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1、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迅速占领日本全境。

此时的日本社会千疮百孔,全国40%的财富化为灰烬,10万儿童流浪街头,超过100座城市严重受损,900万人无家可归,1300万人缺乏工作。

饥荒、失业、瘟疫的阴云笼罩着日本全境。

面对长期压抑的日本人民,当年10月,盟军司令部发布《关于日本民主化的五大改革指令》,分别要求:

解散财阀,废除法西斯条例,学校教育自由化,国家行政民主化,以及建立工会组织。

而我们的故事,便要从日本公会说起。

马歇尔说:贫穷是产生共产主义的唯一土壤。

在法西斯集团被粉碎后,日本社会政治环境空前宽松,而随着共产党的再度合法化,由左派人士组织起的社会劳工工会蓬勃发展。

截止到1946年1月,也就是短短两个月时间,全日本累计出现了925个工会组织,将49万产业工人紧紧团结在周边。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对麦克阿瑟而言,刚出现不久的工会组织并未引起他过多注意,因为就在同年出版的《菊与刀》中,作者本尼迪克特告诉他:

日本人是一个“不懂变通”,却又“不喜欢给他人添麻烦”的民族。

所谓的工会组织,在驻日美军看来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儿戏,说起真正的威胁,还不如考虑陕北来的现实。

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超乎了所有盟军的预料。

到1946年4月,日本工会数量达到惊人的7357个,拥有会员279万人,全国40%的工人被组织在大大小小各式工会的旗下。

这还不算完,4月7号,日本电气产业劳动组合协议会成立。

作为当时日本最大的行业工会,这里成为了社会党和共产党的活动大本营,而电力工人,则成了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锋。

他们确立了三条斗争目的:第一,立刻支付给工人先前承诺的“反饥馑资金”,第二,将工资上涨至当下的三到五倍,第三,企业管理决策民主化。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毫无疑问,被组织起来的工人群众势不可挡,电力公司很快宣布妥协,电产协获得了人事权和部分公司管理权。

当时的日本资本家想得挺好:我分你点权,你别闹事,老老实实给我打。

但现实却给了这群人俩大嘴巴子,因为他们忘了,社会主义运动一旦兴起,又岂是分化收买能轻易弹压下去的?

1946年8月,日本共产党领导成立“全日本产业别工会会议”,在册会员163万。同一时间,日本社会党领导成立“日本工会总同盟”,共计会员83万。

干柴已经备好,只差星星之火,即可成燎原之势。而这个契机,很快就将到来。

2、工人运动发展壮大

1946年4月,日本在美国的监督下进行战后首次大选,吉田茂担任第45任日本首相并组建吉田内阁。

6月13日,针对日益壮大的工会势力,吉田设立“经济安定总部”,发表“保持社会秩序”声明,放任警察对“有争议劳动者”的逮捕。

在政府的授意下,9月初,日本海员资方宣布4万3千人的大裁员,同一时间,日本国铁宣布一次性解雇7万5千人,这一下子,可就彻底点燃了日本工人运动的导火索。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9月10日,日本海员率先发动罢工,229艘大型船只,3550艘机动船只停摆。

5天后,东京,札幌,仙台等地铁路职工宣布罢工,全日本铁路进入瘫痪状态。

9月16日,日本工人运动先锋电产协会向资方下达通知,要求举行谈判,但遭到傲慢拒绝。

18日,电产协宣布每日晚间六点到七点全日本定时停电5分钟,并组织工人武装保卫日本重要供电设施。

19日,共产党领导的“产别会议”成立“最高斗争委员会”,向全社会高调亮出五大斗争目标:撤销大量首长,改善工人待遇,确立最低工资制度,达成工业界集体劳资协议,以及推翻吉田内阁。

