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还有人记得赫尔曼·戈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吗?"我保证德意志帝国的上空绝对不会出现一架敌军的飞机,否则我就改姓迈耶。"戈林用自己的壮志豪言,形容着”纳粹雄鹰“的天下无敌。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之所以这位纳粹德国总司令,能够在不列颠空战之前夸下如此海口,固然是因为他对英国皇家空军实力的错误判断,而更多的则是他对德国空军实力的极其信赖,但号称无敌于欧洲乃至世界的"纳粹雄鹰",在这一仗中却尝到了从未有过的败果,也为接下来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

想要细说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我们就要从头认识一下这支部队,重新回到上世纪上半叶战火纷飞的欧洲大陆。

全文4285字,阅读预计需要9分钟。

关注天俊之剑!有趣知识随时看!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纳粹德国空军,是指1933年到1945年期间的德国空军,也是曾经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和最具战斗力的一支空军部队,但"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一支强大的军队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够打造出来的,纳粹德国空军的发展可谓充满着辛酸和艰难,是在英法美等国的"夹缝"中生存并壮大下来的。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早在1897年12月6日,当时的德国政治家、国会议员伯恩哈德·比洛就曾经代替日耳曼民族呐喊过:

"我们不想动任何国家手里的那杯羹,但我们德国也要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太阳下的一席之地"。

所谓太阳下的一席之地,指的当然是殖民地,德国的工业化是欧洲各国中起步算晚的,等到德国已经有能力向外扩展并争取海外市场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发现整个地球已经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唯有战争才能解决。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将其称之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狗咬狗"的一场战争,除掉中国这种为了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国家之外,其他任何发动战争的国家都不值得同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是注定要发生的,而当时的德国并没有将过于理想化的《施里芬计划》实现,也就注定了德国将会面临双面作战的窘境,最后战败也是情理之中的。

一战推动了武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空军的战术和发展方向被认定是正确的,但是战败投降也打乱了所有的发展计划,可谓"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夹缝中求得生存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久违的和平也降临到欧洲,但是德国人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禁止拥有并发展空军,甚至不允许发展相应的武器技术,这等于将其发展道路彻底堵死。

但是随着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到来,战胜的协约国们也无暇顾及德国了,纷纷以求自保,德国也趁机另辟蹊径,德军高层直接与国内民航公司和一些私人的飞行俱乐部合作,投入的资金可谓海量,所以其实德国空军的航空技术从未落后于其他国家,很多私人飞行俱乐部的会员后来就直接成为了骁勇善战的战斗机飞行员。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当然,上述的空军发展仅仅是理论性的,并无实际成果,直到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空军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希特勒任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英雄——赫尔曼·戈林担任德国航空部部长,紧接着德国帝国航空部成立,负责为德国研制最新的战机,一切都是打着民间运动的旗帜进行的。

也许英法美等国其实知道德国在干什么,但一方面出于对《凡尔赛条约》过于苛刻的愧疚,另一方面则是无力管辖,希特勒的强势注定了德国会在未来突破一战世界体系,但绥靖政策的盛行使得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对德国空军的改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作没看到,反正只要不直接威胁到本国的利益就行。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永不当附庸的纳粹空军

就拿美国举例,美国的主流看法是空军是为陆军所服务的,因为当时战机技术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各国仍然没有意识到空军的战略地位。美军在二战时期甚至没有空军这一独立军种,而是陆军航空军,直到1947年才在杜鲁门的强烈要求下成立了空军军种。

但是德国不同,德国空军从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陆军的附庸,也不是单独为陆军服务的,虽然德国是传统大陆国家,一直号称陆权优势,当德军内部一直在积极地发展着对敌方进行纵深战略轰炸以及对地密接支援这种及其先进的作战方式。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1934年12月,德国空军参谋长瓦尔特·韦佛试着将德国空军的作战学说从理论层面转为战略层面,并试着建立战略轰炸部队,其战略主要包括如下五点:

1.通过轰炸敌方的机场与工厂,从而摧毁敌方的生产能力,并一举摧毁敌军空军的补给线,让其无法获得新战机来使用。

2.通过摧毁铁路、公路,尤其是桥梁和隧道等重要补给线,断绝敌方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可能,阻止敌方的快速机动,为己方部队带来主导权。

3.直接支援我方地面部队,通过对敌方地面部队发动直接轰炸和打击,为我方陆军创造直接优势。

4.轰炸敌方海军基地,借此保护德军海军基地,并降低海军和陆军遭受敌方海军打击的可能。

5.轰炸给敌军造成战争潜力的负担,并且适当发动恐怖轰炸来摧毁敌方国民的抵抗意志,为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基础。

虽然第五条可能不够人道,但是对于90年前的纳粹德国而言,绝对是十分适用的,如今看来上述的空中战略也是有着参考价值的。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但是遗憾的是,德国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旬迟迟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许多空军将领认为中型轰炸机就具有战略轰炸的能力,并不需要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资金去打造专门的战略轰炸机,另外德国也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和英国美国直接抗衡。

