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北京上海率先试点:“双减”政策靴子落地,一个时代的终结

近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作出进一步部署。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

意见明确将在1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3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校内方面,主要目的为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总结为以下 4 点: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

教育,北京上海率先试点:“双减”政策靴子落地,一个时代的终结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等。

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等。

强化配套治理(师资+经费+家校社协同机制):

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校外方面,主要目的是给校外培训热度降温,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从根本打击治理校外培训,主要体现为:

1、准入方面,K9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再新批,现有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学科类校外培训: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教育,北京上海率先试点:“双减”政策靴子落地,一个时代的终结

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各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政策明确了未来会严格限制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不再增加,同时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准入从备案制变为更为严格的审批制。

现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转为非营利性机构,直接限制利润空间,投资回报大幅降低。

2、融资方面,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

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政策明确将k9学科类培训的资本化道路封死,行业发展逻辑发生根本变化。

未来在低利润情况下难以继续扩张,相关公司成长属性几近消失。

3、培训时间方面,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不能上课。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培训时间方面的限制将导致K9阶段学科类培训的培训时间被压缩80%以上,意味着相关培训机构的业务会大幅萎缩,或将失去80%以上的收入。

4、培训业务方面,严格规范各类行为,强化运营监管。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

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k9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

不能提供“拍照搜题”直接打击使用相关方法的公司,如:小猿搜题、作业帮等。

对外籍人员聘用的监管直接打击经营在线外教业务的VIPKID、51Talk等。

k9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遵循政府指导价,强调公益属性,同时对预收费模式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监管,使得大部分机构的现金流承压,尤其是规模较小且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机构。

5、营销方面,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不得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

政策将对教培行业的广告进行严格管控,不再允许资本介入并通过广告宣传的形式无形贩卖焦虑,依赖广告投放来获客的机构将大受影响,新增客户增速将大幅降低。

广告的叫停也将极大影响到相关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业务。

6、规范对象方面,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在政策规范的范围内。

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教育,北京上海率先试点:“双减”政策靴子落地,一个时代的终结

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政策除了对K9阶段的校外培训作出指示,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也被叫停,同时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也将同样受到严格的监管。

目前,《意见》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已经确定北京市、上海市等9个地区为全国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治理:

1)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

2)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

3)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

过去数年,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教育行业逐渐产业化、逐利化,此次“双减”政策 “靴子落地”是自上而下的,由国家各部委联合参与的对教育行业以及教培行业的整顿,最终目的将是使得教育行业回归到自身的公益属性。

行业中相关公司增长逻辑在政策的强监管下受到破坏,收入端和利润端均受到严重影响,当前的估值水平或将继续下调。

行业中相关公司或可通过综合性布局或转型来减少政策带来的影响:

1)to C变 to B。

校外培训的整治意味校内教育需求的增强,相关机构或可探索为学校提供服务或支持的业务模式等。

2)培训内容转变。

从学科类培训转型至素质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成人培训或是教育科技,如:通过 AI 以及大数据对教育行业进行信息化赋能等。

报告总结:‍‍

此次《意见》标志着教培时代的结束。

相关公司在政策的强势介入下,收入端和利润端均受严重影响,估值水平或也将继续下调。

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利好仍在释放。

未来在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战略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将在时代需求与政策红利下蓬勃发展。

行业公司:希望教育、中教控股、宇华教育。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申港证券 曹旭特

更多相关行业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或点击链接:「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政策   作业   课后   校外   靴子   校内   上海   北京   试点   学科   负担   阶段   意见   人员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