与此同时,吉田内阁针锋相对,9月23日,《劳动关系法》出台,大幅度限制工人罢工自由,一大批工人运动被宣布“非法”。

9月末,麦克阿瑟下令出动驻日第8军,逮捕工人领袖,查处共产党办公室,数千军警与宪兵对工人采取野蛮行动。

进入十月,日本关东州,东北地区累计44000千人进入罢工状态,零星的武装袭击开始产生,眼看局势日渐失控,10月7日,政府与资本家团体被迫答应与电产协代表谈判。

本着饭要一口一口吃的原则,在《电产协要求书》中,工人群体对资本家围绕工资待遇这一核心提出了包括“八小时工作制”在内的七大要求。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然而中国有句老话,叫不见棺材不掉泪,很显然,日本资产阶级在关键的“提高薪资待遇”议题上,又一次否决了这一提议。

怎么办?那既然谈不拢,只好继续斗争下去了。

10月中旬,伴随着新闻,钢铁,煤炭,放送等工会的加入,全日本累计两百九十万人参与到罢工行动中。

很显然,在日本共产党的带领下,以电产协会为主力,大半个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条事实上的“左翼统一战线”。

10月26日,劳资双方举行第二轮谈判,在第三方团体“中央劳动委员会”的调停下,一纸《调停案》被起草了出来。

《调停案》要求:第一,政府应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工人工资体系,全面实施最低工资法案。第二,根据电产协提议,年满17周岁的劳工底薪应不少于500日元。第三,绩效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共同商议。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是一条严重偏向劳工群体的调停案。

吉田茂不傻,他知道如果他在这份协议上签了字,那么自己背后的美国人会立马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然而汹涌的民意又不得不应对,为此,他选择了“步步为营”的后撤战术。

11月6日,吉田政府宣布拒绝“调停案”;

11月13日,吉田茂称电产协工资改革方案有一定道理,但要大幅下调基本工资;

11月25日,被下调的基本工资略微上浮;

11月30日,在电产协威逼“新一轮大停电”的背景下,吉田政府全面妥协,答应了调停案的所有要求。

至此,10个月的斗争以日共的完全胜利告终。

3、社会主义革命风暴

俗话说得好,人运气背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缝,而换做国家亦是如此。

1946年末,吉田内阁发行新版日元,不料却因没有经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仅工人阶级的生活难以为继,甚至大量政府官方雇员都面临实业的威胁。

因此,为了表达对政府的不满,更为了寻求改革,在日共领导人德田球一的带领下,一个全新的组织“日本全官公厅共同斗争委员会”(简称全斗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全斗会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日共领导的“产别会议”,左中偏右的社会党团体“日本工会总同盟”也加入到了其中。

原因很简单,小企业主的日子也快过不下去了。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那么吉田茂是怎么应对的呢?简单粗暴,每家每户发五百日元补助。

这啥概念?在当时,一张电影票都要3000元,类比今天国内的电影票价,这么点钱简直杯水车薪。

除了资本家,日本上上下下都非常不满,然而1947年的元旦,吉田茂的一番讲话彻底激怒了广大劳工群众。

在新年致辞中,他告诉大家:“为了政治斗争的目的而大肆叫嚣经济危机,只会增加社会不安,不仅会阻碍生产,还会破坏举国一致的经济重建,我必须向我国国民的爱国心呼吁,以此排击他们的行动。”

大家听听,这啥意思,感情老百姓都要饿死了,您告诉大家经济危机是假的?

平心而论,无论哪国的共产党,做事大多讲究实事求是,那么日共也不例外。

为了回应吉田茂的指责,1947年1月18日,日共发布《总罢工宣言》,明确告知政府:如果你再不加工资,那么我们将于今年2月1日,举行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总罢工”。

根据事前估计,此次罢工的直接参与人数超260万,间接参与人数达600万,全日本90%的工会被动员,涉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电报,电话,钢铁,煤炭,教育,新闻,邮递,大大小小数十个行业。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与此同时,日本共产党与日本社会党共同成立了“倒阁委员会”,并起草新一届内阁名单,随时准备接收政权...

那么吉田内阁此时在做什么?

