙利亚,但这次伊朗没有亲自出面,而是通过远程遥控黎巴嫩真主党,救老伙计于水深火热之中。


伊朗硬是在中东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建立了意识形态反美反以的什叶派新月,其空前的影响力也引起了对手的忌惮。都说阿以团结靠伊朗,以阿联酋、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放下过往成见,迅速和以色列站在了一起。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绝不能让伊朗一家独大。


而以色列屡次对伊朗核科学家痛下杀手,为的就是不让伊朗通过核计划,继续影响中东政治格局,扩大什叶派影响力。


四、死于理想


时间:2020年11月27日

受害者:莫森·法赫里扎德 (Mohsen Fakhrizadeh)

身份:伊朗顶级核物理学家,“伊朗核弹之父”,兼国防部副部长


11月27日,“伊朗核弹之父” 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的一条公路上被刺杀。鉴于他不仅是伊朗顶尖的核科学家,核计划负责人,更是国防部副部级高官,这个级别的官员都能在首都、光天化日之下被“明杀”,让人除了震惊,还有不解。


起初,我听到的版本是:杀手组织派出了62人组团来杀他,其中12人负责路面狙击,50人负责后勤。12名杀手早早就位,为了让他在中枪后无法及时就医,该地区的电力设施早在法赫里扎德车队抵达前半小时就已被切断。


现场投入了4辆轿车,4辆摩托,当法赫里扎德车队驶入埋伏圈后,远程引爆的皮卡掀翻了第一辆开道车,逼停了第二辆车并对其疯狂扫射,之后将法赫里扎德从车上拖了下来,近距离开了数枪后,12名杀手全身而退。


比起第1个版本,官方公布的第2个版本更加可信:现场没有一名袭击者,法赫里扎德是被一辆尼桑车上的远程遥控机枪扫射打死的。杀手只是在远处点了点手机,目标人物就应声倒地,随后启动自爆程序,证据瞬间灰飞烟灭。


今年年初苏莱曼尼将军被无人机暗杀,11月29日,也就是法赫里扎德遇刺后的第2天,一名伊朗革命卫队的高级指挥官,再次遭遇无人机空袭身亡。可见,高科技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像这次伪装于尼桑车中的无人战车。


随着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地面战的核心武器也从庞大笨拙的坦克变为小巧灵敏的无人战车。


首先,无人战车没有感觉,它一不怕累,二不怕死,可以没日没夜地精准射击,并且稳定维持在最佳状态。


其次,具备人工智能的无人战车,可以自行规划最佳路线,绕开障碍并锁定目标,还可以自由搭配各式武器。你可以给小战车装遥控机枪站,也可以给大战车装120毫米主炮。


最后,无人战车的问世大大降低了士兵的阵亡率。对于一些危险战场,完全可以派出无人战车应战,通过其自带的信息处理系统,还能更全面地洞悉整个战场。


无论是年初的苏莱曼尼将军,还是这些不断牺牲的伊朗核科学家,也称“核烈士”,他们都死在了追求毕生理想的道路上。


苏莱曼尼,从一个农家穷小子,到赢得霍梅尼的赏识,从在ISIS手中救下伊拉克,到在叙利亚内战中保住阿萨德,他收获了极高的声誉,成了两国的救国恩人,但同时,他也成了美国、以色列等国的眼中钉。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他用自己的死,兑现了为伊斯兰革命奉献一生的诺言,堪称伊朗版苏秦,一生纵横捭阖,至死不忘为祖国争取生存空间。


同时,以法赫里扎德为首的这些伊朗核科学家,包括他们的家人,不是不知道这个工种在伊朗意味着什么,也不是不知道所谓的安保部门有多么不靠谱。


在德黑兰烈士博物馆中,一辆辆面目全非的汽车都暗示着曾经的同行,在死前遭受过怎样的折磨,但他们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祖国的理想,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种无声的高贵。


至此,我更深深明白了祖国当年的隐忍与不易。为了让国人不再受欺负,为了让国家不再受轻视,无数科学家毅然放弃原本优渥的生活,与家人长期两地分居,忍受戈壁与深山的困苦寂寞,他们在荒无人烟中开垦强国的绿洲,他们用个人的隐姓埋名,换取祖国的一鸣惊人。

炸弹、毒气、枪击:伊朗科学家为何频遭暗杀?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5年艰难归国,两弹元勋邓稼先“3个不能告诉你”,与妻子一别就是28年,“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被追授烈士称号的郭永怀教授,在飞机失事前,与身边的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只为保护装有绝密核武器参数的公文包。


不是每个人都愿牺牲28年的大好年华,也不是每个人都甘于清贫困苦。感激这群心怀爱国大义的无名天才们,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甚至舍身求法,才让我们看遍人间烂漫,享尽盛世繁华!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点个转发吧~

本文首发于“不良博士”公号,敬请关注抢先收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伊朗   巴马   德黑兰   叙利亚   国防部   科学家   以色列   伊拉克   什叶派   中东   毒气   美国   战车   炸弹   伊朗核   杀手   教授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