但可以说,正是因为不发展足够的战略轰炸能力,才让德国无法通过海狮行动击败英国,这也是纳粹德国空军的一大败笔。

对资源的肆意浪费

德国其实并不具备发动全面战争的条件,因为德国的资源其实并不丰沛,加之没有海外殖民地的供给,很多关键性的物资甚至只能依赖于进口,比如说铜、橡胶、铝以及石油,这些可都是打造一支强大空军所必备的资源,即使使用煤来合成石油,但仍然无法弥补发动战争的巨大窟窿。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明明知道德国是靠陆军征服欧洲的,但是由于德国空军元帅戈林过于强势,1931年到1939年这数年间,德国每年约40%的军费竟然是被拨给了空军来用,这一比例极高。但即使如此德国仍然无法打造出一支具备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空军,只能说是硬伤,无法通过努力去弥补,可以想象如果这些钱能够多拨一些给德国陆军,那么将会多造数千辆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很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但直到战争彻底爆发前,德国空军的实际弱点仍然未显露在世人面前,德国空军在战略能力方面的缺乏仍然不为人所知,唯一能让希特勒醒悟的苏台德危机,也因为英国首相张伯伦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并避免了战争,德国也未能认识到重型战略轰炸机究竟有多么高的战略价值。

这么看来,难不成张伯伦是"功臣"?好讽刺啊。

剖析"纳粹雄鹰"

对于纳粹德国,由于希特勒是最高元首,事实上几乎不存在"总司令",但只有两位例外,其中一位就是赫尔曼·戈林,而另一位是空军上将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该殊荣仅有空军才有获得,其他军种均没有出现总司令,可见德国对空军的重视程度之高。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具体地,在1939年二战欧洲战场刚刚爆发战争的时候,德国空军有4支航空舰队,随着战争的进程,德国占领地区增多,其航空舰队也逐渐扩增。举例来说,第5航空舰队就是在1940年为了应威瑟演习作战而创建的,而其他航空舰队亦因必要需求而建。每一支航空舰队下包含数个航空军、航空师、战斗机军、战斗机师或战斗机指挥部。各单位内由各种类型的军机所组成,通常是分成数个联队,而中队和轰炸大队则是独立的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每个联队由联队长所指挥,其军衔大部分是上校和中校,他们的参谋人员通常为经验丰富或仍在飞行作战的军官,包括副官、作战军官、情报军官、导航军官和技术军官。

为何会失败?

不过虽然纳粹德国空军强大无比,但是事实上却犯下了很多错误,导致最后德国的防御作战由空中率先撕开缺口,以至于战争的最后失败。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1.缺乏对空作战能力

一支强大的空军不仅仅要拥有对地支援能力,比如说轰炸能力,也需要掌握空优,取得制空权,否则将处处被动。由于希特勒的外交政策使得德国过早进入战争状态,德国的空军防御体系事实上并未建立完毕,除了轰炸机编队完备以外,很多时候对付敌方空军战机的主力还要依赖于地面的防空炮,但因为欠缺协调和通信不便使得成效颇低,高射炮和保护领空的飞机部队缺乏同调,使得德国空军在战争中其实一直处于被动之中。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另外,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对战斗机部队不够重视,不但从未妥善规划战斗机部队的作战战略,就连作战方式都过于保守,对付实力近似的敌军还差不多,而如果要应对数量更多的盟军飞机,就显得过于勉强了。

2.发展错误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德国空军缺乏战略轰炸机,无法彻底击垮敌军的后援补给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处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考量,德国不是美国和苏联家大业大,战争物资极为有限,发展战术型中程航距和短航距的俯冲轰炸机无疑是最佳方案。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德国帝国航空部缺乏将战术和技术相结合的能力,看上去所研发的飞机纸面数据十分平淡, 所有战斗机和轰炸机皆是因为成本便宜考量而往短程航距方向发展,而不是高质量的长距重轰炸机,飞机的生产速度也很慢,直到战争结束都无法按照预计的产量交付军机。

另外,战斗机的制造优先度差了轰炸机很多,所以这也造成诸如Me 262这种优秀的喷气式战斗机迟迟无法服役和量产,如果德国空军能够在1943年大规模列装Me 262,战争的结果将会很难被预料。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3.生产能力不足

我们退一万步,如果1943年德国空军就拥有了Me 262,短期可能德国空军将会再次雄起,但德国的战败也是注定的,因为德国的产能注定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通过闪电战快速取得胜利,一旦陷入东西两线的长期作战,后果必然是惨败。

德国的飞机生产在1940年才步入正轨,生产量永远无法达标,而遭到惨烈轰炸的英国则不同,生产量经常高出计划产量40%以上,长期以来就是空军之间实力的硬差距。而德国空军不仅不知道励精图治,珍惜每一架飞机,反倒对外战争从未停止,生产量的问题还没解决就于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了东方巨人——苏联。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虽然在阿尔伯特·斯佩尔被任命为军火部长后,产量一度有所上升,每个月生产的飞机能够达到1300架左右,但是随着盟军对德国工业区的轰炸日趋增多,德国的生产效率开始大减,虽然可以通过分散生产力的方式来降低在空袭中的损失,但是这样生产的效率更低,对提高产量的意义已经不大。

4.内部标准和政策的失败

要知道纳粹德国以轰炸机为核心,所以对飞行员的征召基本也是以轰炸机兵种的标准来考量的,这样的大环境不利于培养战斗机飞行员,极少数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也在对外战争中损失殆尽,1943年开始,德国空军甚至开始直接在战争中培养空战飞行员和指挥官,为了补足其人员的耗损,其空军训练品质快速恶化,质量日渐下降,之后又因为油料的短缺使训练变得更为简陋。

从称霸到覆灭!浅谈纳粹德国空军的兴亡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空军   纳粹   希特勒   纳粹德国   兴亡   作战   轰炸机   欧洲   德国   敌方   战斗机   部队   飞机   航空   战争   战略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