三手准备,一手派人继续和日共谈判,将劳工最低工资从650元上调至1000元,一手加紧通报驻日美军日共最新进展,而最后一手,却是收拾机要文件,做好投降准备。

是的你没听错,吉田茂在准备向共产党投降。

你肯定会问,日本不是有驻日美军吗?难道吉田茂还怕自己打不过日共?这您还真猜对了。

当时驻日美军多少人?就一个第八集团军,4个师,按二战编制满打满算不到10万。

二·一总罢工多少人?260万,而且还是被共产党组织起来的工人群体,除非麦克阿瑟敢大开杀戒,不然260万对十万,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驻日美军。

4、黯然落幕

不出常人所料,1月30号,驻日美军向全斗会下达最后通牒“立刻停止总罢工”,并以武力相威胁。

1月31号凌晨,全斗会正式拒绝了驻日美军的要求,与此同时,全斗会向全国工人纠察队下令“随时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此时此刻,无论是工人阶级,还是全斗会,从物质到精神上,都已经有了殊死斗争的觉悟,而日本政权距离改天换日,仿佛就差临门一脚。

然而这最终的一步,却终究未能走完......

1967年1月31日下午六时三十分,日共绕开全斗会代表,擅自下达了取消总罢工的命令。

日共怕了,他们亲身经历过二战的硝烟,知道美军的恐怖,于是他们在最后时刻,选择了妥协。

广岛长崎的阴霾还历历在目,日本,再也无法承受美军的怒火。

人们常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伴随着日共的妥协,二·一总罢工自然土崩瓦解。

自此,日本现代史上离社会主义最近的一次社会运动宣告失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共中央24位委员全部被开除公职,三年后,德田球一流亡中国,1956年因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

纵观日共斗争史,从战后的发展壮大,到二·一总罢工的前夜,每一步都如教科书般正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1947年1月31日,日共却选择了投降?两个因素。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回溯1945年,美国因铲除法西斯主义的需要,在日本实施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管理,凭借一纸《劳动法》,日共才有机会以“合法”身份展开工作。

细数中苏朝越,每一个共产主义革命成功的国家,在党派诞生之初,从未有过如日共般优渥的社会环境,那么别人施舍给你的,随时能从你身边拿走。

同样,由于起点高,日共在前期斗争中对“暴力武装”的需求甚少,工人阶级战斗力相较而言不够强势。

然而,革命并非请客吃饭,只要你在求索之路上有一块短板,最终的结果便是满盘皆输。

在中苏朝越,共产党诞生之初便有自己的基本盘,而斗争的主力对象是本国反动势力,一如国民党反动派和沙俄白军。

然而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本土已经被外国势力彻底掌控的情况下,他们自始至终面临双重围剿。

因此,在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高度勾结的国度,搞社会主义运动无疑如履薄冰。

所以,日共的失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一步之遥,日本曾差点变成社会主义?20年热血为何化为乌有

因为从一开始,日共就未完成对斗争方式本土化的摸索和思考,而是在仓促间便投入到了和敌人的战斗。

七十年弹指一挥,今天的日本国家集体右转日共势微,然而势微的,又何尝只有一个日共,还有那早已冷却的反抗之火与逐渐躺平的日本国民。

其实无论国家也好,个人也罢,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暗地里标好了价码,只不过有的是付出当下,有的是透支未来。

参考文献:

1.《美国占领与日本战后民主改革》——2003年第15期

2.《战后日本工会的发展历程》——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郑杰

3.《战后日本工会兼论与革新政党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 杨丹

4.《产别会议一〇月斗争》——曾山太助

5.《電産10月闘争と電産型賃金》——足立長太郎氏に聞く

6.《回想十年》——吉田茂

7.日本労働年鑑 戦後特集(第22集)

8.斎藤一郎『戦後労働運動史』

作者:金陵风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日本   麦克阿瑟   日美   工人运动   工会组织   日共   化为乌有   资本家   内阁   劳工   战后   共产党   热血   工会   工人   政府   社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